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吉日格拉,吉日格拉苏日曼

内蒙古通辽吉日嘎朗镇有多大?人口

吉尔嘎郎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郎镇:辖 吉尔嘎朗、包忙牛、达巴代、毛仁塔拉、吉如干格日、准苏、协日勒阿吉日嘎、巴彦哈嘎、阿日花、五爷好沁、敖都勒台、道伦格日、恩和代、乌罕、葛根苏日格、伊和淖尔、布拉根玛拉楚达、牌子达艾勒、喜桂、少敦艾勒、呼和淖尔、棍淖尔、长毛套布、乌顺浩雅日格、巴润恒日格、乌顺恒日格、乌顺艾勒、包尹、何家套布、努很套布、苏莫台苏、查申格日、保仙套布、特日根艾勒、额肯玛拉楚达、额莫勒哈日乌苏36个嘎查;乌丹塔拉林场。

请问蒙古中的《乌力吉》是姓氏吗?

其实蒙古人是属于没有姓氏的民族。但是蒙古人也有类似与姓氏的一个名字,就是其父亲名字,或者是部族的名。
如 一位蒙古人叫 熬赛尔·巴音夫 那么这里的熬赛尔是其父亲名字,巴音夫是自己的名字。
如 一为蒙古人叫 包满都拉 那么这里的“包”是指 其部族名字,包----孛儿只斤氏。
所以一般 有长姓与短姓,长姓在国外或者多见,短姓主要多见于内蒙古东部地区。
那么我想 您那位朋友名字应该是 乌力吉 或者是 叫 乌力吉·XXXX 所以你可以直接叫乌力吉先生。

阿云嘎个人资料

阿云嘎,1989年10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中国内地音乐剧男演员、影视演员、歌手,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

2012年,主演原创音乐剧《昆仑神话》、《天桥》 。2013年,参演音乐剧《纳斯尔丁·阿凡提》;同年,荣获第三届“青歌赛-内蒙古赛区”流行唱法一等奖 。2014年,获得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奖”流行组三等奖;安徽卫视《超级先生》全国总决赛冠军。

扩展资料:

2019年12月17日,阿云嘎获得凤凰网时尚之选2019年度“时尚音乐先锋”奖;12月20日,为电视剧《精英律师》演唱的片头曲《当代诗人》上线。

2020年1月13日,为影视剧《将夜2》演唱的主题曲《风之旅人》上线 ;参加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文版发布会,此剧将于7月30日至8月16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并由此开始全国九个城市的巡演;1月14日,为影视剧《新世界》献唱的主题曲《要告诉你一件事情》上。

独一无二的蒙古名字有哪些?

1、阿丽玛

在民族中是指“梨子”的意思,非常温柔好听的名字。

2、成格尔

是指“天蓝色”的意思,气质优雅有韵味。

3、达巴拉干

在蒙古族中拥有“海浪”的意思,坚定而勇敢。

4、腾格尔

是指“天空”、“蓝天”的意思,是自然界定义,在腾格尔老师的身体里,就有蒙古血统带来的气质。

5、额尔敦

在蒙古语中拥有“宝贝”之义,寓意着“风水宝地”。

扩展资料

男性的名字,有的是历史人物或民族英雄的名字,如康熙、罗成、帖木儿、恩和森;有的则寄托长辈的一种期望和祝愿,如吉日格拉(幸福)、巴雅尔(大喜)、巴图(坚强)、白音(富有)、布和(结实);有的以勇猛矫健的飞禽走兽做名,如阿尔斯楞(狮子)、苏赫巴鲁(猛虎)、布日固德(雄鹰);有的以贵重的金属做名,如阿拉坦(金)、孟恩(银);

有的以蒙古古代公认的社会尊者做名,如巴特尔(英雄)、必勒格(智者)、莫日根(神箭手)、彻辰(贤者);有的为了纪念并盼孩子健康长寿,就以孩子出生时祖父的年龄做名,如乃仁台(八十)、依仁台(九十)。

蒙古族女性的名字,则或者钟情于日月星辰,或者自比于花草树木,或者偏爱于珠宝玉石,如娜仁(太阳)、萨仁(月亮)、敖登(星星)、敖登格日乐(星光);如其其格(花儿)、其木格(花蕊)、塔娜(珍珠)、哈斯(玉石)。

