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易经,易经一般人能看懂吗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潘守宇先生在中国首届象数理占研究会上的发言提纲
易的3种含义是简易、变易、不易!
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是趋吉避凶的宝典。
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二、解析(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 这一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被反复论证——《易经》每一卦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想)的源头。 只要看一看“乾”、“坤”
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知道,观察天地(“远取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诸身”)。故学习《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别的不说,想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者一阳一阴,相辅相成)两句,如真能理解并践行,受用终生!
《易经》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
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 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 国的梵我一如!
为了使您的事业家庭运行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使您的事业臻至完美,并保住完善状态。一定好好研究体悟易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的是以“未济”作为第六十四卦来结尾,在看似平衡的静止之后,体现出世界本质上是运动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顺序一样,每卦中六爻的顺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细节发展阶段的规律,这种规律因该爻所处的卦的主旨、该爻的具体位置(从下至上六个位置中的哪一个),以及该爻的性质(阴还是阳)等因素综合而决定。
易经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传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来简述为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占卜、讲天干地支。
易经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也是一本辩证法哲学书,它阐述了天地的世间万象。原本有《周易》、《归藏》、《连山》三部易书,但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归藏》和《连山》都已经失传。
以下内容供参考:百度百科-易经易经是群经之首,《易经》最早是用来预测天气的,因为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
《易经》是一门自然的语言,讲的是万物宇宙的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就像太极图里那样互相转换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中。
想知道更多关于《易经》的知识吗?来国易志吧,它是一个可以系统了解学习《易经》的公众号,在这里尽情的徜徉国学的世界,收获满满。
简述对易经的认识
《易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化古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兴时衰,然而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它在思维科学和认识论方面的价值,及其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广泛启迪和影响,逐渐的引起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易经》的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八卦以及所洐生的六十四卦及卦爻,称为《周易》对于《周易》的周字,也存有几种说法,但有不少人认为周指的是周朝,这种说法也被多数人认可。即认为《周易》是周朝的文王所作。
而《易传》的内容则是对八卦及六十四卦及卦爻词的解析内容。简称《十翼》。据传系春秋时期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多人所作。其中〈系辞传〉也称〈大传〉是对易的整体论说,是具有很深遂的哲学著作。〈文言传〉是对乾卦与坤卦的详细解说。〈说卦传〉则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易〉的简明论说,后半部分是在说明八卦象征的现象。〈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解说。〈杂卦传〉将六十四卦中相对的两卦为一组,然后用一句话解释。以上就是《易经》的全部内容。
《易经》是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一切规律及现象。它所阐释的阴与阳的思想,也就是“系辞上传”中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一阴柔一阳刚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规律,也就是天理与人道。这种宇宙万物阴阳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即“天人合一”。也是《易经》的中心思想理论。
《易经》用天地变化规律法则,告诫人们应效法“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告诫人们崇尚道德修养,施展聪明才智,在事业上努力进取,以符合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来成就至高无尚的事业。以上就是对《易经》所作的简单介绍及个人认知。一部《易经》,千古迷宫。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作,是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易经》是由符号到文字著成的中国第一部古经,是一部哲学菱和科学典籍。数千年来,国家级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后世尊为“群经之首”和“中国文化之源”。中
中华易学流长,伏羲时有《河图》,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易经》。《易经》因是周代之易,故又称“周易”,被孔子定为五经之首。
《易经》有三大原则:交易:简易,不易。
所谓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不变是相对的,变是永恒的。
所谓简易,是说宇宙间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会变成平凡,平凡而且简单。
所谓不易,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
第一节易经是什么
第一节易经是什么
一、易是什么?
