大六壬进气退气,命理进气退气
大六壬入门基础知识
大六壬入门基础知识
什么是大六壬
大六壬,为古代天文星象应用学,其产生来自于天文历法,为术数预测之首,以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为指导,以天道对应人道,以时空信息包含万物运转的规律来推算人事。六壬以占卜人事著称,俗语说:“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因此大六壬有“人事王”之美誉,被称为三式之首。
六壬者: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因河图云“天一生水”,故五行始于水,这是和天文学中水星的公转速度最快,公转周期最短是有有直接关系的。
六壬术数,大致可分为四种:①大六壬;②中六壬;③小六壬;④六壬金口诀。
大六壬的历史记载
六壬是东方最古老的占星学,是用式盘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
六壬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汉代许慎《说文》记:“言水者,准也,生数一,成数五,以水数及之成六壬也。”河图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是生数,六是成数,五行以水为首,十天干中,壬、癸分别为阳水、阴水。舍阴取阳,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称为六壬。六壬有七百二十课,以刻有干支的天盘、地盘相叠,转动天盘后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时辰,判明吉凶。
六壬术起源很早,以占卜人事著称,其法由来已久,具体年代,已无法确定,到了东汉已经盛行,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已有记载,由此已知定是始于汉代以前。《隋书·经籍志》载有《六壬式经杂古》《六壬释兆》。唐《王建诗·贫居》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古。”说明在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六壬术。
到了北宋,宋仁宗还亲为杨维德编撰的《景偌六壬神定经》作序。说明宋代时已经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这时的相关六壬书籍有徐次宾的《口鉴》,宋元改朝换代之际祝泌所著的《六壬大占》和《壬易会元》等书。《四库未收书提要》载录了宋代祝泌的《六壬大古》,并介绍云:“是编《宋志》不著录,郑樵《通志略》所列六壬,多至八十二家。焦宏《经籍志》凡八十九家,钱遵王《述古堂书目》凡一十八家,皆无是册,盖佚已久矣。此从宋刻本依样影抄,卷首有泌边书序及六壬起例。案泌云六壬立名,古今不宣其旨,惟《周礼·哲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岁、二十八星之号,即壬盘之体,三代之壬书,惟此一证,与术家以五行始于水,水生于一,成于六之说异。”
明代是中国数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六壬类书籍更是层出不穷,陈公献的《大六壬指南》、尹希吉的《六壬捷录》较为有名。袁祥著,郭御青校刊的《六壬大全》总汇六壬术诸家遗文,颇为详细,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清代六壬专著更多,主要有徐端华的《六壬直指》,张宏的《大六壬说约》等。
民国是文人研究术数成为时髦,这时的六壬类著作主要有韦千里的《千里秘笈》、袁树珊所著《大六壬探源》和徐养浩所著《大六壬金铰剪》等。
大六壬基础知识解析
一、地盘是永远不变的:
研究大六壬,是以后天卦为主。其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排盘时要注意地盘永远不变。指的是宫位,方为。时序所对应的时空。
巳 午 未 申
辰 酉
卯 戌
寅 丑 子 亥
子:表示正北方,也可表示农历十一月(子月),也可表示子时,也可表示地气之纳象。
丑:表示东北方,也可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农历十二月(丑月),也可表示丑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象。
寅:表示正东北方,也可表示正月(寅月) ,也可表示寅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卯:表示正东方,也可表示二月(卯月)也可表示卯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的纳形。
