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学说是什么,正确对待运气学说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黄帝内经》不仅包含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基础理论部分,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运气学说”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问》81篇里,关于“运气学说”的就占了6篇之多。但因为其内容实在过于深奥,尤其是对古文水平逐渐降低的现代人来说,更是晦涩难懂。

所以,当代中医、尤其是院校毕业的年轻一代中医,即使读经,也基本将“运气学说六篇”选择性忽视。
精读《黄帝内经》,理解四时 养生 ,阴阳五行,脏腑虚实,卫气营血
虽然,客观点说,我自己对运气学说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希望本文能做出什么有深度的论述。但希望能借此机会,让“运气学说”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首先,运气学说里的“运气”二字,就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为“走运”。其实,所谓的“运气学说”,比较客观地描述,应该以“五运六气”更为合适。其内容大致为:

五运:也就是根据“天干”来区分:

甲己之年土运;乙庚之年金运;丙辛之年水运;丁壬之年木运;戊癸之年火运;这个五运,也就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了。而且,五运是亘古不变的,永远按照这个规律来区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定律公式”。

六气:根据地支来分区分的:

所谓六气,名字和经络学说里的术语一致,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如果想便于记忆,也可以简化成“厥、少、少、太、阳、太”的次序。

这个顺序也是千古不易的。和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样,每“一气”各主管大概60多天。为了便于和五行生克对应,初学者可以将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视同为“火”。于是,六气也和五行一样,具有了生克的逻辑关系。

如果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五运六气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有何奥妙可言?

难懂的还在后面呢。

在运气学说里,一年的“六气”,又有“主气”和“客气”之分。

关于天干和地支的配合,有一点点传统文化功底的人都知道,甲子乙丑这样的配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可以有60个不重复的组合。于是,便决定了60年才重复一次纪年。这60年不重复的过程里,又分为“十年”一叠与“十二年”一叠两种关系。

主气: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顺序,分主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叫做主气,每个“主气”各影响四个节气。这个顺序千古不易,永远从厥阴风木开始,到太阳寒水结束。

客气: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顺序,分主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叫做“客气”。客气的开始是不固定的,根据年支的变化而变化,如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司天:“客气”里的司天之气,能影响全年,比如辰戌之年全年都会受到太阳寒水的影响;

在泉:“客气”里的在泉之气,只影响下半年。比如辰戌之年下半年,才会出现太阴湿土的影响变化。

说到这里,先简单总结一下:根据天干决定“五运”,根据年支决定“六气”;每一年都有固定的“主气”,按照相同的顺序轮番“登台”。与此同时,每年根据年支不同,还存在不固定出现、但有固定顺序出现的“客气”。无论是“主气”还是“客气”,都有“司天”和“在泉”之分。

其实,在司天在泉之外,还有一个“间(四声)气”的名词。所谓“间气”,也就是司天和在泉两者之外的四个“气”。它们只影响自己“管辖”的60天。

为什么“运气学说”会和人体有密切关系呢?

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受天地之气的沐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特质。就如同潮汐受自然之气的影响一样。这种潮汐般的规律,会有60个不同的“脉冲”。

当一个人的寿命超过60岁之后,才会迎来曾经熟悉的、却又完全崭新的“脉冲波”。这样新出现的五运六气对机体的影响,被称为“客运客气”。

人的寿命过了六十岁,才可以重复发现这种叠加波的影响,才会作出有记忆的生命反应。古人将这种每年都新出现的干支,也就是新出现的五运六气的影响,称之为客运客气。

大众 养生 中草药百科
当“客气”加在“主气”之上,也就是主气与客气同时发生影响、产生作用时,这种状态叫客主加临。

无论司天之气、在泉之气还是间气,都是遇到厥阴风木而化风,遇到少阴君火而化火,遇到太阴湿土而化湿,遇到少阳相火而化火,遇到阳明燥金而化燥,遇到太阳寒水而化寒。从而形成自然界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或轻或重地影响到人的生命。

一般来说,客气里的“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都是按部就班地出现的。每六年轮回一次,但也有如下两种例外的情况:

1、应至不至:比如,轮到“厥阴风木”司天了,可实际气候状态并没有出现风木化风之像。

2、应去不去:也就是该走的不走,继续滞留。如厥阴司天之后,少阴君火该“当值”了。而厥阴风木并不主动退去,依然还存在着“化风”的气候。

无论是“应至不至”还是“应去不去”,都会引起气候的异常。体现在人身上,可能就意味着疾病的多发。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不守规矩”,会引起后面“客气”的报复,从而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捉摸不定的气候变化。

总之,“运气学说”是《黄帝内经.素问》里非常难懂的内容。需要结合其它多方面知识,才能慢慢读懂。希望本文能让您对“五运六气”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看《素问》的第66到71章。