易就是变化,变化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变化贯穿着宇宙万物的起始终灭,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变化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属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千世界,因变化而精。西方现代天文物理学认为:这个宇宙起源自于一个奇点,这个奇点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拥有无限的能量,宇宙之始源自于这个奇点的爆炸,在极短的时间产生了宇宙,宇宙自此总是处于膨胀之中,等到膨胀到了极限之后,这个能量达顶峰之后,宇宙便开始收缩,等能量耗尽之时,宇宙重新收缩为奇点,宇宙死寂。现在科学有很多奇妙的假说,很多假说是我们无法用实践去检验其正确和错误,因为它是天才的产物,远远超越普罗大众的认识范畴。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易经认为:宇宙的创始,源于气化,本乎自然。这个“气”是宇宙的总能量,由气生数、由数成象、由象现理,这就是易经思维,是易经认识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变化规律的方法和途径。易思维是从似乎是从事物的根源来类比和推论事物变化的规律的,比如“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要受宇宙法则的约束,个体服从整体。
二、《易经》是什么?
宇宙万物始终在变化之中,这就是易,易就是变化。经是经典书籍,《易经》是对变化规律进行归纳和研究形成的一部经典书籍。现在传世《易经》是《周易》,是《易经》的一个版本,《易经》又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后世学者在此基础的进行研究和论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易经》体系,为东方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周易》是周文王和周公所作,从乾坤两卦开始,讲述了64种情境的变化规律,如此类推,可推演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易经的《易传》是孔子所作,是对易经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论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观点是从“仁”和“善”的观点来诠释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易经《系辞》“生生之谓易”,说明了天地化生万物,其本能是生而又生,生生不息就是变化。“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是善的、厚生的,儒家观点:学习易经的是效仿天地的德行,弘扬其善的一面,抑恶扬善,克己复礼,施行中庸之道,便天地各其位,万物自然化生。
易经是群经之首,更是群经之始,《道德经》也是最先对易经原理的解释性著作,所以学习《易经》还要对照《道德经》去学习、理解和感悟。《道德经》的道可以泛指天地万物的规律,德是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经是经典著作,《道德经》是认识规律、理解规律和掌握规律的经典著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无吉凶”,道家思想认为规律是无吉无凶的,天地自然规律运行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这些规律作用于人事才发生了吉凶的现象,认识规律和理解规律规律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规律,从而利用规律以实现趋吉避凶、化险为夷,从而更好地生存下去。
三、《易经》是指导实践的一门学问
古人作学问是为了学以致用,《易经》的形成和发展从来就没有脱离实践,无论其糟粕和精华都是对实践的诠释,《易经》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原理书。古“易”字为上日下月,“智”字上知下日。古人认为变化是从日月更替开始的,认识日月变化的规律可以获得智慧,知道运用规律好的一面(“日”引申为阳性的、好的)可以成为智者。
《易经》探讨规律是从天地自然开始推演万物万事的,经部的前三十二卦讲天地自然,后三十二卦讲人事吉凶,传部是对易经的哲学性的论述。《易经》讲了天地自然:日月更替、阴晴圆缺、春华秋实、沧海桑田;讲了社会演进:国家兴亡、社会盛衰、明暗、经济起伏;讲了人事:得失成败、损益否泰、吉凶悔吝、悲观离合。《易经》从天地的特性开始揭示了自然、社会、人事的运行规律,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理论基础。《易经》认为天地这个总规律是影响自然、社会和人事,天道、地道的演化,都会或直接或间接,或有形或无形影响着人道的得失成败,认为世界是整体的,是错综复杂的、变幻莫测的,承认事物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变化的不确定性。但《易经》思想是积极的,认为通过深入学习研究是可以认识规律和掌握规律的,通过运用预测工具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细微的征兆,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从而运用规律趋利避害,得到好的结果。
四、《易经》推演事物的特点
《易经》理论在现代理论分类是集预测学和决策学于一身的信息运筹学,其指导实践的方法是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整体性和重视运用工具。