辰:表示东南方,也可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三月(辰月)也可表示辰时,也可表地气的纳形。
巳:表示东南方,也可表示四月(巳月),也可表示巳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午:表示正南方,也可表示五月(午月),也可表示午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未:表示西南方,也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六月(未月),也可表示未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申:表示西南方,也可表示七月(申月),也可表示申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酉:表示正西方,也可表示八月(酉月),也可表示酉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戌:表示西北方,也可表示兼宫交气,也可表示九月(戌月),也可表示戌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亥:表示西北方,也可表示十月(亥月),也可表示亥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注:大六壬的运用只在日干上显一干,其它的干隐藏,气不显。但是内在的关键。地支天地盘都是,初学者,易于将地盘之气与形,同天盘之气与象搞混。使越学越搞不明白。
二、起天地盘
起天盘:随时空转移的十二地支,它表示月将、用神等,吉凶皆来于此。
皆天盘上的月将加临到地盘所表示的时辰上就是天地盘,如:甲子日未时戌将,其天地盘是这样:
申酉戌亥
未 子
午 丑
巳辰卯寅
横列:
天盘: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
地盘: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上下对应:子上卯;丑上辰;寅上巳......亥上寅
注:天盘也是用地支表示,此刻要注意,它是代表了“太阳”日宿,在地盘上的过宫走气,千万不能误混。是喻指月宫受阳的感应交会。其交会过宫是每月的中气。
什么是月将呢?陈公献在《大六壬指南》中说:“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缠之次入亥宫乃登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缠降娄之次人戊宫乃河魁将也
雨水和春分是每个月的气、不是节。即正月过了雨水气以后,太阳日缠就在亥宫,二月春分气后、太阳曰缠就在戊宫,我们这样依次推下去。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二月春分后日缠在戊;
三月谷雨后日缠在酉;
四月小满后日缠在申;
五月夏至后日缠在未;
六月大署后日缠在午;
七月处暑后日缠在巳;
八月秋分后日缠在辰;
九月霜降后日缠在卯;
十月小雪后日缠在寅;
十一月冬至后日缠在丑;
十二月大寒后冬至在子。
注:上面即是太阳过宫。强调月将代表了天道,也包括了28星宿的感应之气,28宿即是西向东排列:
1,星纪 斗,牛 女;
2,玄
也纳括了事物的天道感应之象。研究时,要认真区分清楚,很多人在此糊涂。
对月将的`说明
图中、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组成的方盘为一个固定的地盘,叫固定盘,称为十二宫。无论什么时候,在盘上的组合形式都是不变的。
在固定盘中,是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依此类推。所谓寅月、卯月等称为月建,即建寅建卯等。和月建相对的就是缠,所谓缠,就是缠住或停留的意思。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亥宫,在卯月,太阳就停留在戌宫。
在一年十二月中,每过中气,太阳就会移动一个宫。太阳在每一宫里,要停留30天左右、为一个月。在这个月内,太阳主事,所以叫月将。
至于什么是 訾,降娄等等则称为十二次,表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而每年所在的位置。过去是用岁星纪年,后来岁星被太岁所代替。
知道月将,再根据起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天地盘了。
如我们在正月雨水后的午时算一件事,那就将月将亥加在天地盘的午上面叫做亥将在午时,形成一个活动盘,或者叫天地盘。
亥将午时
戌 亥 子 丑
酉 寅
申 卯
未 午 巳 辰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活动盘一确定,就必须要用到当天的天干和地支。因为六壬课式只有一个天干,并且要把它化为地支。这就要用一种遁干方法,怎么遁?我们来看看十个天干在固定盘上的位置。