烽火台的烽火台

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和伊吾、楼兰并称西域之门户,是控扼古代东西交通大动脉的锁钥。它东通敦煌,向北、西、西南和南连接西域全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中央经营西域,必是交通先行。吐鲁番地区的交通经两汉、魏晋开发奠基,到了唐代则建立了比西域其他地区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比较完备的馆驿制度,成为当时整个西域地区交通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在唐代,交通路线和军事防御是必不可分的,只要在重要的交通路线附近是一定会有军事设施的,有些地方是馆驿与烽燧并置的。吐鲁番这些非常重要的交通路线的客观的历史载体就是耸立在吐鲁番大地上的座座烽燧。
据文物普查统计资料,吐鲁番盆地共有军事交通类遗址62 处,占吐鲁番文物遗址的近 32% ,其中烽燧遗址 42 处,驿站9 处,戍堡 7 处,军屯 4 处,是吐鲁番文物遗存的一大类型。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盆地的冲洪积扇区,其中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县市级 59 处。这些烽燧对于实地落实古代交通路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是按照吐鲁番的交通警戒路线有序和规律排列的。我们结合吐鲁番的几个重要的交通警戒路线来了解一些烽燧的状况。
根据敦煌文书《西州图经》的记载,吐鲁番盆地通往外部的交通路线共有 11 条,沿线都分布着大量的烽燧。主要有:高昌故城经交河故城、白杨沟通往乌鲁木齐的道路,古称白水涧道。高昌故城经交河故城、托克逊、干沟进入焉耆盆地,称银山道。交河故城经桃树园子、亚尔乡牧场到达庭州,称他地道。鄯善县经迪坎、大阿萨、东南至敦煌称大海道。
交通路线和烽燧组成了吐鲁番盆地内的一个非常有规律的交通网络,正是这个交通网络促进了辉煌的吐鲁番古代文明的发展、延续、交流。而现代的人们在凭吊这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一座座烽燧的同时,也会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些烽燧可以直接反映中央对西域的管辖和建设关系,是领土关联的直接历史物证,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涉及历史、军事、交通的成体系的遗存群体。 烽火台其作用主要是便于侦查,同时有敌入侵时,可以燃烧稻草等可燃物,这样可以用烟火通报敌情,以让下一个岗提高警惕。
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烽火台之间距离一般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 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 ,随着不 同的地形 、山势和地貌而筑 ,大都建在 山岭最高处 ,全长 7300千米(14600华里)以上,号称万里长城。
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续不断的防御城堡,而后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北 方民族诸侯争霸,相互兼并,出现了秦、楚、齐、燕、韩 、 赵、魏等几个大国。它们彼此之间为了防御,利用原来的大 河堤防或附近的山脉,逐段构筑城墙和关塞并将其联系起来, 构成长城这一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但规模较小,互不连贯。
明代是长城修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其修筑规模之宏大,防御组织之完备, 所用建筑材料之坚固,都大大超越以前各个朝代。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它横穿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巅,总长度6,700多公里,始建于春秋战国。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今在摇控感应器的科技助益下,中国已重新测量万里长城的长度为7300公里。 在七市乡王干山村外山岗上,海拔150米,台高2米许,底边长约5米,以岩石砌成,东面有石阶6级,宽1米左右,东北角略有坍圮。登台可东望毛屿港,西南可望青山脚港,该台建于明代。
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18处汉代烽燧遗址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5日电(记者于嘉)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近日对汉代城障遗址——居延遗址群普查时,新发现18处汉代烽燧遗址,为进一步研究居延遗址群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
据内蒙古额济纳旗文物管理所所长傅兴业介绍,这些新发现的烽燧遗址分布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风镇和马鬃山苏木的居延遗址群范围内。受戈壁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烽燧已坍塌为方形土台或圆形土丘,有的烽燧顶部被人们垒起石块,改造为敖包。
“根据烽燧周边发现的灰陶片和以往考古资料判断,这些烽燧均属于居延遗址群,从而为研究居延遗址群的烽燧分布情况等提供了最新的珍贵材料。”傅兴业说。