《易经》注重的整体性是指事物演进过程中的时间性和全面性,易经理论是把事物的演化放在历史传递之中,从而全面透析事物演化的性质和趋势,其方法是把事物放在天道、地道、人道运行之中综合分析,得出答案,指导决策。具体地说分析一个事物的趋势,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即研究天时,天时代表事物的演化性质,即事物运动的性质是阳性的还是阴性的;要用趋势思维去判断,即研究地利,要用全面性的观点判断事物已经演化到哪个层面或位置,结合其运行的性质判断吉凶因素的多少和趋势;对事物运行性质、趋势的判断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与天时和地利相契合,以得到良好的结果,这就是人和。《易经》的整体观对指导股市实战操作意义重大,以天时观分析行情的性质,即:现在的行情是阳性运动(上涨阶段)还是阴性运动(下跌阶段);以地利观分析行情位置,即:现在股票指数运行到了上涨阶段或下跌阶段的什么位置,这个位置是对多方有利还是对空方有利;以人和观判断自己的决策方向,决定自己是加入多方阵营还是加入空方阵营。在天时、地利、人和是多头行情时做多,在天时、地利、人和是空头行情时做空,这是易经理论成就事业的主要方法。《易经》的理论方法要远远高于后世《孙子兵法》对天时、地利和人和的诠释,《孙子兵法》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割裂了人道、地道和人道的相互联系,在分析事物规律整体性方面是有欠缺。《易经》天人合一思想分析事物本着于三大原则,即:历史眼光、全面分析、着重于趋势。
《易经》指导实践重视对工具的运用,当然远古人们迫于条件限制,运用的工具是非常原始的,以现代人的看法是非常不科学的,甚至是荒唐的,但科学就是在不断错误之中发展的,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不也试用过一千多种材料吗?我们分析古人的行为时应当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看到问题的根本。经过长期筛选,蓍草和龟甲接收信息的最佳材料,因为比其它材料占卜,当然可能是一些巧合,所以认为蓍草和龟甲是灵物,其功能是接收天、地、人三道的信息。经过演算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吉凶趋势。其作用相当于现代人用手机、电脑接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基本面的信息和技术面的信息,以分析股市行情趋势。
记得的位科学家说过科学起源于,这可能是对科学起源深邃思索之后的深刻感悟,毋庸置疑,灵感都是奇思妙想的产物。
五、《易经》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天道无吉凶,大道本自然。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不以人的意志、好恶为转移,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的,是可以被认识,是可以预测的,这是《易经》的认识论,《易经》的认识论是积极认识论,不是消极的不可知论,虽然《易经》有占卜术,但占卜不是其理论的主流,自古就有“善易者不占”的说法,占卜可以说是远古的一种概率理论,而《易经》最根本实质应当归属于运筹学,因为其预测事物的未来变化是有原理、有原则、有方法,是一套设计周密分析判断程序,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型理论,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实践。《易经》指导实践的理论原则是三易,即“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变易、不易既是认识论的范畴,又是实践论的范畴,《易经》是理论和实践从不割裂的实践方法,这也正是《易经》是科学的一种体现。分析事物从简易的原则入手,从变易的原则深入分析现象的趋势和变化的复杂性,用不易的原则为方针去定性定量定位。用易经三原则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决策依据会更周全、更缜密、更充分,指导实践获取成功可能性更大。
《易经》的三原则: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变易;变化是有规律的――不易;这种变化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简易。分析问题从很容易入手,从简单到复杂,层次渐进,层层深入,从表及里,由点及面,由面及体,循环推演,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规律就会显现出来了。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之时,《易经》也是因其具有占卜预测之书的性质而得以幸免.“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端.两千年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历经汉、晋、宋、明、清的兴旺发展时代,逐步被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的预测学.易学蕴藏着唯物观点和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象数义理更是我国古代一切科技思想之源.易学的科学价值,因受两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阻碍,未被充分发掘出来.近代,易经八卦在发达国家已被用来服务于科学技术,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生命科学、预测学和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太极生两仪”和八卦的阴阳导出了二进制,八卦被誉为“计算器之母”.我们祖国的瑰宝被外国人发掘而去.在人文、科学、预测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显然,它必将在更深入广泛的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象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易经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共三十,从乾卦到离卦,下经三十四,从咸卦到未济卦,传有七种十篇,分为彖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序卦传,杂卦传,说卦传,这十篇是由孔子编撰,后人称之十翼,意思是让易经腾飞的羽翼。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它认为万物都是阴阳的载体,将万物变化规律分为64个模式。传说是由周文王所著,所以称为《 周易 》——这个不对,周是周密周全周详之意,而不是姓周的周。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我对周易连皮毛都知道得不够,所以只能引用孔先生的话来说。
子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就是说天地万物之道皆在其中。
怎么理解易经?
