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一笑姻缘,唐解元一笑姻缘

唐伯虎的爱情故事?

唐伯虎一个男人的悲剧

唐伯虎点秋香

说起唐伯虎,人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等。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一生坎坷,并非《三笑》中塑造的那种喜剧角色。
出身寒门考中解元
唐伯虎(1470—1523),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当地的小家碧玉。因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称唐伯虎。
据苏州有关文史专家介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闲暇时也学画山水花鸟。当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常去唐家的酒肆喝酒,见唐伯虎禀赋和才学过人,决定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伯虎16岁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因才华出众,唐伯虎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被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称“江南四才子”。
唐伯虎19岁时娶当地女子徐氏为妻,两人感情甚洽。唐伯虎25岁那年家中遭遇不幸变故,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内相继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悲痛之余,唐伯虎更加努力读书治学。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岁时参加应天府(现南京)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一时声誉鹊起,名震江南,“冒东南文士之上”,春风得意。
进京会试遭牢狱灾
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30岁的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路遇同去赶考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两人相谈甚恰,遂结成莫逆之交。这位徐经,就是后来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世路难行钱作马”,这富家公子徐经到京城后,以钱财贿赂会试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试题。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毕竟纸里包不住火,此事不久就被人告发,两人都锒铛入狱。唐伯虎在大狱中吃了不少苦头,在他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详述了当时的悲惨境状:“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
经过一年多的审讯,案情不明不白,最终虽未判定唐伯虎是考场舞弊案的主犯,但干系是摆脱不掉的。唐伯虎虽被释放出狱,但经过这番折腾已经声名扫地,科举仕途已无望。朝廷革除了他的“士”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为小吏。
因才得名,又因名罹祸,而立之年却“倒立”,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唐伯虎心灰意冷。耻于去浙江当小吏,又感到没有脸面回家,31岁的唐伯虎开始游山玩水排遣苦闷,足迹遍布浙、皖、湘、鄂、闽、赣等省。
归故里感受世态炎凉
唐伯虎在外游荡了一年多,银子花光了,虽感“近乡情更怯”,最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归故里。回家后,妻子(续弦)已弃他而去,唐伯虎又气又累,大病一场,性情也大变,破罐破摔,放浪形骸,狎妓聚饮,纵酒浇愁,一副“看透事态炎凉”的态势。史载,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经36岁的唐寅续娶患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为妻,随后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卖文卖画之余,唐伯虎逐渐从人生低谷走出,他不再消沉,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唐伯虎对科举、权势、荣名等封建社会所尊奉的价值体系开始采取蔑视和对抗的态度,并有意识地强化了自己“狂诞”的形象。他写诗嘲笑利禄之徒“傀儡一棚真是假,髑髅满眼笑他迷”,自称“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凡此种种,很显著地表现出一个脱略缙绅阶层行为范式的市井文人形象。后世产生了许多关于唐寅的虚构的传说,也正表明了他的性格存在与市民情趣相契的特征。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唐伯虎身后很萧条,他死后归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还是靠了好友祝枝山的相助。唐伯虎为世人留下了大批书画诗文,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在今天苏州地图上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
“风流绯闻”多为杜撰
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说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
苏州的一位文史专家认为,有关唐伯虎的传说轶事,以冯梦龙的传奇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篇幅最长,此外还见诸明朝一些不出名的文人笔记,如《蕉窗杂录》、《皇明世说新语》、《风流逸响》等,其中的多数相关情节都为文学杜撰。至于唐伯虎“妻妾成群”的传说,很可能因其续娶的夫人名叫沈九娘,加之唐伯虎的仕女画登峰造极,以及唐伯虎平日的放浪不羁的举止,后世无聊小道文人望文遐想,把“九娘”附会成“九个美娇娘”,还杜撰出了一个《九美图》,这样,唐伯虎在小说中就有了九个妻子,并且在传来编去中演绎出了“三笑点秋香”。
[责编:蓝色回忆]
-----------------------------------------------
摘得来得的