传统中医的运气学说又称

又称五运六气。运气学说认为自然界有五运六气的变化,人体也有五脏之气和三阴三阳六经之气的运动。同时又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

六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是形成气候变化的空气形态因素。故又称五运六气。运气学说认为自然界有五运六气的变化,人体也有五脏之气和三阴三阳六经之气的运动。

同时又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内外相通应的,因而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可以影响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生理、病理。

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作为基础,把自然界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

从宇宙间的节律上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影响。历代对运气学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赞同者据其预测发病规律,进行疾病分类,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等;反对者认为以天文历法推算气候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必然命定,且忽略地区差异。

明明白白学中医|中医预防疾病之五运六气预知疾病

五运六气,是我国古代研究天体运行引起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影响的一门学说,简称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用于中医学领域,其理论依据是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为基础,在整体观、天人相应观及运动观的思想指导下,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导预测各个年份气候变化及疾病流行等情况,并依此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运气学说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中医预知疾病的一种演绎推测理论。

运气学说可以在某些方面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根据五运六气推算,若逢木太过之年,因肝属木,可以预知当年人体疾病是以肝脏及其所胜之脾脏的病变为多见,故在疾病防治上应注意调节情志,防止肝气太过,并同时注意保养或健运脾胃。

又如若本年为火偏胜之年,火为热之极,故在防治疾病上宜采用咸寒清热之品以治之。

运气学说,虽有助于疾病的预知与防治,但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还有一些争议,尚需进一步进行现代化和更加科学性的研究。

以上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其中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病愈防犯是“治未病”的核心内容,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未病先防是基础,已病防传是关键,病愈防犯是保障。

总之,“治未病”能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整体 健康 水平。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如何用五运六气治病?

五运六气治病,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运”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运气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六气的病因作用、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从发病的规律看,由于五运变化,六气变化,运气相合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运气中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推测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
更多关于怎样用五运六气治病,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ea18d161583414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什么是五运六气

解释自然界天时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一种学说。
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上各配以天干,来推算每年的岁运。
六气是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各配以地支,来推算每年的岁气。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而疫病的发生往往与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急性疫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如果能洞察天时,了解气候的周期变化,就会对疫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孟庆云教授说,五运六气最能体现“上工治未病”的理论,运气预测绝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卜卦算命,疫病预测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而又未能较好解决的重大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相信中医学的运气学说可以为疫病预测作出贡献。
传统中医学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对人与环境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认知观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成为中医学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医学等多学科的学术内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对疾病预测与临床治疗均具有非比寻常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在SARS等传染病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根据最迟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理论,对照2000年中国的气候状况,可以指导预测传染病爆发的年份,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掀起了新一轮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热潮。
气候与人体健康关系相当密切,祖国医学在防病保健上很强调气候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离和真邪论》也说:“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改正,绝人长命。”都强调了防病治病,必须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变化特点。前人根据“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总结出“五运六气”学说,以解释天体运动对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及人类的影响。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每月有二个节气,每节分三候,组成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年之中季节、温度、降水量及物候都密切联系着,通过二十四节气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季节变更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冷热程度;白露、寒露、霜降则表示温度下降后低层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表明降水量多少;而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反映了物候特征,以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
此外,古人还根据四时运行和气候变化把二十四气节分为六步: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为第一步;属初之气,为厥阴风木(按五行木火土金水排列)。这里每一步包含四个节气,其余依此类推,分别属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第六步,属末之气,为太阳寒水;由此建立了“六气”与二十四节的变化关系。正常的气候变化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要素,称“六气”,它们调节着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反常的气候变化,中医称“六淫”,可影响人体脏腑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五运六气”学说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是内外相应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使之波荡倾移,从而有太过不及的病变。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五运更始,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这就告诉我们从天文、气象学等方面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养生保健的重要意义。
因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脱离不了气候环境。气候环境包括很多气象要素,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风速、日照、大气电磁场等,这些气象因素可以通过下丘脑对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气候环境对人类的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气候环境可以促使人们健康长寿,恶劣的气候环境会影响人的寿限。
深刻了解季节气候变化规律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就能巧用天时,采取措施,调整行为,积极地适应气候变化,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黄帝内经有关于五运六气的篇目五运出于地,六气出于天!阴阳离,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左松右紧北寒南热,地后四运成土,地合阴阳成主气,运在内气在外,外地干天成客。地为主天为客!五运六气原来如此!人在天地之间,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即《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谈到自然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不得不提中医的“五运六气”。古人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气运动产生各种变化,五运六气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的关系,既包括正常的生理方面,也探讨病理致病等因素。五运指木(风)、火(热)、土(湿)、金(燥)、水(寒)的相继运行,六气指风、热、火、湿、燥、寒的相继运行。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