周易赋
胡秉言
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开阴阳之道,正姻缘、和人伦秩序。“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 人奉之为神,尊八卦祖师。开华夏之文明,蕴奥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论解读兮,八八六十四。叠加成象,鉴析准确。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万物。雷声震震曰善教,巽逐阴风曰进退。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艮止审慎动静适,兑喜悦悦善照临。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观变,制器、卜占。取义象位之说,阐阴阳之对立。成系统之世界观,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变化。强宇宙变化之生生不息,说“天地之大德”,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精论,。告后人“物极必反”之思想,调“居安思危”之忧患。倡“顺乎天而应乎人”,张自强不息,变革以成伟业。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标,承“和谐”之思想。立“易与天地准”。拓模糊解释现实之精确,确立易卦包罗万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厚德载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经上下几千年,收无数仁人志士之鉴析,成群经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东方文化之核心。天开新宇兮,浩正气,地现阡陌兮,展心懿。古为今用取精华,阴阳二进举世奇。揭示二元之规律,珍惜瑰宝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绵远若流长,用之不完,汲之不尽。“鸳鸯绣罢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玉匣存来枕边放,怎舍一时离己身。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个跟我们一直传承《易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易经》的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包括对整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多人怀疑中国文化,说中国人为什么不如西方人那么厉害;也有人怀疑中医,说中医不如西医好。其实这不是中国文化有问题,是应用中国文化的人出了问题,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出了问题;不是中医有什么问题,是应用中医的人出了问题。
《易经》不是一、二个人写的,它是集体创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体创作,而是圣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我提出一个概念:即书的“能量体系”的概念。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以为“读什么书都可以”,确实什么书都开卷都有益,但能量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那么《三字经》的能量就要超过小学课本100倍,它就有100的能量;《论语》比《三字经》又要超过100倍,可以达到1万的能量;那《易经》呢?她的能量跟《论语》相比,又要超过100倍。
所以,没有学习《易经》的人是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的。我们读了《易经》,站在《易经》的高度去看世界上的事情,去读世界上其它的书,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会如果有时间,我也把四书串起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感受一下通过易经的视角读书的不同境界。从《易经》的角度讲解四书,里边的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没有读《易经》,按照现在专家学者的解释,诚然他们对这些书的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也是有道理,反正也是一家之言嘛。但是一般的解释,我们给的定义为,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因为《易经》是这么多圣人写的,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如果是圣人写的,那就是不得了。大家知道《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道德经》也是圣人写的,所以,它们的能量系统也很充足。经典的这个“经”字,相信很多人也是不太清楚的,一般圣人写的才叫“经”,它们的能量都很大。而《易经》是由十几位圣人写的,大家可以想像她的能量有多大。这么高能量的书,如果我们不读,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非常的自豪。佛教讲:“人身难得,真法难求,中国难生。”生在我们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不小心投胎到了非洲,你要想读什么经书,那就难了,因为非洲基本上没什么经书。投胎到美国,就有一本经书,叫做《圣经》。犹太人他们很厉害,很了不起,他们就会读这一本经,他们的小孩从小就读熟、背熟。所以犹太人在世界上680位诺贝尔奖得主当中,犹太人占了138位。因为诺贝尔奖是近100年的事情,而恰恰是这100年,中国人数典忘祖不学经典,特别是不学易经,所以中国在这100年是相当衰落的。
《易经》的价值,我们有四句话来形容。第一句叫“群经之首”。在我们中国,所有的书中,没有一本书有这样的美称。群经到底有多少经呢?我把经典做了一个分类。我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是基础类的。所谓基础类的,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的,这些经典。一个小孩的培养,现在中国的许多家长可以说是完全颠倒的。小孩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你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现在我们的教育统统停留在装修的层面:弹琴、跳舞、画画、学英语、学数学等,这所有的都不能解决做人的问题。基础类经典是解决一个人的地基问题:怎么做人。
有了地基会做人还不行,还要学会做事,所以要有结构类的经典。我们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首当其冲就是《易经》。这些“经”都是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 所以放在结构类里,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我们列在这里的已经包含了儒家的道家的医家的佛家的,“儒释道医”四家的经典。我们也不讲这些经典有什么用处,我们只设想一下,假设我们自己从小就把这些经典读完了,想想我们现在会是什么状态?那假设我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这些学进去, 又会是什么状态?所以教育很简单,就是读经典。但现在的家长都不懂这个规律,花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在学钢琴学跳舞,而且花很多精力时间陪他在那里学。