关于唐伯虎点秋香的爱情故事

秋香美貌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在声色场中艳冠一时。秋香确实被人点过,但肯定不是唐伯虎,因为据孟先生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二十岁。而且,秋香很早就脱籍从良了,有老相好的想和她再叙旧情,她画柳于扇,题诗婉拒。
提起唐伯虎,人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特别是他“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市井美谈。
历史上的唐伯虎真是这样一个“风流才子”吗?他果真因为美丽的秋香回眸“一笑”,就卖身为僮,“点”了秋香吗?这实在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尽管唐伯虎之诗、之书、之画堪称“三绝”,但最为后人所知的还是他“点秋香”的故事。
据现代著名学者赵景深在《三笑姻缘的演变》中考证,该故事起源于元代戏曲和明人笔记,其中王同轨《耳谈》的记述,与“唐伯虎点秋香”情节基本吻合,但主人公却不是唐伯虎。
其大意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友人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灿然一笑。陈公子访得秋香踪迹后,便乔装打扮,到那官宦人家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了,便谎称要回家觅女娶亲。老爷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于是陈公子便如愿以偿地点了秋香。
唐伯虎也有一段仅只“一笑”的故事,见于朱季美的笔记《桐下听然》。其大意说:华学士鸿山泊舟吴门,见邻舟一人自酌自饮,科头,时时拍案叫骂,问之,原来是唐伯虎。华学士肃整衣冠过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谑甚洽,对饮而醉,“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作《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
只有隔帘一笑,也有诗,酒,却没有姻缘。
后来,《蕉窗杂录》、《泾林杂记》等书把它编成有头有尾的故事,唐伯虎开始卖身为奴、追求秋香了。到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点秋香”故事基本定型。
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秋香这个人呢?有。据现代学者孟森考证:秋香姓林,名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艺名。她本来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且酷爱书画,由于父母双亡,沦落至金陵为妓。
秋香美貌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在声色场中艳冠一时。秋香确实被人点过,但肯定不是唐伯虎,因为据孟先生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二十岁。而且,秋香很早就脱籍从良了,有老相好的想和她再叙旧情,她画柳于扇,题诗婉拒: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
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可见,即使唐伯虎有可能同秋香相遇,也不会有相亲相爱的机缘。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过秋香扇面,为她题过一首七绝:
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
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把秋香比做薛涛,可见她也是个“女中才子”。她的画在当时就很有名气。明《画史》记载:“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
