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三间三楼,四柱三楼牌楼
北京牌楼的有哪些分类?
北京牌楼按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称之为"柱出头"式。也就是说,这类牌楼的楼柱超过了明楼的楼顶。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所以才称之为"不出头"式。
北京牌楼还可以按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多少来分类,如"一间二柱"式、"三间四柱"式、"五间六柱"式等。
牌楼的间数和顶数,大部分都是奇数。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京城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
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为何被称为“涵虚?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称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被视为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从乾隆年间的《万寿庆典图》上可领略清漪园时期大宫门牌楼的旧貌。
光绪十二年(1886年),醇亲王奕?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挪用海军经费开始修复清漪园。复建工程大约进行了九年,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才初步完工,并将清漪园改称为颐和园。同时将大宫门改称东宫门,而该门外的牌楼历经130余年风雨侵蚀,已很破旧。于是,这座牌楼被整体拆掉,向东移至距东宫门200米左右的位置重建。
新建的东宫门牌楼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三楼变为了四柱三间七楼,仍东西向坐落,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两面绘有金龙176条、凤36只,顶部变成了高低错落的七条脊,彰显出皇家牌楼的富丽堂皇和高大气派。但匾额上的字前后调换了位置,东侧改为“涵虚”,西侧改为“罨秀”。
有研究者分析,这是慈禧太后为了突出新建颐和园和被焚清漪园的不同,也包含有风水轮流转的一种企盼。
皇清例赠封君闻左公是什么意思?
是在碑文的格式中会出现的字样。
皇清,是对清朝的正式的尊称,一般称“大清”。
例赠,循例赠予官爵。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已去世的父祖辈。
即,清朝的皇帝,循例,授予当朝国子监已经故去的父亲(您的老祖)**的封号,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
例子:
周家祠堂
祠堂呈四合院布局,门前有一坝一塘,其间右侧竹林掩映,内为周氏墓地。
1、半阙石坊写春秋
祠堂之美,不在其大,而在于精。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周家祠堂损毁较重,早已不复当年香火鼎盛的繁华。保存较好的,唯有大半阙门坊。门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仿木砖石结构牌坊,庑殿顶。
牌坊正面题刻四个大字,“姬室贻风”,书写遒劲,雕刻精美,大气流畅。经考证《国语·晋语》、《史记·三代世表》,“黄帝以姬水成,故黄帝为姬。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周人以后稷(黄帝之后)为祖,亦姓姬。”题词之意是,周家作为黄帝姬室的后人,当有先祖遗留的风范。
牌坊反面,也题刻四字,“明”“举”二字还算清晰且好辨识,另两字似“礼”和“肇”字,但查阅繁体字,均有一定出入。调研组翻阅典籍,查询史书,大伤脑筋。最后,李光远副主席在《请御明堂斋殿》一诗中找到了“明禋(yīn)肇(zhào)举”的出处。该诗系宋朝任希夷所作,全文是:“肇举明禋预戒期,请临斋殿御帘帷。廊头万旅皆花帽,殿下千官尽绛衣。玉略时严三岁礼,庆霄遥望五云飞。小臣头白供笾豆,亲见虞廷览德辉。”明禋,指洁诚的奉享。
结合牌坊正面所题“姬室贻风”,调研组推断,意思是“作为周家的后人,当铭记祖风、诚心祭祀,力求肇始之举”。
向左转|向右转
2、皇清例赠有讲究
与祠堂几步之隔的周家墓地,建制宏大,保存较好,碑刻精美,文字考究。墓地坐北向南,占地164.85平方米。墓宽5.2米,进深10米,通高2.6米。封土高2米,四周以条石垒砌,碑墙为仿木牌楼式,四重檐,筒瓦屋面,悬山式顶。
碑墙正立面分上下两层共开八龛。上层三龛,居右一龛题刻“丹台聚秀”,居左一龛为“玉室腾辉”,意思是墓地风水好,如同神仙居所一般,能福泽后代。居中之龛的题刻已全部风化,内容不得而知,令人惋惜。
碑墙下面有五龛,中间三龛前立有石碑,高度呈“山”字形。居中的龛前,石碑最大,“皇清例赠征仕郎周公”等字迹清晰完好。居左的石碑隐约可辨“嘉庆二十二年”等字样,居右的石碑字数多达二三百字,隐约有“进士”等字,但风化较重,亟需保护或拓片考证。
节孝坊的的忠孝体现在哪里?