第三类是装修类的,我们多数的家长就喜欢装修。《唐诗》、《宋词》是装修,所以一般都会给孩子学,唱歌、跳舞是装修,也会给孩子学习。装修好不好呢,如果只有装修,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看最近的一条新闻,上海一栋13层的楼房倒塌, 我给大家看一下相片,是建筑史上一个叹为观止的典型案例。这栋楼就这么平平的,好像是中了迷药似的缓缓地就倒下来了,而且没有坏,还可以住。这个楼可怕在哪里?它的柱子比手臂大不了多少!它的钢筋跟小手指那样小!这种楼你要是买到了,太可怕了!好在那些住户还没住进去啊!这种完全没有地基的楼房,竟然能通过这么多质量部门的检查!那我们教育一个人,培养一个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地基不知道结构,所以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的人,这些人跟建筑上的难道不是一个样么?也是豆腐渣工程啊!所以,现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在社会上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会,杀人,这就是装修之害,太严重了!事实上登报的是少数,大部份是没有见报的,死了就死了,大家都不知道。
结构类经典中,如果学了《易经》,《易经》的第一卦,就有“君子自强不息”。如果小孩有这条信念,就具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结构,一根钢粱就出来了。第二卦,第二句话:“君子厚德载物”,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学了《易经》,只要有了这两句话,就可以确保他一辈子都不可能。所以,《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说明易经重要性的第二句话,易经是“文化之源”。
我们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医”。佛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劝人向善,要“行善积德”,那么“行善积德”的这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易经》里写得明明白白,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里也写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所以我们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的意思,与佛教劝人向善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很显然,佛教劝人向善的思想,出自《易经》。
佛教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死问题,如何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昨天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交流,我就把这个观点讲得比较系统,在这里讲了一下, 《易经》里大量存在着这样的话,易经是研究什么的呢?“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些都不难看出,《易经》研究的,同样是生死问题,跟佛教是相通的。
道教也有很多观点,我们回头一看,跟《易经》差不多一模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写的,《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一模一样,是不是?《道德经》讲累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意思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行文有所不同而已,可见道家的思想,也是完全出自《易经》。
我们很多的古人,这些古圣人,是读什么经典的?如果我们这样问,就可以知道,老子其实也是读《易经》的。儒教就更不用说了,把《易经》尊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就是儒教。我们认为,儒教的开山祖师是孔子,其实也不是孔子,儒教早就存在,孔子只不过集大成者,他把这些东西做了整理,做了一个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学习孔子,请问孔子学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儒教里面讲的五伦关系:“群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易经》里面,我们同样看得到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看到没有,这里不仅是讲五伦,而是讲五伦的来源,儒门重视的五伦关系,显然源出《易经》。
《易经》有一个家人卦,专门讲家庭的关系:“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现在我们很多女同志不知道这个道理:女性是主内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颠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男女的地位进行调换,正确处理好,也无妨。可能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天地的大义就是如此。这种天地定位,你不是随便否定它就能否定的,天地就有这么样的定位。“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它后面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在讲教育的时候,我们主张教育孩子要不离家庭。因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交给别人教,反正有钱嘛,把他送走,以为教育就会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我们另当别论,就算成功了,那个成功的,还是你的孩子吗?自己想一想,十几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只不过给了他钱而已,你根本没有承担教育的责任。一个家庭里,没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没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没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主张要有“家道”。而“家道”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学》里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家道有非常大的关系。你修身再好,齐不了家,你怎么治国?怎么平天下?家道五伦关系,就是出自《易经》。