《金陵琐事》中还记载了秋香曾向沈周学画。沈周是明代著名画家,也是唐伯虎的、文徵明的绘画老师。他在《临江仙·题林奴儿(即秋香)山水画》中写道:“舞韵歌声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可见,秋香走出风月场后,曾以绘画闻名于当时。
至于那位华太师,也是有的。他是无锡人华察。据《明史》记载,他字子潜,号鸿山,生于公元1497年,卒于1574年,嘉靖五年(1526)二甲十三名进士。他比唐伯虎小二十七岁。他中进士时,唐伯虎已经去世三年。等到他拜大学士入阁,后来告老回乡时,唐伯虎的棺木早已朽腐了。
并非“风流才子”说
发生在唐伯虎身上的第二桩公案是,他是否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此说出自明阎秀卿的《吴郡二科志》。该书记载:唐寅进京会试蒙不白之冤后开始浪迹江湖,曾意气风发地说:“‘大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对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说,许多人提出了异议。理由是:
其一,有关唐伯虎的风流浪漫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的。比如秋香,我们已专题讨论过,秋香大唐伯虎二十岁,华太师小唐伯虎二十七岁,这是一个“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与唐伯虎的真实生活无关。又如,他的第三个妻子名叫沈九娘,古代女子常以“某娘”取名,怒沉百宝箱的有“杜十娘”,赵匡胤千里相送的有“赵京娘”,沈九娘很可能是她爹妈的第九个孩子,但好事之徒却把她附会成唐伯虎的第九个妻子,于是便有了“九美图”之说。一夫“九美”,能不风流吗?
其二,阎秀卿虽为明代人,但史料中没发现他同唐伯虎有任何交往。因此,他对唐伯虎的记述没有太大的可靠性。而且,从现存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篆文印章来看,朱底白文,约五点五厘米见方,与唐伯虎所作画幅、印章相比,显得过大。特别是印章边款中既有“桃花庵主属戎青刻”的字样,又有文徵明的“题六如居士诗”四首,还有清代金石家汪启淑,画家巢林、西唐等人赞辞、题识,有故弄玄虚之嫌,显然是民间好事者的伪作。
其三,唐伯虎是性情中人,虽是玩世不恭,恃才傲世,但决不会伤害朋友。如果他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那将置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的祝枝山、文徵明等人于何地?特别是祝枝山,年长唐伯虎十岁,才情不在唐伯虎之下,其风流怪诞甚或过之。更重要的是,唐伯虎几度消沉,祝枝山、文徵明都是他的精神支柱,使他在沉沦中奋起;唐伯虎经济拮据时,祝枝山、文徵明都曾给他无私的援助。站在这样有恩有爱的朋友面前,他能、他敢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吗?
其四,考唐伯虎生活最如意的时期,不过是他十六岁高中秀才之后的几年。那时他还小,父母在堂,夫妇恩爱,功名还未成就,既不敢高标傲世,也不能风月无边。二十五岁时,父、母、妻、儿、妹相继去世,他一度消沉;二十九岁“秋闱”中解元是他生活的顶峰,但时日苦短,接连要赶到北京参加明春的会试,实在是无暇风流。而一旦会试之后,即被搜捕入狱。出狱后,仕途断绝,颜面扫地,妻子出堂,门庭冷落,仅以卖画为生,惨淡经营,渐入困境,诗作中再也看不见满纸云霞,看不见达意潇洒,多的倒是“悲老大”、“病酒身”、“囊没钱”之类,有感伤语,有失意语,有警世语,有自慰语,有旷达语,但绝无自傲语。特别是晚景凄凉,贫病交加,诗曰: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历史上真的有唐伯虎点秋香这一回事?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正在他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几番周折,后经证实,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享年五十四岁。