丙 戊 丁 庚
巳 午 未 申
乙辰 酉
卯 戌 辛
寅 丑 子 亥 壬
甲 癸
子、午、卯、酉叫做四正,没有天干可遁。其它叫作四隅,可以藏匿天干,每宫一个。因为戊己属土,由火所生,所以它遁在南方的巳宫和未宫里。
当天的天干遁在哪一宫,在这一宫上所乘的活动盘地支,就是这个天干所化的地支。
月将名称由来与天盘起法
近日收到不少研究六壬的易友来信,均提出月将十二名称是由何而来,笔者对作如下简要解释,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指正。
从古代大量资料看,十二次实际上是一种岁星纪年法。早在春秋时期,由于周天子地位不断下落,各诸侯国纷纷利用本国君主在位的年数纪年,比较混乱。当时的星占家为了星占需要,便利用岁星运行十二年一周天的特点,把周天均匀的分为十二等分,十二年一个周期,故名十二次。这样以来,岁星每年所在的位置就成了整个中国统一纪年的标志,再把十二次的名称依次同地上各诸侯王国对应起来,就可以进行星占观天下妖祥了。十二次星天区分野:星纪代表吴越,玄枵代表齐,女取訾代表卫,降娄代表鲁,大梁代表赵,实沉代表晋,鹑首代表秦,鹑火代表周,鹑尾代表楚,寿星代表郑,大火、析木代表燕,这个分星分野体系也就是周礼所谓十有二岁之相。
由于岁星的运动是不均匀的,有时会发生所谓逆行,又由于岁星周期实际上为11.86年,每十二年即超过一周天,大约85年其位置就超前到下一个星次,这就是后人讲的超辰接气。根据此规律分演为十二个月,即称月将,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当年(公元535年)四月初一发生日食,士文伯认为鲁国和卫国将要承担这次日食灾祸,不过卫国祸大、鲁国祸小,他的依据是日食时太阳正从卫国大而分野走向鲁国的分野,即当时太阳正从女取訾之次走向降娄之次。
明白了上述月将的由来,再来研究大六壬起课方法就不难了。《六壬心印赋》曰:“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足厘女取訾之次入亥宫,乃等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足厘降娄之次入戌宫,乃河魁将也……”由此可知,月将即每月之中太阳在十二宫所处的位置,每月以此值日之将而加来人所占之正时上,顺布十二宫辰即天盘也。如正月午时来占,月将乃亥将登明也,则用午加亥、子加未……顺布十二宫。
金口诀起课方法
先确定年、月、日、时
就是把问课时的特定时间转换成干支时,比如1998年,4月,22日,下午2点,即为戊寅年、丙辰月、己亥日、辛未时。确定时间,最好手边有万年历,随时可以查阅准确的年月日时。这简单说一下年月日的确定。
六十甲子的排列:无论年月日时的都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从古至今不可变异,所以必须明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六十甲子的组合,是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顺序组合的,在六十甲子组合中,是阳干配阳支,阴乾配阴支,不会出现阴阳互配的情况。
我们把六十甲子排列写出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的确定就是干支纪流年,98年为戊寅年,99年就是己卯,2000年就是庚辰年,倒推上去,97年为丁丑年,96年为丙子年,95年为乙亥年,从六十甲子排列表中可以推知。
月的确定,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十二个月的地支是不变的.
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而每月的天干是不确定的,因而是要查找出来,或计算出来。查找只要有本万年历,每年每月每天的干支都列出来,只要找到相应的阳历或阴历的年月日,就能找出对就的年月日的干支。比如在98年阴历10月,当翻开万年历找到98年10月这一项,就能看到本月的干支,即癸亥月。注意每月的月建是以节来论的,也就是说,当立春之後才能建寅,二月是惊蛰以後才建卯,其馀依次类推。三月在清明後,四月立夏後,五月忙种後,六月小暑後,七月立秋後,八月白露後,九月寒露後,十月立冬後,十一月大雪後,十二月小寒後。
日的确定一般要查万年历才能确定,比如九八年阴历11月17日,翻开万年历查到98年阳历11月17日为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干支为辰。