在我国,除了众多的用于祭祀的庙宇牌坊,还有许多的用于表彰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的节孝牌坊,这些节孝牌坊主要建立在街道中间或者路口,有的是为家庭旌表本族先贤而建,有的则为朝廷或当地官府为旌表贤臣,在忠、孝、节、义上有成绩的人而立。
最为著名的有安徽省歙县叶氏贞节木门坊和黄氏孝烈砖门坊、歙县棠樾牌坊群、山东省单县百寿坊和百狮坊、江苏省无锡市华孝子祠四面牌坊、江苏省徐州市权谨牌坊、梅溪牌坊、江苏省响水县孝子坊、河北省衡水市蔡氏贞节牌坊、江苏省铜山县郑杨氏节孝坊和郑彭氏节孝坊等。
歙县叶氏贞节木门坊和黄氏孝烈砖门坊,在歙县斗山街内,这两座牌坊,一南一北,一木一砖,均非常的简陋。
叶氏贞节木门坊在斗山街南口不远,宽约4米,高约6米,始建于1391年。此坊是双柱一间三楼,横枋以上为木制,屋顶覆小瓦,额题有“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等字样。
据说,现存的牌坊为清乾隆年间重修,龙凤板上原来还有“圣旨”两字。横枋以下为砖砌,门是假门,但刻画得非常逼真。
此牌坊是主人叶氏25岁丧夫守节,尽心侍奉婆母,抚养继子。
元末兵乱时,叶氏携婆母避难山中,于极端困苦中侍奉在侧,极尽周全。数十年下来,不仅将继子抚育成人,婆母也身体康泰寿高百岁,叶氏自己也得高寿,可谓善有善终。为此,她的后人便禀明圣上,为她修建了这座节孝坊。
此外,在当地还有一种传说称,这位叶氏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便命人为叶氏建立了这座牌坊。
在歙县斗山街的北端处,是一座青砖砌就的黄氏节烈坊,此坊建于1650年。此牌坊四柱三间三楼,宽6米,高7米,当心间原辟有门,后封砌。
在牌坊的额坊处写有“旌表清故儒童吴沛妻黄氏孝烈之门”15个字。在此字上面的石质龙凤板上,原来还有“圣旨”两字,由于时间的变迁,现在已经难觅踪影。牌坊两侧还有两行题字,现在也已经看不清楚了。
关于此牌坊的来历,据县志里记载,这位黄氏是一位10多岁的姑娘,本来是要嫁给黄家后人的,结果,在成亲前,她的丈夫却不幸死掉了,黄氏便绝食而亡。
黄家人为了纪念她,便上报朝廷,为她修建了这座牌坊。
在歙县,除了斗山街这两座著名的牌坊,还有一个棠樾牌坊群,位于由黄山市市区前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途中,离黄山市屯溪区约26千米,离歙县县城约5000米的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
棠樾村的“棠”字主要有两解,一解为棠梨树,又名杜树,为高大乔木;二解为海棠树,为落叶小乔木。“樾”字是树荫的意思。“棠樾”的意思大约就是棠梨树或海棠树的荫凉之处。
这里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来已经绵延了800余年。该村的大姓鲍氏,他们的本源来自晋咸和年间的新安太守鲍弘。
棠樾鲍氏是一个以“孝悌”为核心、严格奉行封建礼教、倡导儒家伦理道德的家族。为此,在棠樾牌坊群内的牌坊共7座,明代的3座,清代的4座。
3座明代的牌坊坊为慈孝里坊、鲍灿孝行坊、鲍象贤尚书坊;4座清代的牌坊为鲍文渊妻节孝坊、鲍文龄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和鲍漱芳乐善好施坊。它们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列,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
慈孝里坊是为旌表元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是皇帝新批“御制”的。
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两人杀一,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鲍氏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
后来,明朝建立后,朝廷为旌表他们,赐建此坊。在此坊的横匾上镌刻“御制慈孝里”几个大字。
后来,明永乐皇帝听说此事后,还曾为鲍氏父子题诗:
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
清朝建立后,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
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挑檐下的“龙凤板”上镶着“圣旨”两字,横梁正反各有一对浮雕雄狮,显得颇为英武。额题上写着“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12个字。
据《歙县志》记载:牌坊的主人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
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并特地为其祖父立坊。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鲍灿“兵部左侍郎衔”。
据说,棠樾的孝子特别多,甚至可以说鲍氏家族是靠“孝”繁衍壮大起来的。这与历代帝王都把“孝道”当做修身齐家治国的根本思想分不开。
棠樾牌坊群中的鲍象贤尚书坊始建于1622年。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
据县志记载:1529年中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鄙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生涯几起几落。
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向朝廷请命,修建了这座鲍象贤尚书坊。
此牌坊于1795重修,牌坊上写着“赠工部尚书鲍象贤”8个大字,是一座旌表鲍象贤的“忠字坊”。因其在两广击退倭寇立大功,所以,在此牌坊的两侧,分别还刻有“命涣丝纶”、“官联台斗”等字样,这是皇族赐予的平民百姓极高的荣誉。
鲍文渊妻节孝坊建于1768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而建。
此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宽9.38米,高约11.9米。它是牌坊群自西向东第三座坊。坊字牌上有“节劲三冬”、“脉存一线”等大字。
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当时正遇上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她的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鲍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
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
与此同时,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至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
