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轮回图,藏传佛教六道轮回图
佛教轮回说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五台山藏传寺院会见到生死轮回圈,那是什么意思?
生死轮回圈壁画,常见于藏传寺院中,壁画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佛教传入藏区后,藏族艺术家们以极高的艺术水平来制作的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的佛教象征物。它代着世间所有生灵因受无明(即愚痴或根本烦恼)的支配而禁锢在以六道轮回所著称的无尽之死之循环之中。全图成圆轮,分内外四层。在这一生存圈的中心绘有三种造化物,即一只鸽、一条蛇、一头猪分别以示贪欲,瞋恚、愚痴三火(三毒)。这三种造化物相互咬着对方的尾部在图中心旋转以示互为促使、影响和转化。它们可以使众生成为无明的受害者或者说根本烦恼者。其外层分白黑两道路线,白色由喜形于色的人所占满,都在上升,以示当新生中行善积德时,便会有一种上升——走向善趣。黑色由赤身裸体且愁容满面心生灵占满,都在下降,以示当新生中获得一种恶业时,每次上升紧接着都会有一次堕落——走向恶趣。众生根据自己新做的善恶之结果而上升或坠入生死轮回圈。又其外层由六个部分组成,各道分别指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六道生灵。有心图案将前二道集中上下一道,可称为五趣。其最外层被分为十二段,绘有盲人、陶匠、猕猴、船、空房、接吻、眼中箭、饮酒、采果,孕妇、临产、老人和死尸。次第以示无明、行、识、名色、六境、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正如藏传佛教所描述的:无明正如一名瞎子老妇,行正如一名制陶匠,识正如一只耍桃子的猕猴,名色正如一只船上的两个人,六境正如六间空房,触正如接吻的一对母子,受正如被射的两只眼睛,取正如摘水果的猴子,有正如一名怀孕的女子,生正如一次分娩,老死正如背一具尸体。其中无明支、爱支和取支均属愚痴(无明),识支及有支属羯磨,其余的都是羯磨的产物。佛教认为生死轮回的这种不满状态,这一苦厄的、短暂的和缺乏自我的世界是无明的产物,而源自无明的羯磨(业)引生未来六道生灵之身心,它促使一种生灵生死轮回的持续性。所以,十二因缘相互推动,一种生灵以十二因缘锁链形式持续不断地从一个生死轮回周期到另一个周期反复辗转,直到自我的幻被驱散和涅槃得到实现为止。整个生存圈被阴间之中阎王支撑以示整个世界被无明控制;阎王用嘴衔生存圈以示所有六道生灵要面对现实这一残酷的事实——死亡。阎王王冠由五颗死人头所组成,以示五蕴、五根、五幻想。在生存圈上侧佛陀站在八道光之轮,手结契印,表示悟出教义及懂得超脱生死的道理是唯一解脱之道。生存圈题材的壁画往往笔法细腻精巧,生动活泼,维妙维肖,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其风格独特别致,极富表现力,具备了鲜明的藏传佛画艺术特色。以复杂的构图形式,把佛教六道轮回之现象自然而巧妙地安排在统一画面中,以生动而正确地表现出来,将佛教的这一抽象奥妙的宇宙概念明朗的具体地展现在眼前。更多
佛教上讲的“六道轮回”是怎么一回事情?难道人类真的有生死轮回吗?
您好,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关于佛教的轮回说
~轮回说是道家的,佛家借鉴了而己,佛教主要圆满、功德、金身等法门!六道轮回是四御之一的承天效法後土皇地袛平心娘娘所化成的,是为天地无处可去的亡魂找一个轮回重生之法(上古时期亡魂无处可去,只能当孤魂野鬼)原来由三宵娘娘管理(云宵、琼宵、碧宵三姐妹),后佛教当昌盛一量劫,所以现在暂由佛教派地藏王菩萨管理,等大劫到来时,现世佛释迦摩尼寂灭,未来佛弥勒将在三千年后延生,这期间由大功德地藏王菩萨回去,代管整个佛界~所以,别搞错了!无量天尊~贫道稽首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
男左女右!
女的看右手的!不要担心啦!
阴间六道轮回是那六道?
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轮回有四项是无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
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六道中若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参考资料:(摘译自《佛教大辞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