而确定日干支後,时辰的确定就容易了,可以推出来,也必须自己推出来,一般没有书可以查找。我们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这样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即从上一天的23点到1点为子时,下面十一个时辰依次为1:00-3:00为丑时,3:00-5:00为寅时,5:00-7:00为卯时,7:00-9:00为辰时,9:00-11:00为巳时,11:00-13:00为午时,13:00-15:00为未时,15:00-17:00为申时,17:00-19:00为酉时,19:00-21:00为戌时,21:00-23:00为亥时,时辰的支必须配上干才是完整的时辰,支配於所用方法还是五子元遁法,即甲己还是甲,乙庚丙作初,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辰,戊癸壬子头,时元从子推。
定地分
地分的取法灵活多样,主要依瞬间定位时的资讯点,所以抓取资讯点是关系。这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定地分的方法,即求测者在预测师的相对方位。这使用的方位是以十二地支方点阵图为准的。不论预测师面向何方,南方总为午,北方为子,东方为卯,西方为酉,永远不变,配图以说明之:圆心为预测师,求测者处在A点为辰,处在B点为未,著求测者位置不能明显确定,在某位置,就凭预测师当时灵感所动定之,比如在辰巳位不能确定,这时你认定为辰即为辰,你认定是巳即取巳。比如来人落座後,处在预测师的南方,则地分为午,如果偏东一些则用巳,偏西一些则用未。地分的确定与当时预测师面向的方向无关,不管预测师面向何处,南方永远是午,北方永远是子,这一点要记住。上图示是以预测师为圆心,即预测师所处的位置在圆心处而设定的。
推算月将
月将是月建的处,正月建寅,亥为月将,反之,十月建亥,寅为月将。这把十二月将名称与月份对照冽表如下:
正 月 寅 亥 登明
二 月 卯 戌 河魁
三 月 辰 酉 从魁
四 月 巳 申 传送
五 月 午 未 小吉
六 月 未 午 胜光
七 月 申 巳 太乙
八 月 酉 辰 天罡
九 月 戌 卯 太冲
十 月 亥 寅 功曹
十一月 子 丑 大吉
十二月 丑 子 神後
在表中的月将是固定月将,而在课中使用的活月将,因此,要把它重新推算入课,根据古本运算用将口诀“月将加时方上传”,即把立课时的固定月将,加在立课时辰上,顺时针数到地分上,即是到课内所用月将。
定贵神
贵神十二位,必须记住、记清、记死,并且顺序也不能颠倒:
天乙贵神己丑阴土
天空戊戌阳土 腾蛇丁巳阴火
百虎庚申阳全 朱雀丙午阳火
太常己未阴土 乙卯阴木
玄武王子阳水 勾陈戊辰阳土
太阳辛酉阴金 青龙甲寅阳木
天後癸亥阴水
十二贵神的排列顺序是:贵、腾、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阴、後
十二贵神的起法是以日干决定的,起贵神的口诀必须记住:
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壬癸蛇兔藏
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定人元
人元是由当天的日干遁到地分上得来的,其口诀必须记住:
甲己还是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起壬子,时元从子推。
定将干、神干
将神与贵神的干的定法,同人元的定法一样,也是用五子元遁法得来,如上两例中,第一例中将神为酉,相当於地分是酉的人元,即可得出将干来了,贵神赐蛇,腾蛇为巳,即可得出神干为癸。第二例中,将神为亥,将干就为己,贵神为勾陈,勾陈为辰。即可得神干为壬。
求大六壬全文
本文由六壬网回答
大六壬之所谓其大,首先是指架构体系之大,包罗万有;其次六壬数乃三式之一,冠以大字更是体现六壬乃大宗之法,有别于各类小术;再者则是学习的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和需要花费的时间极为庞大。所谓“车载奇门,船载六壬”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而仅这一点,就足够刷下去很多的欲窥六壬之门而毅力不足的人了,更何况跨过了这一道门槛后,后面还有很多的门槛,这正是大六壬曲高和寡、学者寥寥的形成原因之一。
那么大六壬有没有一条相对比较清晰明确的路子可走么?答案是肯定的。大六壬乃大宗之法,如同华山剑派一脉相承,其进修之道必有一条清晰明朗的道路可寻。举个形象的例子,大六壬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而且这树还是一棵榕树,站在远处,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它的主干、它的树尖,而当我们进入树下之后,如果要爬到树的最高处,确很容易在众多的枝叶、气根中迷了双眼,我们必须在进入树下后,也找到真正的主干,才能最快捷最准确的直达树顶。
如今,依靠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书籍资料、秘籍心得、名师讲座数不尽数,对于初学或者大部分学壬的朋友吸引力很大,但同样因为自己学壬尚浅,往往也很难区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从而走了更多的弯路,花费了时间甚至破费了金钱。
大六壬是什么意思?