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的官员,还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立”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人们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鲍文龄妻节孝坊建成于1784年,是三楼四柱冲天牌坊,宽8.75米,高约11米。它是牌坊群中自西向东的第五座坊。牌坊为灰凝石质,牌额东侧写“矢贞全孝”,西侧写“立节完孤”等大字。
据县志记载,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
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宗法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行,因为宗族是依靠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在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
鲍逢昌孝子坊建于1797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此坊结构为四柱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宽9.8米,高11.7米。是牌坊群中自西向东的第二座坊。
此牌坊为灰凝石质,牌坊上无甚雕琢。字牌东面书“人钦真孝”,西面书“天鉴精诚”,下书“旌表孝子鲍逢昌”。
据记载,鲍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1646年,才14岁的鲍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
一进家门,鲍逢昌又见母亲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鲍逢昌又不远千里前去寻药。母亲服用后果然痊愈,族人便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后来,人们在他去世后,为他请旌,修建了这座牌坊。
鲍漱芳乐善好施坊建于1821年。这是棠樾牌坊群7座牌楼中位于正中间的一座,系为族表鲍漱芳父子“乐善好施”的义举而建造的。
此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当心间顶楼檐下嵌雕四周有龙凤图案的“圣旨”牌,当心间上层字板正背两面,均题刻有“乐善好施”4个大字,下层字板题刻有“旌表浩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鲍漱芳同子即用员外郎鲍均”字。
牌坊两侧次间字板题刻有立坊人“礼部尚书穆克登额、礼部尚书胡长龄、两江总督百龄、安徽巡抚胡克家、安徽提督学政白铭、安徽布政司蒋继勋”等人的名字及立坊的时间。
据《歙县志》记载,这座牌坊的建造经过颇为曲折,是鲍漱芳先后花了几千万两银子做“善行义举”才换来的。
皖南歙县,被誉为“牌坊之乡”,据史料记载,歙县历代共建牌坊250多座,现存牌坊82座。它们或跨街而立,或矗立于村头,或建于祠堂、民宅之前,作为门坊。
棠樾牌坊群,是安徽省现存最大、保存完好的一处牌坊群。古人建造它,其作用无非是维护封建社会的“忠孝节义”思想。
由于这些牌坊建筑气势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又与相邻的鲍氏男祠、女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而且与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形成珠联璧合的人文旅游格局,因此,前往观光游览的宾客,无不赞美叫绝,流连忘返。
单县百寿坊俗称朱家牌坊,位于单县城内胜利北街,1765年为翰林院赠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100个不同书体的寿字而得名。
此牌坊以青色鱼子状石灰岩构成,通高l3米,宽8米,四柱三间三层楼阁式建筑。
其独特之处是:坊座雕有8头矫健雄狮昂首远望,8条出水蛟龙绕柱回舞,额枋上饰满盛开牡丹,与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5只透雕仙鹤、次间上额枋浮雕的相对翱翔之鸾凤构成了具有无穷魅力之艺术佳作,寓意福寿万年、富贵无媲或喜上眉梢。
而百狮坊则俗称“张家牌坊”,被誉为天下第一坊,位于单县城牌坊街中段。因其夹柱精雕100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而得名,寓有百事如意,百世多寿之意。
此牌坊是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结构,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正间单檐,次间正檐,歇山顶,全部石砌。
坊座8根夹柱透雕群狮8组,大狮子狰狞峥嵘,小狮子环绕戏耍。每根夹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狮图。4柱和枋额上透雕云龙,其他部位也透雕加浮雕云龙旋舞,珍禽异兽、花卉图案。
无锡市华孝子祠四面牌坊,位于祠门前,俗称“无顶亭”。单间,牌坊呈正方形,木石结构,藻饰精美,系华氏宗族族表忠孝节义及科第的纪念建筑物,建于1748年。
四面坊是具有江南特色的一种古建筑样式,迄今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无锡仅此一座。
徐州市权谨牌坊坐落在徐州市内统一北街,又称“权氏祠堂”,始建于1427年,是徐州历史上唯一的歌颂封建礼教忠孝名人的纪念建筑物。
此坊初建于城西北隅池沼旁,1624年徐州大水,原建被淹。清顺治初年,地方官吏奉旨修建,将牌坊迁至统一北街,后又多次修复改建。
权谨牌坊由牌坊、大殿、配房三部分及三者形成的院落构成。牌坊坐西朝东,牌坊与祠堂的门楼合为一体,最东为牌坊,上有门楼,其龙凤板上书写“圣旨”两字,过道为3间,门额上有明仁宗旌表权谨的“天朝元辅”、“中原文献”、“忠孝名臣”12个大字。
大殿位于牌坊西,正殿门两侧红抱柱有清乾隆帝南巡御赐的金字楹联:
孝以作忠,品重先朝荣宰辅;
功而兼德,名垂后世耀门楣。
据说,此牌坊的主谨在徐州历史上,是一位以孝道著称的名人。
权谨,字仲常,祖籍天水略阳,明洪武初年随父迁居徐州,他10岁丧父,在母李氏的辛勤训诲下,刻苦读书,于明永乐初年被荐授为青州乐安知县。
10年后,他迁光禄寺署丞。后来,因其母年事已高,辞官归家,备尽奉赡。
母亲死后,权谨守墓3年,朝夕哭奠,孝感朝野。地方郡守闻知后上奏京城,明仁宗皇帝遂传旨,令群臣效法,权谨也因此成为当时闻名的“孝子”。
权谨不但是载入《明史》46名“孝义”的大孝子,也是当时才华出众的文人。权谨晚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在宫廷内担任过皇太子的老师,并参加过明正统《彭城志》的编撰工作,并为之作序。
权谨一直活至77岁,他去世后,明宣宗皇帝命地方官员在徐建权孝公坊,以垂范名。
在我国,除了上面的介绍的这些节孝牌坊之外,还有众多的为表彰我国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的类似牌坊。这些牌坊上除了写有大量的颂扬文字外,还刻有不同形状的浮雕画面,为我国的建筑文化增添了光。
八字里天乙贵人是什么意思?