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说明它是文化之源,不仅这些,在医道、武术、书法、琴棋各方面,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有练太极的同志,太极的思维是不是来自《易经》?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那个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太极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所以说,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领域不是来源于《易经》的。
第三句说明易经重要的话,是“智慧之海”。
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不断有人问:“老师,你每读一遍《易经》到底有什么感悟?”我说不一定,有时候这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有时候就那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读经典,不是要求你把《易经》全部搞懂,我相信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经》,连孔子都不敢说他完全弄懂了《易经》,所以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还要继续学习。《易经》是我们要终生学习的,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能够全部弄懂《易经》,我们只要能懂《易经》的一点点,就很了不起了。我也一样,只懂了一点点,我每次读都会增加一点点,可能永远也不能把它全部读懂。但是这一点点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易经》里,我们明白一句话都不得了,就讲“自强不息”,《易经》乾卦里的这句话, 那些的孩子如果能够明白“自强不息”,这一辈子是不是不会了?什么叫“悟”?明白是不行的,别人告诉我们意思,我们好象明白了,但是如果不是“悟”出来的,遇到困难时,我们同样会不行,所以要用生命去体会。什么叫开悟?自己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然后在生活当中,只要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会自然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悟”。我们读得越多,就会悟得越多。
《易经》是智慧之海,《易经》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悟”到的问题。
易经重要性的第四句话,是“生命宝藏”。这个必须等到我们每人读到100遍以上才好说,到那时,也许大家自己已经悟到很多了,或者看别人讲的内容可能就比较容易看得明白了。
就像那个“道”字,如果我们想研究,就把那个“道”字好好地写,好好地研究。如果我们把那个“道”字,能够弄明白,把它的每一撇每一竖搞明白,突然有顿悟,欢迎你来找我,看看你的“悟”跟我的“悟”是不是一样。我研究这个“道”字,研究到最后的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它跟佛教那些最高层的佛理相通,是完全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本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讲“五十以学易”,现在的许多专家就认为孔子是五十岁才学《易经》的,有天晚上4点多,我睡不着觉,就专门思考这个“五十”的问题,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五十”不是五十岁,但“五十”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这个“五十”,有着专门的含义。在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对,代表土,“五”跟“十”是土。我突然想到,在周易里面,九五、六五,在乾坤两卦里边,把这个“五”跟“十”写得非常清楚。《易经》坤卦的六五,文言部分,如果我们读一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黄”是土,“中”也是土,“五”也是土。
我们学《大学》,大家知道《大学》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那大人是什么?如果不学《易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大人。《易经》九五的文言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人,而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就是圣人。
九五,六五,二个五合之为十,所以这个“五十”,我们学习易经,应该了解什么叫做“五十”。“五十以学易”,如果我们换一下,“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字,就能够明白了,是使用、达到的意思。
孔子说五十岁,用的是这个格式,“五十而知天命”,这个才是五十岁,中间用了“而”字,起转折。所以“五十以”跟“五十而”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用字相当考究,不可能在这里用混的。许多专家学者因为没有能够这样深入的去学习,去体悟,所以他就把“五十以学易”翻译成“五十岁学易经”。说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前面还有一个“加我数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是五十岁,加几年是什么意思呢?并且孔子说自己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如果还没有学易经,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到这里我们真正去体悟圣人的话,明白孔子到了晚年,因为非常喜欢《易经》,但是对于《易经》,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五十的最高状态,所以他想叫上天再给自己多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学到五十这个标准,他就觉得无憾了。如果没有用心体会圣人的用心,要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易经》读得相当熟,在乾坤两卦里,真正领会了九五和六五的状态,才有可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这也是知类通达的状态。明白了这个就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对《易经》也有很高的评价,像医圣孙思邈就说:“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懂《易经》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医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说过一句话:“不知易,不可为将帅。”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这一句话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无以言军事”,“不知易,无以言外交”,“不知易,无以言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如何呢?举国而知易者,鲜矣,不懂《易经》却在当老师,搞教育;不懂《易经》却当医生,所以这两大领域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教育跟医疗都是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因为很多错误的观念,让我们付出许多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因为《易经》而成就的杰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生在我们中国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经典,但是有没有一本经典,我们读了以后,我们能够像《易经》这样,能够得到一个这样肯定的答复,比如说我们读了《三字经》,将来能不能成大材?可能没人敢给肯定的答案,我们读了《弟子规》,将来能不能成大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只要真的读通了《易经》,那么可以告诉肯定的说,绝对可以承担大任,可以做大材使用。