与此同时,文物工作者还在达来呼布镇吉日嘎郎图嘎查东南的荒漠中发现了一座城址。傅兴业介绍,这座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墙体夯筑,四边墙体已被风沙吹蚀成不相连的残断豁口,仅存基址。附近的地面上还散落着少量灰陶片,初步推断为汉代遗址。至于它是否属于居延遗址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居延遗址群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分布在额济纳河(又称黑河,古代称弱水)两岸南北长约25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的区域内,总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居延遗址群主要是汉代的城障遗址,20世纪30年代,这里发现了数万件反映汉代边塞屯戍情况的简牍。 《乐清县志)记载:瓯海之岸深洋极多,凡贼寇登陆,每于乐之蒲歧、黄华关、石马。从东汉开始乐清就有了海防设施。宋帝建炎南渡,乐清海防更加严密,温州分十三砦,乐清的馆(馆)头、大荆、北监、白沙都有砦的设置。白沙还设巡检司往来策应。元朝,乐清设万户府、千户所。倭患始于元朝,到明朝,倭患频仍,海防进一步完善,沿海设卫、所,造战艇。嘉靖间,浙江省设四参(将)六总(兵),温州派有一员参将,统辖三个卫。蒲歧所驻过一个参将,三位巡检司,直辖玉环岛、披山岛,意在使倭寇不敢人内洋。
倭寇乘茅苫船,从日本出发,乘东北风而来。一见江浙交界的陈钱山、马迹山、大洋山三岛,知道临近中国,在这三个岛泊船汲水后,一潮工夫便可到达乐清等地抢掠。
明朝,乐清有烽火台十九座。磐石卫七座:洋田、池岙、日团、三屿、沙角、章岙、双峰;后所(后千户所)四座:歧头、白沙、平心、屿山;蒲岐所八座:双陡门、东山、南浦、前塘、后塘、下山头、铧锹、娄岙。外加辖台二座:下堡、高嵩。以上烽火台(包括辖台)全设立于明洪武二十年(1787),当时信国公汤和视察乐清沿海,加强了防务。
到了清朝,经过调整,设有十七座烽火台(墩台)。其中,包括清江的辖台二坐:梅屿山台、江岩山台;水涨的辖台三座:北峰峙台、火烧潭草台、陡门草台。此外,还有白箬岭台、姚头山台、西店岭台(在芙蓉)、海口台(在芙蓉)、朴头山台、蔡岙山台等等。
绵延百余里的乐清海岸线上,密布了烽火台、辖台,想见历代诲氛的不靖,外国威胁相当严重。当烽火直冲长天,兵民奋起迎战,每一座烽火台都成了历史的见证。 温岭新河镇披云山,山顶上矗立着烽火台。小山顶上有个凉亭,留有石凳。石阶的尽头便是烽火台了,块石砌成的梯形方台,四周布有垛口。
据史料记载, 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台州烽烟四起。嘉靖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1558-1562年),戚继光多次赴台州抗倭,先后九战九捷,歼敌5400余人。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初,宁、绍、台三府参将戚继光协同浙江按察使副使谭纶领兵击溃侵犯海门的倭寇,因连日大雨,无法继续作战。戚继光预料倭寇将会从附近金清闸逃走,命部下在河中打桩系船,堵塞出海去路,来个“关门打狗”,逼得倭寇只好在新河所前山上构筑工事,负隅顽抗。戚继光部署铳箭手为先锋,布置阵前,诱敌至新河所城南门外,然后分兵三路,从东、中、西合击。倭寇败退入船,明军发铳攻船,倭寇弃船逃跑。明军烧毁倭寇双桅大船32艘,倭寇被烧死、溺死达1000多人。残部狼狈逃窜,企图从乐清湾出海。戚继光乘胜追击,5月11日黄昏抵达太平县城。第二天追到南湾,明军分进合击全歼倭寇残部。激战中,戚继光与弟戚继美射杀敌头目二人,这场战役,重创倭寇,歼敌人数列“台州九捷”之首。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新河北斗桥畔立“南塘戚公奏捷实记碑”,由太平县令徐钺撰文,记述抗倭的“新河大捷”。此碑属省级历史文物。
新河所具有优越的战略位置,让它常成为“戚家军”的大本营。史籍又记载,戚继光夫人王氏,曾随军住新河。一日,军队外出作战,仅留少数守军,恰遇大批倭寇侵扰,戚夫人临危不惧,立即动员城中妇孺穿起军服列队城头,高悬“戚”字军旗,演了“空城计”,吓退倭寇。于是有了《戚夫人坚守新河城》的故事。上述两则由张岳、夏友贵采录的具有典型性的民间故事,被选入《浙江民间故事集》。
“新河大捷”后,倭寇仍然猖獗,戚继光马不停蹄地转战大田、桃渚、健跳、白水洋、松门、楚门、岙环等地,屡创战绩。披云山上的烽火台,于2002年春季重新建造,“烽火台”三字由戴昱先生所书,题有“月近烽烟冷,台高天宇香”的楹联。 金塔县鼎新镇大茨湾村南约7公里的黑河西岸的高山顶上,矗立着一座烽火台,这就是大墩门大墩,它与大墩门水库隔河相望。烽火台底径19.5米,高约11米,整体呈圆丘状。烽火台内层为夯土板筑,外层用0.18×0.30×0.07米的土坯一平两竖砌筑,表皮进行粉刷。烽火台整体保存较好,东侧有上下攀登的痕迹。周围散见绳纹灰陶片、黑釉瓷片及白瓷片等物。从甘肃省境内现遗存的烽火台情况看,大墩门大墩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保存程度,都是罕见的,堪称“甘肃第一大墩”。
由于金塔县境内有汉、明代修建的百余座烽火台。据史料记载,汉朝初年,为了防止匈奴进犯,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遣强驽都尉路博德,从高台县境内的镇夷峡口起向北沿黑河至居延地区修筑了居延塞,并在沿线修筑了关城、烽燧、堡等设施,置官开渠,移民屯垦。从大墩门大墩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它高踞山头,位于居延塞沿线,向南与石板墩、兔儿墩相望,向北与大茨湾墩、双树子墩等烽火台遥相呼应,墩墩相连,直至居延。毫无疑问,大墩门大墩应该是居延塞防线上一座重要的烽燧。

杭锦旗有哪几个苏木

杭锦旗全旗辖7个苏木乡镇,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其中蒙古族2.3万人

杭锦旗辖5个镇、1个乡、1个苏木:锡尼镇、巴拉贡镇、吉日嘎朗图镇、呼和木独镇、独贵特拉镇、伊和乌素苏木、杭锦淖尔乡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