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脉法针灸,阴阳五行脉的口诀
针灸发展史三大里程碑的著作是什么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红杏林的老师们都是什么来头?听说好多是民间不出名的?
我觉得你得出这个结论首先就不太严谨,也可能是有些人对中医圈不太了解,红杏林有一门无创轻柔正骨课程,我很早前就了解过这个老师张月林,他在北京是比较有名的正骨专家。说实在的,中医专家和名师有很多,可能有些名字没听过也是比较正常的,但如果用出不出名评判一个老师,我觉得挺不严谨的。
针灸的基础是什么?
经络是我国古代劳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体内存在着一些“气血”流行的通道。这个通道被中医称之为经络。
1 经络学说
经络是什么呢?原来,我国古代劳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体内存在着一些“气血”流行的通道。这个通道被中医称之为经络。它内而脏腑,外而肢节,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到运行气血的重要作用类似人体的心血管、淋巴管等。
同时,又通过经络的复杂联系,将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前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皮肉各个部分,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类似人体的神经、内分泌。
经络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奥妙、复杂的系统,这个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其中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大而直行,深而在里,又可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类,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小而横斜,浅而在表,又可分为较大的十五络脉,以及遍布全身的孙络、浮络。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偏盛偏衰,都与经络、穴位有密切关系,只有熟悉了经络的循环分布、生理功能,才能用经络学说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进行针灸治疗。
2 脏腑证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古人称为“藏象”,藏,指藏于内,就是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内脏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之征象,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脱、三焦为六腑。脏腑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 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宫、九窍等,连结成为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其所叙述的脏腑名称虽与西医的脏器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有很大差别。
脏腑证治是中医各种辩证论治的基础,它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经络等理论,通过四诊合参,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性质、正邪盛衰,以确定所患何证,然后根据证来决定治疗原则和方药。
针灸治病在脏腑证治方面的应用较多,如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作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在疾病情况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一般通路为:邪气→ 经络系统→脏腑功能失调→表现症状常在腧穴位置。治疗时,通过调节经络系统而祛邪安脏。
3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基本理论,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对自然界观察和认识的总结。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方法论,古人用五行着重阐述“生化”,阴阳着重阐主“极变”,相当于现代的“量变”和“质变”。它自从被应用到中医学领域之后,便成为脏腑、经络的理论基础,并作为一种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和疾病过程即生、老、病、死全过程的方法论,阐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阴阳理论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医学来说,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这一朴素的先进的哲学理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论是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病理过程的演变,都处于阴阳的变化过程之中,故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运用针灸治疗疾病,都是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
在针灸临床上常有左右互取以及前后上下对应取穴法,这是阴阳互引的针灸法则,充分体现了针灸疗法重视平衡阴阳的核心思想。
五行理论的基本意义是以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代表五种抽象的功能属性,借以反映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现象及其规律。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有着广泛的指导和重要作用。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基的基础
这几句五行口诀是什么意思?
六十甲子和五音十二律结合起来,其中一律含五音,总数共为六十的“纳音五行”。对此,古歌有云:(网络转载)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漳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石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对于这种“纳音五行”,前人曾解释其搭配原因为:
1、甲子乙丑海中金
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加之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所以说是“海中金”。
2、丙寅丁卯炉中火
寅为三阳,卯为四阴。火既得位,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所以叫做“炉中火”。
3、戊辰己巳大林木
辰为原野,巳为六阳。木至六阳则枝叶繁茂,以繁茂之大林木而生于原野之间,所以称为“大林木”。
4、庚午辛末路旁土
以未中之木,生午未之火,火旺则土于斯而受刑。土之所生,未能自物,犹路旁土也。
5、壬申癸酉剑锋金
以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宫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诚刚矣,刚则无逾于剑锋,所以名为“剑锋金”。
6、甲戌乙亥山头火
以戌、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所以称作“山头火”。
7、丙子丁丑涧下水 ;
因为水旺于子,衰于丑,由于由旺而衰,难以成江河,所以叫做“涧下水”。
8、戊寅己卯城头土
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而为山,所以称为“城头土”。
9、庚辰辛巳白蜡金
金的养地在辰,长生于巳,因其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所以取名为“白蜡金”。
10、壬午癸未杨柳木
木死于午,墓于未,甲木既已死、.墓,虽有天干壬、癸之水相生,终究只能算是柔木,所以说是“杨柳木”。
11、甲申乙酉泉中水
金的临官是申,帝旺是酉,这时金既生旺,水便得力,可是当此方生之际,水量一时还未洪大,所以只称为是“泉中水”。
12、丙戌丁亥屋上土
丙、丁属火,戌、亥为天门,火既炎上,那就土从上生,所以姑称之为“屋上土”。
13、戊子己丑霹雳火
子属水,丑属土,水居正位,而纳音乃是火水中之火,非龙神则无,所以叫做“霹雳火”。
14、庚寅辛卯松柏木
木的临官在寅,帝旺在卯,这时木气生旺,非柔弱之比,所以名为“松柏木”。
15、壬辰癸巳长流水
辰为水库,巳为金的长生之地,金能生水,又逢水库,如此则泉源不绝,所以人称“长流水”。
16、甲午乙未沙中金
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则金冠带。败而冠带,金力不足,所以只能称为是“沙中金”。
17、丙申丁酉山下火
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太阳之火到此而光辉敛藏,所以叫作“山下火”。
18、戊戌己亥平地木
戊为原野,亥为生木之地,由于大木生于原野,非一根一林之比,所以称为“平地木”。
19、庚子辛丑壁上土
丑虽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所以只得称为“壁上土”。
20、壬寅癸卯金箔金
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羸,加之金绝于寅,胎于卯,所以这时金气无力,名之为“金箔金”。
21、甲辰乙巳覆灯火
辰为食时,巳为隅中,日之将午,艳阳之势光于天下,所以比之为“覆灯火”。
22、丙午丁未天河水
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然而水从火出,阴阳互根,非银汉不能及此,所以称作“天河水”。
23、戊申己酉大驿土
申在八卦为坤,坤为地,酉在八卦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到坤、兑之上,非浮薄之土可以同日而语,所以叫做“大驿土”。
24、庚戌辛亥钗钏金
金遇戌而衰,至亥而病,金既衰、病,当然柔弱,所以名为“钗钏金”。
25、壬子癸丑桑柘木
于属水,丑为金库,水方生木,斧金伐之,就好比桑柘方生,便以戕伐,所以被说成为。桑柘木。
26、甲寅乙卯大溪水
寅为东方,卯为东方正位,川涧池沼,由西而顺流向东,所以人称“大溪水。
27、丙辰丁巳沙中土
丙、丁之火冠带于辰,临官于巳,这时火来生土,但未大旺,所以说成为是“沙中土”。
28、戊午己未天上火
午为火旺之地,未中之火又复生之,火性本属炎上,这时又逢木库生助,所以喻为“天上火”。
29、庚申辛酉石榴木
申为七月,酉为八月,
奇经八脉口诀是什么?
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
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