我们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我们回顾历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诸葛亮、毛泽东,他们是不是都学了《易经》?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有没有学《三字经》、《弟子规》呢?不知道,其实可以肯定的说,圣人都没有学这些,因为《三字经》、《弟子规》是很晚的时候出现的,圣人的年代要早得多。我们读书,杂七杂八的书都读,你不如就读一本《易经》,你读1000本都不如读一本《易经》,这叫做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这问题范围好大。简单讲易经就是一部卜噬方面的书,但是影响了中国五千年文化,什么厚德载物飞龙在天之类都是易经里面的。南怀瑾有多本书介绍易经,比市面上的垃圾书要好的多。再讲多一点周易是玄学,玄学就是说神秘和不能理解,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没法证明或证伪。拿来算命或勘於,有可能泄露天机也有可能就是个神棍。
不过多看看总是没有坏处。不当做卜噬的书,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祖宗
如何读懂易经
如何读懂《易经》在网上读到一篇有关《易经》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易经》的四大技术,这四大技术是:
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必将走向衰弱,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得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网开一面。
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
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或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商场得利,官场得权,情场走桃花运,因为时间变了,人也会随着变化。 赞同之余,思绪顿开,提笔千言,一挥而就。 《易经》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现代人对《易经》的了解并不多,很多人仅把它当作是一本占卜之书。也有不少学者从、哲学、、军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去诠释《易经》。但我认为,如果不能真正明了《易经》的本质,仅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易经》,终究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许有人不知道,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正是来源于《易经》。但是,现代科学并未能实现对《易经》的破译。在现代人眼中,《易经》依然是神秘莫测、晦涩难懂。而《易经》在预测中的应用,更是现代科学难以接受的。那么,《易经》到底是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据史料记载,《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根据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
其中,经上古圣人某一时期集成为《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象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意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在《易》的基础上增加了释义(经),被后人合称为《易经》,不过,其所增修偏重于义理(哲学)。 所以,后人对于“易”解释,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对于“经”的释义,也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下面,我们以乾卦为例,领略一下的《易经》精妙。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可以看出《易经》的表述形式虽然非常简明,但其内涵却颇为丰富。这也是现代人难以全面、深入理解《易经》的重要原因。 以笔者之见,《易经》的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易经》是对世界的数字化描述。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通俗的讲,《易经》用“阴”、“阳 ”两个符号对世间万物进行系统分类编码,如“乾”表示为六个(—),“坤”表示为六个(--)。如果用现代数字化方式表示,即乾为(111111)、坤为(000000)。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思路,时空中的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两个基本符号表达了。这一思路,正是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种表示方法不仅将看似没有关联的具体事物抽象为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二进制编码,更突破了时空维度对事物的限制。在《易经》的编码系统中,任何维度空间中的事物,都可通过一组编码来进行表示,只是其编码的长度将有很大的不同。
二、《易经》是多维认知的三维化。 上面,我们只讲了《易经》对宇宙万物的描述方法,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易经》的产生及应用机理。
1、为什么要用(—)和(--)两个符号而不是十个符号来表示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包含于两个最基本、最稳定的属性之中。如生命的生与死;天气的凉与热;天象的夜与昼;事件的成与败;方位的前与后;事物的有与无等等。所以,用阳(—)和阴(--)这两个符号表达事物决非人的主观选择,而是古代圣贤对自然事物敏锐而精准地把握。
