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轮回观讲的是什么,佛教的轮回观念

佛界轮回说的概念!

今生因前世缘而生,后世因今生缘而生。也就是说:前世为今世因,今世为前世果,今世为后世因,后世为今世果。

佛教所说的轮回到底是指什么

是六道轮回:
天人
天人道又分为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越后面的天人烦恼越轻,福报越大。
共3张
六道轮回图
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行善之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夜叉天),二、忉利天,三、善时天(时分天、夜摩天),四、兜率天(知足天),五、乐化天(化自在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色界天、无色界天描述的实际上是小乘四禅八定的各种心的境界。《佛说阿那律八念经》中说:“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
修四种禅定的前提是已经确立“色身散我不灭,色身非我;诸受皆为苦;心无常;诸法无我;我因造作善不善业而有善恶果报生死轮回“之正见,也称正智心。并在此基础上修心,减轻贪嗔痴三大烦恼。否则很难入定。
色界天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了一种念。分别为欲恶不善念;觉观外尘念;轻安喜念;苦乐忧喜观念。
无色界天也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一种想。分别为包括色想、识想、想想、非想想。
注明:道教仙道不属于佛教天人道,不同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不可混淆对比。

佛教中“轮回”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解释。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世界有六道轮回,是万物众生都无法逃避,当然包括我们自己。
六道分为人道、饿鬼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天道、地狱,众生会因为自身的因果而投生至其中,比如修德行善者会投生至人间得一定果报,大善人会在死后去往天道享天福报。作恶之人或是变饿鬼,大恶之人会堕落地狱受苦,脾气大而又好胜者投生为阿修罗,贪财贪小便宜者会投生畜生受苦受难,只有修成正果得到成佛的可以跳出这个轮回,但是也是有寿命界限的,并非真的长生不老的。所以六道中人身难得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活着的时候多行善,要知道世事无常,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死,一个人如果死了,那么他是很难得再为一次人的,为一次人犹如龟遇孔,就是说盲龟撞到车轮上的孔,那样的难得,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尘,趁着自己一日为人便努力行善修行,一日不悟道修成正果一日不得跳出苦海,一直收转世轮回之苦。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史谛敏逊博士(Dr. IanSteven-son)称,印度所说的再生理论,确实是言之有物。
史博士为维吉利亚大学神经系及心理学系主任,此次来印作为期三周的研究旅行,渠将亲自实地访问几位现在尚能忆述其前世生活的人。
根据初步的估计,目前世界上已知道的最少有八十起这类的事件,儿童在十五岁以下者,尚能忆述其前世生活历历如绘!
在印度马索拉的地方,一个三岁女孩仍能记起其前生父母的名字,以至其兄弟姐妹的名字,她能操英语,印度文则能读能写。
史谛敏逊博士称,他在过去十年一直研究这类再生的事件,其结果显示,确有证据可以说明再生的道理是真实的。
渠称,死后再生的公案,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惟西方人从未企图对这种事件深入研究,并自以为再生之学说是「愚妄」的。
史博士谓印度人则相信此种学说,对此曾作广泛之研究,嗣后并以事实加以证明。
印度人相信人身最高的一种生命形体,与「神」最为相似。彼等亦相信一个人身是经过昆虫禽兽以至各种生物八百四十万次的生死才得到的,而出生为那一种生物是依他前生所造的善恶业界所决定的。
史博士谓渠此回之来印度,是受到苏罕拉尔纪念学院主任巴那兹教授的鼓励,他答应为他找出几宗这类再生的事件,供其亲身研究。
--------------------------------------------------------------
人和动物之间轮回的奥秘
轮回为人的狗
在清朝余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在江西玉山县地方,有间叫水南寺的古庙,的住持叫月印,年约六十余,是一位颇有德行的高僧,常常诵经修行,足不出户。
月印养有一条狗,十多年了,颇有灵性,每当月印诵经时,一敲木鱼,这条狗必定摇著尾巴前来听经,庙中之人,不管僧俗,见此情形,莫不同感讶异。
后来,这条老狗忽然不知染上什么癞病,皮毛脱落而且身有臭气,但依然每日前来听经如故,有一天,月印突然告诉他的徒弟说∶「这老狗染病颇令人讨厌,你们把它拉出去杀了!」徒弟听了,都惊讶万分,莫知其意,但因月印平素庄严持重,弟子都不敢违逆,只好将狗叫出,但又不忍心杀它,只好暂时将它拘禁,不使前往听经。
但过了三天,这只老狗乘隙又偷跑出来听经,月印看到不禁大惊失色,对他的徒弟说∶「你们没有杀掉这条狗,可能因此坏事了!」于是赶紧命令他的徒弟,赶到某村某姓人家去探问,果然发现有一大腹便便的孕妇,生了三天还生不出来,生命垂危,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月印得知后,告诉他的徒弟说∶「你们不忍心杀狗,难道忍心杀这个妇人吗?这条狗不死,妇人肚中胎儿就无法出生!」 因此命令徒弟杀掉这条狗后,立刻再去某家探询,果然,那位妇人已经生下一个男孩了,月印跟他的徒弟说∶「这条狗,因为听经得善果的缘故,将托生为某家的孩子,以后会小有禄位,我可能看不到,你们或许可以做个见证。」
等这个小孩子年纪稍长,常常到庙里来,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的离去,月印常常摸著他的头说∶「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但因你还有小富贵未享,不适合留在这里。」
等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做了小官,家中亦颇有积蓄,到了晚年时,就常常寄宿在庙中,并大力出资整修老旧倾圮的和供养庙中的和尚,后来活到七十余岁才离世。