给朋友一篇文章看下
作者:无名氏
六壬为玄学,非唯物亦非唯心,是心物二元的体系。所以研究六壬的方法,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过分偏重于谈论灵感、心法则流于玄虚荒诞之境;过分偏重于它的客观规定性,则流于凝滞不通的板法。 六壬的“散”
“散”字为学壬一病。它指六壬判断理路不明,递进不紧,思维紊乱,虚浮无力。常见于六壬学习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六壬学习的深入,概念理论增多,神智遂为知识所惑,心中似有万法,临阵并无真章。如老年妇人之絮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则不知所言。术语满天飞,实则空而无力也。就像唱歌一样,用的是左嗓子,不是*前,就是*后,无一句打在点子上。有人在此阶段纠缠数年不能进步。
这两年单位上评模范,都采用打分制,看上去很科学。假如要评先进,便弄张表,上面业务成绩、思想道德、学历文凭、甲乙丙丁……若干项,评判者照表打分,然后总分累加,结果便出来了。初学六壬的也是这样,什么两贵不贵、德入天门、驿马逢空、乘轩铸印……等等,罗列一大摞,然后统计一下,好的因素五项,坏的因素三项,五多于三,大笔一挥,断事可成。直把个六壬判断弄成单位评模范,这就是“散”。
然“散”字一症,学壬者十有八九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六壬指南》的作者陈公献断的课,气势恢宏,局象紧密。而同是六壬大家的《六壬粹言》中的断例,风格婉约,局象便不如《六壬指南》中的紧密,相较之下,便散了些。
现代的一些六壬课例就更差了,花里胡哨,徒炫人耳目,外行看见,惊为神品,明眼人一看,形同呓语,长期受此熏染,有害无益。断课之法,紧密者可以开阔,如果沿着这种神吹海侃的作派,再要往回收,可就难了。这类占法,平常为人解占,滔滔不绝,颇有应验。一到关键时刻大事需要决断的时候,犹如窑头土坯,遇雨则圮。以圣人趋吉避凶之道,反成取辱之途。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壬学大家初学推荐《六壬指南》的原因之一,《六壬指南》中的例子就象书法中的楷书一样,规矩分明。经过长时间浸润以后,学壬者的功力自然见长。然后参以其它壬书,活跃思路,则壬学易成。壬学的例子不能光看字面上的断语,实则后面是有东西的(经过的人可以看出来,没有经过的人看不出来),要不然怎么说“壬本道术”呢。要不为什么徐养浩研壬五十年,遍览壬书,说:“然判断简妙者,莫若陈公献等指南耳”,自有道理,只不过初学者视而不见。陈公献少而学,壮而行,挟六壬之技游于大江南北,名重于公卿之间,没有两把刷子,是混不出来的。
我一个同学当大夫,对我说,看病找大夫,不要听社会上的名气,要看医院的人病了找谁,就找那个大夫,道理很深刻。外行叫好一半好,内行叫好才算好。学壬廿年的程翔云评论陈公献说:“纵口而谈,悉本于理,及考其事,应如左券”,断课和事实就象复写的两联单据一样,你说厉害不厉害。
有个老师学六壬宗《六壬指南》,苦学若干年,有所成就,一日见其它壬书,长叹曰:“《指南》误我!”殊不知,正因为学《六壬指南》长年累月,得《指南》之理气,得慎独之功夫,才有今日之规模,只是欠开阔发挥而已。如若当年即以它书为蓝本,必有今日之成就?