2、符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是人为的吗? 在现代计算机的编码过程中,符号与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确是人为的,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但《易经》的编码规则却并非人为的,要想说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另外两个概念,即天人合一与多维思维。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从《易》的产生来看,即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说明《易》本身就是古人对自然感悟的结果,即《易经》的编码规是建立在对整体把握基础之上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出宇宙的规律,就如蚂蚁无法理解飞鸟的境界一样,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局限决定了对同一现象的理解差异。以实证和思辨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推动了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而被西方称为神秘主义文化的东方文明,却造就了《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一大批让现代文明无从超越的精神财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古代圣贤具备“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能力,我把这种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称作“多维思维”。(虽然这样的提法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古代圣贤的思维方式,《易经》将成为永远无法破解的迷。)当然,这种多维思维的认知结果是常人用逻辑思维(或称作三维思维)难以理解的。《易经》是古代圣贤为我们编译的多维认知的三维读本。
3、为什么《易经》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周易》在我国古代是一部用来占筮的书,那么这种预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根据现代科学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四维时空构成的世界,但时间是单向流逝的,即只能从过去指向未来。所以,我们只能了解过去而无法预知未来。 但根据《周易》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每个事物都是宇宙整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宇宙整体运行的结果,同时也预示了其它事物的变化,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世界是一个全息的网络。 同时,由于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按照自然规则进行数字化编码,所以,通过数学推演,即可获得每个节点在任何时空中的状态与运行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测,只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预测,更强调“算”的运用。
4、《易经》的演算方法及其解释。 根据《易经》的思想,预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①、进行事件关联。即确定要预测的事件并将其与某一具体操作事件关联,如想好要预测的事件并通过投掷硬币来实施。 ②、对关联事件进行数字化编码。如通过投掷三枚硬币来获得一组符号信息。 ③、通过推演获得一组编码信息并加以解释。即将获得的编码信息与《易经》中的卦辞、爻辞对照并分析得出结果。 这里,人们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疑问: ①、事件与偶然事件的关联有意义吗? 在多维思维状态下,事物在四维时空中的运行变化规律是确定的。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多维思维的状态的很难领会的。事实上,《易经》为多维思维向三维思维进行变换提供了一个思路,即通过对三维事件的数字化编码,并进行四维变换而获得对时间维的定位分析。当然,从三维思维的角度看,这种变换必然是偶然且不可控的。所以,占卜的方法都是用三维思维能力无法控制的。 ②、偶然事件可以判定未来的客观事物吗?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根据《易经》思想,万事万物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每个事物都是宇宙整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偶然事件。 ③、编码信息的解释一定是正确的吗? 这是预测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事实上,对于具备了稳定多维思维能力的人而言,占卜的方法都是多余的。但对于尚未具备这种能力的预测者而言。对编码信息的解释与心理测验的解释一样,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悟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读懂《易经》是件既简单又困难的事情。对于具备了多维思维能力的人而言,《易经》不过是一本多维思维智慧的三维译本,根本就是多余的;但对于无法领悟多维思维的人而言,《易经》是一本叩开多维思维的敲门砖,透过它,您可以感受到多维智慧与多维世界的美妙境界。
什么是易经?
潘守宇先生在中国首届象数理占研究会上的发言提纲
易的3种含义是简易、变易、不易!
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是趋吉避凶的宝典。
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二、解析(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 这一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被反复论证——《易经》每一卦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想)的源头。 只要看一看“乾”、“坤”
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知道,观察天地(“远取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诸身”)。故学习《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别的不说,想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者一阳一阴,相辅相成)两句,如真能理解并践行,受用终生!
《易经》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
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 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 国的梵我一如!
为了使您的事业家庭运行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使您的事业臻至完美,并保住完善状态。一定好好研究体悟易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这些领悟学堂都讲解
什么是《易经》?《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