这个故事有一个有趣的重点,就是狗儿不死,则妇人肚中胎儿无法出生,这点从因缘观的角度来看,是这只狗和这妇人宿世有缘,此番注定来当她儿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让我们回归到一个主题上,那就是一般常讨论的∶ 灵魂何时入胎的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在受精的那一刹那,灵魂就入胎了,不然胎儿就无法成长,有的认为是在几个月后,有的则认为是在出生的那一刻,颇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但大部份都倾向支持在出生那一刹那才入胎的说法,大部份例证也都支持此说,就像前述狗儿投胎的故事。
但此说也有一个疑点,即是,如果灵魂是在出生那一刹那才投胎的话,那么,之前没有灵魂的投胎参与,胎儿是如何成长的?或胎儿与欲投胎灵魂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与见解,如果灵魂不入胎的话,将导致胎儿流产现象。
底下,有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可稍稍解答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灵魂何时投胎?
阿迦曼尊者,是泰国一位高僧,这是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年,当尊者旅居在某个村落时,有一个受他感化很深的老妇人,来请教他有关她禅坐时发生的一个问题,她说她昨天晚上,当心思达到高度的专一时,她突然看到一条微细的线,从她自己的「心」中跑出去了,她感觉很诧异,因此决定跟随著它,想知道这条「心线」究竟往何处去,结果她发现这条「心线」,竟然跑到她侄女的子宫里去了。
等老妇人从禅定中出来,她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她知道她的侄女当时已怀孕一个多月了,因此她前来请教阿迦曼尊者,准备听取他的忠告。
阿迦曼尊者闭起眼睛,沈思了一会,然后张开眼睛告诉她说,等下次她静坐时,如果再看到那条「心线」跑出去时,必须要以极坚定不可动摇的决心「剪断」它,如果她心意不够坚决,死后必定「再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的子女,因为她的心一直被她侄女所吸引著。
等两天后,她高兴的来拜见阿迦曼尊者说, 当那条「心线」再度跑到侄女那里时,当下她就以极坚定的决心剪断它了,第二天晚上她再度静坐时,她发现那条线已了无踪迹了,奇异的是,当老妇人剪断那条「心线」后,她的侄女就流产了。
尊者的弟子听到这个奇异的事件后,很感困惑,就同来请教尊者,尊者告诉他们说,一个人的心意是非常微细而难以觉察的,如果没有开发禅思,是很难去防护它的,这个老妇人因为非常锺爱她的侄女,以致潜意识的心意「溜出去」,即使她仍然还活著,但已为她的来生准备了地方,如果她没觉察或无法下定决心剪断这个牵系,那么,她将注定投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的女儿。
由这个故事发现,一个人虽然还没死,但因为「心力」的作用,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的,都已和来生的去处有了联系,而对自己的「来生」产生了「形塑」的作用,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还没死,但我们也都同时在参与或决定我们来生的去处或样貌,只是愈接近死亡,「心力」就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已!
因此,灵魂什么时候入胎,确实因人、因缘而定,并无什么定规,因为,即使不入胎,灵魂和胎儿之间仍可产生某种联系的形塑作用。
曾经轮回为猪的人
在动物和人的相互轮回中,在一般典籍中最常见到的,并不是人和狗,而是人和猪之间的轮回,因为在中国,猪是肉类的主要来源,因此生为一只猪,自然免不了被宰杀的命运,所以,投胎为猪,不只是一种悲惨的宿命,还掺杂著因果报应的涵意在里头。
下面就是这个关于人猪轮回,令人闻之耸然的故事。
在宴会上与一位董姓立法委员的太太同桌,闲谈中得知,董姓夫妇虽然应酬繁忙,但自早年起即茹素,因此他好奇的问起缘由,董太太说,那是因为她舅舅的缘故, 她舅舅说他能记起多世前的事,并说他是猪来投胎的,而且还当了不只一世的猪, 并且向她描述猪被宰杀的痛苦。
他说当猪被杀死后,痛苦并不就此结束,仍然对肉体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当猪肉在市场被买回去后,凡是把猪肉剁得愈碎或煮的时间愈长,猪就愈痛苦,尤其是将猪肉做成火腿,须用盐浸入皮肉内,还需经过日晒风吹等过程,其间所受的痛苦实非常人所能了解,更甚的是,此种痛苦必须等到人们完全把火腿吃完才结束,也就是说,一只猪的痛苦不在死后结束,必须等到人们把所有的猪肉吃完了才结束!
他说他不知做了几世猪了,数都数不清,每当想到曾为猪时的痛苦,仍不免胆战心惊,他说本来阎罗王还要判他这一世再做猪,他听了吓得赶快拔腿就跑,但判官很快的就抓起一把猪毛往他背后丢来,所以他今世背部仍有一撮猪毛,说完,并脱下衣服,以显示他所言确实不虚。
董太太说,自从听闻舅舅的故事后,两夫妇从此即断除一切肉食。
这个故事,虽不是第一手资料,但可信度极高,而且颇发人深省,实不宜以一般故事等闲视之。
无独有偶,有一个署名「既明」的作者,也曾在一些报刊中讲述一个他亲见其人的故事。
他说,在一九三七年,当他旅居四川西昌的光福寺时,有一天清晨下山,欲入城办事,山下有一湖,要入城须先乘船渡湖,当时同船者十余人,其中有三、四个牧童,年约十一、二岁,他发现当中有一牧童,总把手插入腰中,以衣服覆盖,好像怕别人看见,开始时他并未特别予以注意,然而不久后, 另一个顽皮的牧童突然将那牧童的手拉出,结果牧童的那只手,竟然是一只带毛的猪蹄, 当时同船看到的人,咸感震惊。
此时,旁边一个同船的当地老者向他解释说,这个牧童能记起前三世之事,据牧童说,他前三世都转生为猪,当被杀死后,挂在街头出售时,每割一刀,都感觉痛彻肺腑,直到完全出售后,魂识才能脱离再度转生,他记得前两世都是如此。
但在前世,当被宰杀后摆在街边贩售时,过了很久仍未能卖完,当最后仅剩一蹄时,他感觉痛苦得实在无法忍受了,因此猛然用力一挣扎,这时魂识突然脱离猪蹄而投胎,虽然幸得人身,但因剩一蹄的「业债」还未还清,所以累及今生,犹留一蹄以示人。
和前例一样,这个人猪的轮回故事,仍然令人闻之惊骇!
哲学家休谟说,动物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人,所以我们自然不能说,只允许人类有灵魂,而不允许动物也具有所谓的灵魂,休谟的说法不仅合逻辑,也可同理推广为,如果人类可以有轮回,当然动物也可以有轮回,既然人和动物都可以有轮回,那么,人和动物之间会互相轮回,也是极其合逻辑的事了!
你相信吗?如果你有轮回的义理,非常的幽微与深奥,虽然现今的科学界仍在信与不信间打转,但我们深信,有更多的真相和秘密,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慢慢揭露出来。
虽然至今,我们仅能对轮回予以轻触,但如果有人看到这里,仍然认为轮回并没有什么「可信」的证据时,我们恐怕也会像史蒂文生博士一样,以宽容但坚定的语气问你说∶
「如果,你有的话,什么样的证据,才会让你相信轮回的存在?」