学壬和吃饭一样,总要自己消化,营养身体才好。理论只是理论,例子只是案例。要把壬书上的东西打烂了嚼碎,细细品味后,咽到肚子里,吸收到身体中才能为我所用。初学容易照猫画虎,硬圈硬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断课不是有机的统一,不能一理融贯,只是课象的对照罗列,实则夹生米饭,这叫“夹生散 ”。更有一种,壬书一看便知,凭着自己灵感,妄谈禅定,在那里玩弄独头意识,以为得计,非但壬学没有精进,已处危境而不自知,这一类可以称做“玄虚散”。
如何在学壬当中避免这个“散”呢?做起来很难,与天赋和后天都有关系。从天赋来讲,有人天生虎视鹰扬,思想锐利,有人天生颟顸,唯唯诺诺,此乃造物所致,无可改变。可改变者,多读书,勤思考,多历事,善总结,能慎独,能平实。取象断课追求一个“理”字。临断时,不昧神明,非理勿视,非理勿取,非理勿断,用一根无形的“理”的绳索把课象串起来,纲举目张,长此以往,则“散”字可消。整个一本壬书,就是讲一个“理”字。六壬的道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对事物的道理了然于胸,必然六壬也有个主见在里边。
在学习和讨论六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觉,那些有哲学头脑的,学习理工的,在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的,有丰富社会阅历的,学习六壬后,断的课就相对清晰紧密。这说明,六壬的道理是和事物的道理相通的,这些人原来对事物已经有一定的感觉和认知,一经脱胎转换(这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便派上了用场。
陈公献博览群书,旁及黄老,知晓军事,出仕任官,游历山川,见识自不与凡人同,不是一个普通的术士。《指南》删繁就简,实则意味深长。读之日久,有一种互相咬合,勾心斗角,刻卯对缝之感。
六壬判断如何作到整而不散,作到与事物的发展节奉共进退,是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以理运数,以数明理是六壬的核心所在,只要我们坚持讲个“理”字,必定会有所收获吧。测人事的..太乙测天,奇门地.六壬人..
你去百度搜索大六壬,有个启蒙视频,74分钟..看看就知道大六壬是上古三式之一,发明或出现时期,大约在汉朝以后,当然由于考古证据不足这个问题不好下结论,但绝不可能是黄帝时期的产物。它是由太乙神数、奇门也叫雷公式、六壬式统称为三式,后两者多用,前一者少用,面临失传的困境。这个东西没有恒心是学不来的,要九宗门,学排四课三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周易八卦烂熟于心才行,最好你就不要学了,因为今天的人没有几个是吃得这个苦的,你看上百家讲坛的钱文钟教授精几个国家语言,又精通古印度的梵文,那种精神,学来是不费力的。至于你讲有什么用,告诉你,当你的家人不见时手机也没有,信号也不通,不知人在什么地方,国家也不可能为你开通个人卫星定位系统,你的家人生死不明,这个时候大六壬就用上了,它的理论超过了八字,八字是死板的,因为中国有13亿以上的人口,八字一样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如四川汶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八字无法解释,8万人八字都一样吗,所以学了大六壬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
大六壬入门详细步骤完整篇
《天文推演预测学》这本书可以看看
1、自学先从周易基础知识入手,大六壬预测学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生克、旺衰、六十甲子旬空、干支生克制化关系、干支类象这些基础的知识。
2、学会手工起课、布局,请注意一定要手工,即九宗门,并掌握十二将、神的基本象意。起天地盘、四课、三传。
3、初学者开始学的壬学书籍应该是《壬归》,壬归乃是一部理 气经典书籍,等看完壬归后会对大六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再回过头来,复习一遍基础,如:八煞九宝,五行长生,十二神将类象。
