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五行之外,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什么意思?
道教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范围之外可以超脱生死,达到逍遥自在、长生不老的境界。
《俗语佛源》解释,“超出三界外”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则是不受物质的障碍。至于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则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三界是天界、人界、幽冥界。
五行应该是:天、地、人、神、鬼。
道教是一个神仙崇拜的,道教的天、地、人三界,简单来说,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后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则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像酆都大帝治下的酆都,东岳大帝统治的泰山,都属于地界;人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自然界万物的生存空间。
当年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就碰上一个假齐天大圣,两猴打得昏天黑地,不分胜负;各路神仙分不出真假,只有如来佛祖认得,那个假猴王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六耳猕猴扮的妖怪。
跳出五行之中,超脱轮回之外,只能是佛家吗?有何解释?
佛家说的是“修行”、“冥想”...然后通过对自身以及因果关系的认识从而永恒快乐,至于超出五行,就不是佛的哲学了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什么意思?
此两句为佛教用语,原句应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火宅”。
“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
“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如《封神演义》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岂得以世俗男女分别而论。”
又如《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二六回:“真君道: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又来管你凡间什么闲争闲闹斗?”
孔宣的五色神光是什么,谁能破孔宣的五色神光?
孔宣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位“人物”,是为世界上第一只孔雀,孔雀羽毛五颜六色,五色神光既是孔宣的羽毛色,同时具备巨大的杀伤力,算是一种神通。五色神光只在五行之内有效,对于五行之外的人和物无效,封神榜中闻太师收服的人物之一辛环就在五行之外,他可以破孔宣的五色神光。
如何理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
在我看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一些工作行业中,嗯,不在里面学习,但是却在里面工作,这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因为我们并不是精通知,是通过这个工作来养家糊口
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是什么意思?
是道教术语。
意思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是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扩展资料
三界五行:
(一)、三界
(1)、欲界
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2)、色界
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3)、无色界
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二)、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广泛地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水、木、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而道家讲死后有鬼,但不一定有六道轮回(道家的轮回是后来加上去的),所以只要不死,或者死了但鬼灵不散,就算跳出来了。
说不在五行中,就是讲不再受五行运化主宰,尚书“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就是说万物在五行运化中循环,水润木生火至顶,土得这一循环,到金由生转死,复成另一循环之滋养,即再成水润。成仙了就不再受五行运化制约,不再有寿元耗尽身体被灭的限制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太清 (道教术语)
百度百科-三界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