佛教常说“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资料图)“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若六道中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五趣,指迷界有情所趣之五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上。亦称五道,或五恶趣、五恶道、五有。此五者称为趣的原因,根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的解释,趣是“往”的意思,另有一说是“到”的意思,因为此五者是往到善恶业因所结的生处,故有此称。《大乘义章》卷八(末)解释五趣又名五道,是因:“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五趣之地狱、饿鬼、畜生为纯恶之所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皆属有漏。与无漏之净土相对。故总名为恶道、恶趣。又名五有,乃取“有”具因果不亡之义。五趣再添阿修罗,称六趣或六道。所谓阿修罗,是指不断斗争并受此苦者;是怀有猜忌心、行下品十善者的果报。其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阿修罗和人、天称为三善趣。关于设五趣,或设六趣这点,在大小乘中有不同的说法。《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云:“谓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彼不应作是说。契经唯说有五趣故。”《俱舍》、《正理》、《显宗》、《杂心》等诸论,都只设五趣,而大乘经中却大多说六道。若根据五趣的说法,则阿修罗包括在五趣之中。《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述)卷八谓:“问:阿素落何趣摄?(中略)瑜伽、佛地论说为天趣。杂心鬼趣摄。正法念经是鬼、畜趣。伽陀经鬼、畜、天三趣。(中略)慈恩师依瑜伽、佛地为正。婆沙评为鬼趣摄。杂心解亦同。” 此外,《首楞严经》卷八有开仙趣以为七趣之说。该经卷九另据阿修罗出生的不同(即胎、卵、湿、化四生),而将之含摄在鬼、畜、人、天四趣中。在《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卷十一中,五趣者:(一)地狱趣(二)傍生趣(三)鬼趣(四)人趣(五)天趣。云何地狱趣?答:与诸地狱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地狱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地狱趣。复次由上品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地狱,生地狱中,结地狱生。是名地狱趣。复次地狱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地狱趣。云何傍生趣?答:与诸傍生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傍生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傍生趣。复次由愚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往于傍生,生傍生中,结傍生生。是名傍生趣。复次傍生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傍生趣。云何鬼趣?答:与诸鬼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鬼界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鬼趣。复次由悭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鬼界,生鬼界中,结鬼界生。是名鬼趣。复次鬼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鬼趣。云何人趣?答:于诸人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人中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人趣。复次由下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人中,生于人中,结人中生。是名人趣。复次人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人趣。云何天趣?答:与诸天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天上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天趣。复次由上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上天,生于天上,结天上生。是名天趣。复次天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天趣。

