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占星作者是谁,魏国天文学家占星学家

《甘石星经》作者是谁?

《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

甘德,战国时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后人把他与石申各自写出的天文学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石申简介: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他与楚人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10颗。

从唐代《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今本《开元占经》中佚失6个星官的记载)。

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则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中的时代相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甘石星经,百度百科-石申,百度百科-甘德

马依泽的主要著作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来华,历任司农少卿并判司天事、司天少监,撰《后周广顺明元历》一卷、《太一青虎甲寅经》一卷,在公元962~963年间编制新法《应天历》 ,时年四旬,宋太祖御制序,颁行。《应天历》分六卷,分别为《 历经》、《算经》、《五更中星历成》、《晨昏分立成》、《昼夜日出入立成》和《 晷影立成》,此法在中国历法中首先引进星期制度(见《宋史》第68卷宋律历志 )。
据专家考证,马依泽把伊斯兰数理天文学译介到中国,应包括阿尔·白塔尼 (Abū Abdallāh al-Battānī [Latin: Albategni or Albatenius],公元858~929 年)的《天文星表》(Kitāb al-Zīj [Al-Battani sive Albatenii Opus astronomicum],公元880年)、《萨比天文历数表》(Al-Zīj al-sābī [The Sabian Tables,书中首次公布了对太阳远地点(apogee)自托勒密以来进动的数据 ])和多部《数理占星学》(包括Kitāb Matāli al-Burūj [On the Ascensions of the Signs of the Zodiac]和Kitāb Aqdār al-Ittisālāt [On the Quantities of the Astrological Applications])的书籍,这些天文书籍后来先后被翻译成 拉丁文。在同时期的也门地区也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占星和地理学家阿尔·哈丹尼 (Al-Hamdānī,公元900~9950年,著有《星表》[Zīj]、《数理占星学》[Kitāb Sarāir al-hikma]等)。

谁发明了中国占星术

占星术,亦称星象学,是用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尤其是太阳系内的行星的位置)来解释或预言人的命运和行为的系统。

中国的占星始于远古。主要用于较定历法,和测天下大事。为大意思上的观星术。如《乙巳占》《开元占经》等所述。而用于测个人命运则称为五星术,星命术等。如《果老星宗》[1] 为其巅峰代表。

  • 中国古代因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一直对天文占星相当重视,因此中国占星学在古时即已存在,当时称为“果老星宗”、“七政四余”(与七政四余并驾齐驱的是子平术,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称的“四柱八字”,当时尚无“紫微斗数”的存在),至于中国占星学之后为何没有继续发展下来,完全是因为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借重通晓天文星象的刘伯温之后,认为了解天文星象者不可轻忽,于是下令禁止民间学习,违者一律论斩,以致明朝中期后,由于天文历法早已紊乱不堪,而无法继续发展。后来,到了明朝末期,徐光启才与多位人士拼命的向西方基督教会传教士学习天文历法,而我国的历法也才在那个时候得以完整修成,中国占星学也因而得以延续下来。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占星著作《五星占》都有哪些超前的概念?

《五星占》全文有八干字左右,篇幅相当长。这份资料在中国学者的努力下,已经译成了现代文,收录在一九七四年的《文物》及《中国天文学文集》中。在《五星占》中,按木,金、火、土、水的顺序,记载了这五颗星运行的大要和占星术。以木星为例,开头的部分是这样的:东方木,其帝大浩,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岁处一国,是司岁。岁时于一国司岁。与五行中的木相对应的东西在天上是岁星(木星),这个星每十年绕天一周,每年支配着地上的一个国家。这种学说称为领域说。将木星称作岁星是这样由来的,这种学说把天的一周分为十二等分,称作十二次,认为岁星一年运行一次。

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根据岁星的位置来表示年的纪年法了。后面,这篇文章又写到:

(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为摄提格。其明岁以二月与东壁晨出东方,其名)为单阏。括弧中的句子是原来漏掉的,是中国学者根据《史记·天官书》、《准南子・天文训》等一些有关的文献又补充进去的。其中“摄提格”、“单阏”是十二支的别名,分别表示寅岁;卯岁、营室、东壁则分别是二十八宿之一。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岁星在日出前出现在东方,叫做偕日升,偕日升在寅岁正月与营室同时出现;卯岁二月与东壁同时出现。

紧接着这段文字又以同样的方式记载了从三月到十二月的偕日升在不同年份与不同宿同时出现的情况。所谓偕日升,是指在日出前某星辰出现在东方的现象。

埃及曾根据天狼星的偕日升现象来版定季节,这是广为人知的。但是在中国,正像我们在《礼记》月令篇中所看到的那样,判断季节时,某星辰越过子午线则是主要的根据,而关于偕目升的记述并不太多在这一点上,《五星占》的内容倒显得珍贵了。

在上面《五星占》的那段文字中,是用干支来表示出现偕日升的年份的,但没有指出这些年份具体地相当于公历的多少年。《五星占》对水星和火星的记载较为简单、而对木星、金星、土星,却记载了从秦始皇元年开始,在长达几十年的过程中偕日升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甘石星经》,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根据长期的天文观测,各写了一补天文著作,后人把两部著作合起来,起名《甘石星经》。

谁发明了中国占星术

占星术,亦称星象学,是用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尤其是太阳系内的行星的位置)来解释或预言人的命运和行为的系统。

中国的占星始于远古。主要用于较定历法,和测天下大事。为大意思上的观星术。如《乙巳占》《开元占经》等所述。而用于测个人命运则称为五星术,星命术等。如《果老星宗》[1] 为其巅峰代表。

  • 中国古代因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一直对天文占星相当重视,因此中国占星学在古时即已存在,当时称为“果老星宗”、“七政四余”(与七政四余并驾齐驱的是子平术,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称的“四柱八字”,当时尚无“紫微斗数”的存在),至于中国占星学之后为何没有继续发展下来,完全是因为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借重通晓天文星象的刘伯温之后,认为了解天文星象者不可轻忽,于是下令禁止民间学习,违者一律论斩,以致明朝中期后,由于天文历法早已紊乱不堪,而无法继续发展。后来,到了明朝末期,徐光启才与多位人士拼命的向西方基督教会传教士学习天文历法,而我国的历法也才在那个时候得以完整修成,中国占星学也因而得以延续下来。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