唐伯虎三笑点秋香是什么?

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玩时,遇到无锡华太师的夫人前来进香。华夫人四个贴身丫环中的秋香,姿色艳丽,唐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连忙乘小舟追赶。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为秋香已钟情于自己,只是苦于无法接近秋香。最后终于想出一计,自己卖身进华府为书童,逐渐赢得华府器重,后又设计,终于与秋香结成良缘。
三笑故事经过了长期的民间流传,又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创造,才逐渐完善起来。一笑钟情,屈身求婢的故事,曾散见于多种笔记。在王同轨的《身谈》、姚旅《露书》、黄蛟起《西神丝话》中,男主人公分别为陈元超、古之任、俞见安等。而附会为唐寅的故事,则始见于《桐下听然》:“华学士鸿山舣舟关门,见邻舟一人,独设酒一壶,斟以巨觥,科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觥,作欲饮之状,辄攒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实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肃衣冠过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谑方洽。
学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暮,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和《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在这段记载中,已经有了故事的两个基本人物,一是华学士鸿山,一是唐解元子畏,虽然还没有秋香,但已有了“华家小姬,又有了“窥之而笑”。即以《桐下听然》接着说:“后人遂有佣书获配秋香之诬,袁中郎为三记,小说传奇遂成佳话。”在另一笔记《蕉窗杂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此后又有明周玄�的《泾林杂记》,写唐伯虎与华鸿山婢女结为伉俪的故事。文中婢女名为桂华,与“秋香”在意义上暗合。故事写唐伯虎为桂华的姿色所动,遂卖身为佣,改名为华安。后来伯虎通过书馆伴读,取得了主人的宠信,留作亲随,兼管华府书翰,继而摄管典当。但当时主人嫌其未婚,难以托付重任,于是使唐伯虎与桂华结为夫妻,伯虎与桂华一起潜归苏州。几年之后,华鸿山有一次来到闾门,发现了唐伯虎,遂给他们厚置妆奁。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以《泾林杂记》所载内容为蓝本,又根据唐伯虎的简历,以及他的诗如《月光吟》等,敷衍而成,小说篇幅有了增大,人物有所增加而且形容开始丰满。华夫人身边的四名丫头为春媚、夏清、秋香、冬瑞。伯虎与秋香成婚之夕,他曾题诗八句,未联“主人若间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可以看出,小说对本事作了较多的加工和创造,它标志着唐寅、秋香故事已由文人笔记进入了民间口头文学的领域。
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三种成熟的本子在民间流传,它们是《三笑姻缘》、《笑中缘》、《三笑新编》。《笑中缘》弹词,曹春洲作。早期刊本未见,原郑振铎藏有道光癸卯四美轩刊本,七十四回,十二册。此书自第二十七回《谒周》到第四十八回《索酬》,增加了祝枝山赴杭,除夕题对,明伦堂与徐子建辩论,以及王老虎抢亲等情节。《三笑新编》是清代吴毓昌著。
《三笑姻缘》从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赏写起。唐伯虎正在游玩之中,看到一老翁领一少女前来进香,众人睁大眼睛出神地看,只见他芳龄正在十五六,桃花晕脸甚风流。荆钗布裙天然貌,和盘托出那温柔。这时忽传来一阵喧闹之声,原来四人抬一乘官轿也来进香。官轿后面还有四乘小轿,轿子放下,轿帘提起,四个美女立刻出现在眼前。第一个春香是“嫩脸如桃杏为带俗”,第二个夏香是“纤腰似柳叶露轻狂”,第三个冬香“金莲不是潘妃步”,第四个秋香“如惠如兰压众芳”。四个美女使唐伯虎眼花撩乱,但他想还是那秋香亭亭玉立,举世无双。又不知他们是谁家之宦。唐伯虎正在胡思乱想,华夫人一行已走进禅房。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画舫返无锡东亭,伯虎雇小舟急忙追赶。
在这期间,伯虎曾经秋香三笑,以为留情于己,分外迷恋不已:“怎经得一笑不堪重又笑,害得俺神魂飘荡越风魔。想着她两番有意花含笑,难道秋姑还未有夫?喜只喜一点灵犀通宝座,恨只恨三千弱水又起情波。可怜我孤身不带花包客,却叫我何法能描郭璞府。如坐针毡无别计,我只得紧追慢赶看如何。”有时伯虎也长吁短叹,烦闷不已,怨恨秋香,恨她为何无故以笑传情,害得自己如游蜂一样着了魔,到如今,只剩得一片幽情空对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下孤影自怜。一夜,伯虎见秋香如仙女一样姗姗而来,他急忙披衣迎接,喜出望外地望看秋香,却又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直言倾诉内心的一片思念之情:“姐姐吓,想你既是情多留意我,却缘何欲见反留难?害得我不堪堆积相思苦,堆积相思苦不堪。你如今何故舍情还无片语,来吓,来吓!不妨权博片时欢。”伯虎从梦中醒来,想到自己的邯郸一梦,不觉心中惆怅。
秋香随华夫人返回无锡,使伯虎难有机会见到她的倩影。这时恰巧华府贴出谕条,

唐伯虎点秋香是出自哪一本书?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泾林杂记》一书关于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更为详细,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雏形。而明朝末年,冯梦龙以《唐解元一笑姻缘》为题,又将其编进了广泛流传的《警世通言》中。明末还有孟舜卿写的《花前一笑》,单人月写的《花舫缘》等杂剧,用舞台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进了千家万户。实际上,据《茶余客话》和《耳谈》等笔记记载,明代历史上的确有件为一个婢女而卖身为奴的事,但这是一个名叫陈立超的书生,好事者把它附会到唐伯虎名下。另据史家考证,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妓女,名叫林奴儿,她的年纪比唐伯虎足足大20岁。而华太师是无锡人,要比唐伯虎小27岁。因而,唐伯虎是与“三笑”姻缘无缘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