为什么佛家讲轮回而儒家不讲轮回

因为儒家认为人死后一切断灭,佛家认为人死后只是肉身消灭,而我们自身就具备的自性并未消灭,因此而有轮回。

至于如何理解这个自性,《楞严经》中有一段典故,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波斯匿王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有人跟我说,这个物质的身体,死后就灭亡断绝了,什么都没有了,是这样的吗?”

佛说:“你现在的身体,是不是渐渐地变坏了呢?”王答:“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坏,将来一定要变坏的。”

佛问:“你看到变化,迁改不停,领悟到身体生命一定会衰坏灭亡。但在变灭的过程当中,你还知有一个不灭的自性存在吗?”王答:“我不知道有这个永不坏灭的自性存在。”

佛说:“我现在指示你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让我问你,你在几岁开始见过恒河的水?”王答:“我在三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去祭天,经过恒河,那个时候就知道是恒河,看见了河里的水。”

佛问:“你刚才说,你的年龄随着岁月在变迁衰坏,你在三岁的时候,看见恒河,到十三岁的时候,再看见恒河,它的水又怎样了呢?”王答:“河水还同我三岁的时候一样,现在已经六十二岁,河水还是没有变样。”

佛问:“现在自悲老大,发白面皱,形貌身体,比童年的时候衰老,等于换过了一个人身。但是你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和从前童年时代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相较,是否变动衰老了呢?”王答:“这个见精自性,并未变动。”佛说:“你的身体面貌虽然衰坏,但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并未衰坏。会变迁,有生灭的,当然会变坏,那个不变坏的,自然不生灭、不变迁、也没有生死了。你何以引用一般断灭的观念,认为此身死后便一切完全消灭了呢?”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找出来,它随着我们的业力不停地轮转生死,这就是轮回。

佛教轮回说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