5、接下来着重研究四课三传,学习掌握干支上下相生相克之类象,比如干加支、支加干,干传支,支传干各有哪些意义等等,此时着重就是取象。
6、下面开始学习《大六壬指南》、以研究《六壬萃言》为重。
7、研究完上面两本著作,可以看《壬归》、《壬窍》、《断案秘诀》了。
8、学习邵子的《断案》时,重在理清思路,看大师是如何用公式断事体的,细细体会先从哪断起,又是到哪结尾的。以看《断案》来说,你能看懂断案的思路,也就说明你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术数者了,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大佬级别的人物了。
大六壬的设式原理
六壬是我国古典术数之一,与奇门、太乙并称为三式,古语云:大六壬以人事为最。大六壬的课式很好的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走向,是为古今高层预测体系之一,故学是术者日渐增多。
中国古代大六壬的预测方法,体现了一切数术预测的,它的成功率据称是极高的,有的甚至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地步。其法以月将加占时,立四课,排三传,观阴阳,辩生克,以决吉凶成败。课式由十二地支形成的天盘,地盘,四课,三传组成,配合遁干、贵神及神煞,根据五行生克及天干地支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判断和预测。
我们越精通它,判断就越准确。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是不是都逃不脱某种必然的规律,任何一件事情,好像早已经被规定好了一样。当然,预测也存在一些不准确的概率。 宇宙空间的能量场无时无刻不在向地球产生各种辐射,这些辐射积极或消极,有利或有害,都影响并推动人、事、万物发生改变,或在人与人、人与事,人与万物之间的有效范围内产生信息的相互交流,大六壬就是把这种特殊能量场影响下的人、事、万物进行定位,依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对宇宙能量场的影响规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解读宇宙信息密码的智能、高效、准确的预测方式。
大六壬课式的这种天地盘结构 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豆腐磨。我们把豆子放入磨盘上盘的孔里,然后转动磨盘上盘,豆子就进入上下磨盘中间,在上下盘接触的盘面有许多沟槽用来增加摩擦,随着转动,豆子被研磨成碎末,然后从沟槽处流出。不断加入豆子,不断转动,就会不断产生碎末。根据天干地支的天文学原理,我们可以把大六壬天地盘结构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磨盘,磨盘的上盘即是六壬的天盘,代表天,即地球外部宇宙空间的能量场;磨盘的下盘即是六壬的地盘,代表地,即地球上的十二方位;磨盘上下盘中间接触的地方就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地方;上下盘盘面上的沟槽就是天地之气交融的作用力;推动磨盘转动的动力就是日月五星的运转;而磨盘上盘加豆子的小孔即是旬空的位置。如此理解大六壬的设式原理即:日月五星按一定规律运行,不断把旬空位置的能量加入到天地盘中间(干支时空的三合五合关系),通过上下盘的摩擦作用进行转化(五行生克、五运六气和地支的刑冲破害等),以此推动世间万事万物的生、成、灭、败,形成丰富多的世间景象。
六壬以“月将加占时”起课,“月将”即是太阳所在十二宫的位置,作为太阳系内空间能量的主导力量,加占时之上,即锁定了当前时空的能量分布状态,把动态转化为静态进行分析研究,方便了推导预测。大六壬非常注重正时的作用,正时就是所谓“天机不可泄露”中的“机”。因此,大六壬是对人、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和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规律的模拟分析工具,揭示了宇宙间天人合一的本质。
六壬神课金口诀是干什么的?