前几年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火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唱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年轻的底气与冲劲,向每一颗年轻的心展示着热爱的力量。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北极星,北极星又称紫微垣。中国人把紫色定义为祥瑞之色,例如紫气东来、紫禁城……姚广孝把北京故宫命名为紫禁城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紫禁城三个字代表了三个涵义,“紫”是指天上最大的神——紫微垣中的紫微大帝,暗应地上的皇宫里的朱棣,朱棣是天命所归,权力具有正统性。“禁”是指一般人不得入内,“城”是指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根据《封神演义》里的传说紫微大帝叫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嫡长子,却被商纣王杀害了,姜子牙念伯邑考品行端正且命途多舛,便在封神时对他极为偏袒,就给伯邑考封了仙班之首:紫微大帝。
商纣王怕周文王谋反,把周文王囚禁起来,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当作人质囚禁在朝歌。苏妲见伯邑考是小鲜肉又精于琴技就春心荡漾了,后来苏妲己有了霸占伯邑考的歹意,但伯邑考誓死不从。苏妲己怀恨在心便向商纣王谎称伯邑考欲非礼她,商纣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根据人设他会对奸佞小人的话言听计从。商纣王命人把伯邑考剁成肉酱,人肉汆成丸子送给周文王。苏妲己表示听说周文王会算命,如果周文王吃了丸子的话则说明周文王算命不准。如果不吃,说明周文王已经算出丸子是儿子的肉做的,应当把这种能量密度大的人杀死,以绝后患。周文王捧着商纣王赐的丸子,内心暗暗流泪。周文王演技不错,当着众人的面儿把丸子都吃了。商纣王觉得自己的做法太没有人性,心存悔意把周文王放回了西岐。周文王回到西岐的家后竟然吐出三只兔子,这三个兔子就是伯邑考的三魂。周文王为报杀子之仇,决心起兵讨伐纣王。
八字里天乙贵人就是紫微大帝,紫微星作为天上最大的吉星,八字里带有天乙贵人的人可谓吉星高照,一生常会化险为夷,遇难成祥,危难时刻常会天降贵人。天乙贵人不是越多越好,仅有一个最为贵,就像你走夜路天上有一个北极星很容易辨别方向,如果天上有好几个北极星,你也不知道哪边是北边,很容易迷失方向。
女命:甲寅壬申乙未
2017年中秋节之前去谈项目时发生严重车祸,术后定为外伤型精神病,这个八字身弱金旺,又是旺金之地,同时秋天肃杀之气使得日元乙木根基不稳。在冬天时意识逐渐条理,后来恢复如常人。此人日支带有天乙贵人,福大命大;在丁酉年虽然遭受严重外伤,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也是莫名奇妙的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
男命:丁酉癸卯乙未丙子
这是一个富三代的八字,年支是喜用神,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当地的知名富豪。年支带有天乙贵人,说明祖辈的运势旺,爷爷有白手起家之象。这个小朋友将来得祖辈的福荫,事业上易得长辈的人脉扶持。
八字带天乙贵人星是天上哪一个神仙呢?想知道。
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阊阖门外,与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家在己丑斗牛之次,出乎己未井鬼之舍,执玉衡较量天人之事,名曰在乙也。其神最尊贵,所至之处,一切凶煞隐然而避。
命带天乙贵人说明遇危难有人解救。实际应用中,要临用神才可以。以命局组合为核心。用神辅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