《六壬神课金口诀》,又称《大六壬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洞春道人真阳子辑;清代杨守一精阅,钟谷逸士熊大木校正,周敬弦重订。杨守一,周敬弦二人生平行实不详。原书作者不详,原序中说:“命谓述自孙膑…”,并且书中又有十余处提到孙膑,故有人认定为孙膑所作。余以为不然,其由有二:1、该书古籍善本中均未提及式占和式盘,说明该书是在舍式而用符号之后成书的,而这个时期是在秦汉之后。2、该书创作方式与孙膑时期述事行文的语法风格及与孙膑代表著作《孙膑兵法》的文风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知该书作者非为孙膑,系后人托名或后人总结其思想言行等汇集成书。当然,也不排除圣贤多有述而不作之情形。由宋代祝秘撰、清代隐山房藏版光绪癸未春刊《六壬大占》收录之六壬兵机三十二占法中的游鲁都法、金凤战干歌、论贼盗方位等章节与《六壬神课金口诀》中所列相关章节相同,可见其同源。由此说明,此书内容在宋代就已经流传,或其时大抵已成书。
原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首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中卷为十二神将歌解、四位杂断歌、六十四课钤等章目,并将云霄赋、三才赋、光明经等诸篇穿插其中;下卷收射覆歌、游都鲁都歌、占捕逃亡、占临敌、交战章、论贼盗方位、论贼数目多少等章目;采辑颇为详备。
该书上卷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式与法则。中卷、下卷专讲以课体各要件为主,分门别类阐明其法则的特性及变化的要领。其文多用诗、诀、歌、赋的形式表达,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利于临占应用。下卷所收颇多,天时、地理、人事无所不包。其中所收的《六十四课钤》,共六十四课,每课举例解说课体占断的方法与依据。将这些课体的见解汇集在一起,互相参照,对于课象的理解颇有帮助。六壬课表面虽不用周易象数体系,实际上却与易象相通。其天盘、地盘仿两仪,四课如四象,六十四种课体(各含本课卦名)则与《易经》的六十四卦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他术所不及。
物质世界与众生世界之形成是以时间称为世,以空间称为界,由是知以时空定世界。故又以时空来定事体之成、住、毁、灭之理,以此作为易学研用之遍行之法。时间与空间的界定,使事物的发展规律相对确定。六壬神课金口诀是取立课时的年月日时来确定时间,再取地分确定空间,时间与空间确定完之后,再依法推断事理;这就是六壬神课金口诀所运用的时空定位法则,也是应用易学的最高法则。六壬神课金口诀的课体运用格式为:取地分,排十二将神、贵神,遁人元及神将干,立成一课。地分、将神、贵神、人元都有相对应的三才类事,依据其推衍方法来论断事体。六壬神课金口诀与其它壬派运用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的月将的换取是以节气换将,而非中气换将,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三才之理者,人元代表天、地分代表地、神与将代表人。十二将,即亥为登明正月将,戌为河魁二月将,酉为从魁三月将,申为传送四月将,未为小吉五月将,午为胜光六月将,巳为太乙七月将,辰为天罡八月将,卯为太冲九月将,寅为功曹十月将,丑为大吉十一月将,子为神后十二月将。十二月将为时间之神,主月日辰。另有十二贵神主方位,前一螣蛇丁巳火,前二朱雀丙午火,前三乙卯木,前四勾陈戊辰土,前五青龙甲寅木,中央天乙贵神已丑土,后一天后癸亥水,后二太阴辛酉金,后三玄亥武壬子水,后四太常已未土,后五白虎庚申金,后六天空戊戌土。其应用方法中,除有常规课法外,还有次客法、连、阴、传、变、三干再遁等特殊课法。本书介绍了次客法及其功用,以利研习者于其中觅得方端。其它特殊法式在此不表。
六壬神课金口诀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传统文化可谓精大博深。其中涉及到阴阳五行的有“五行聚管”、“五行例断”、“四位内见五行”等;涉及到天文学的有“十二神”、“十二将”等;涉及到医学的有“占病疾”、“占五脏病候”等
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内容简介
《六壬神课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适适子撰,周敬弦重订。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首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式与法则。;中卷为十二神将歌解、四位杂断歌、六十四课钤等章目,并将《云霄赋》、《三才赋》、《光明经》等诸篇穿插其中,分门别类,阐明法则及变化要领。其文多用诗、诀、歌、赋的形式表达,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利于临占应用;下卷收《射覆歌》、《游都鲁都歌》、占捕逃亡、占临敌、交战章、论贼盗方位、论贼数目多少等章目;采辑颇为详备,天时、地理、人事无所不包。其中所收的《六十四课钤》,与《易经》的六十四卦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他术所不及。本次影印出版,宣纸印刷,精工装订,宜于收藏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