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体健康之三的关系是什么,易经的特点
中医与易经的关系
中医学与 《易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源于《易经》而异于《易经》。《易经》是总的世界观的学说,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的专科学术。中医学借助于《易经》的思想方法理论框架,又独创性地构架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张景岳说:“宾尝闻之孙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每窃疑焉。以谓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似异。且以医有‘内经’,何借乎易?舍近求远,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此老之语,通过自身学研中医的体会,道出了医理,易理之间的差别。张景岳的这段话把医易之间的关系解释得很透彻,中医学完全在易学的理论框架下形成的,其理论基础点仍是易经的四条理论基点:物质观、全息论、阴阳系统论和易变精神。
易经与养生
提起《易经》,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目的。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鱼与水的关系”相同,人的生老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年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古往今来,中医养生学家们都将“气候?物候?病候”作为养生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们体内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体外生发,从而推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大量的汗液从体表排出,这是机体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相反,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
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否则人体会产生诸多疾病。因此,养生贵在天人合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顺应天地自然原则。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对应。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及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只有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变迁,才能使人体强健、祛病、增寿,乐活于天地之间。
第二,顺应人体生物钟原则。人体的血液中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它们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我们若想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唯有凡事都顺应生物钟,做到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大环境,使日常生理活动、行动坐卧与这些节律合拍、和谐,才能拥有健康。
第三,融入生活养生原则。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城市代步工具汽车的大量涌现所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居室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加上过度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把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养生,远离山珍海味,做到主食与副食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平衡,杂与精平衡,寒与热平衡,干与稀平衡,摄入与排出平衡,情绪与食欲平衡等。
《易经》说初一
很多人都知道“三阳开泰”,却不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易经》,并与初一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
三阳开泰,何为“三阳”?按照《易经》对天时节气的解释,冬至是“一阳生”,腊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正是“三阳生”,表示的是阴气趋向于衰竭而阳气趋向于鼎盛,大地上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始走向欣欣向荣。
什么又是“开泰”?出自《易经》的泰卦。此卦的组合是上面三阴爻、下面三阳爻,乾在下、坤在上,意象为天在下、地在上,呈现出一种阴阳均等,阳气上升、阴气下沉而天地相交、乾坤相合的趋势和气象。
《系辞上》所谓“生生之谓易”,“三阳”开启的就是一条生生不息之路,展现出其中的次第变化历程;《系辞下》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开泰”中的阴阳平衡与沟通则是万物生发的内在动力。所以“三阳开泰”所表达的,正是一种亨通和顺利。
三阳开泰的核心是“阳”,是阳气主宰了这个过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只有与天时的阴阳之气同步才能健康,所以中医上也有人体的三阳开泰的说法,也要靠一阳到三阳这样逐步生发阳气的过程,实现身体的康健。
如何生发?就是三点——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常转的门轴不会遭虫蛀。三国神医华佗《五禽戏》也说:“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多动一动,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
所以动,是生命力的真正来源。动,对应的正是阳,动便生阳气。
这是现代人所最忽视和匮乏的一点。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着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就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
新的一年,要想身体健康,就要让身体动起来。
善能升阳
《太上感应篇》说人有三“善”:语善,视善,行善。
“语善”就是多说好话和正面的话,鼓励人、激励人、温暖人。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就是语善能升阳的道理。比如对孩子,成绩不理想要多鼓励,犯了错误要多引导,不到不得已时不要批评和喝骂。如此孩子才能持续建立自己的信心,阳气得到持续地升发,身心都得到正面平衡的发展。
“视善”就是多去看美好的事物。山水可以养心,美物可以怡情,美好的事物可以将人的身心导向正面,阳气因此得到升发。孔子说“非礼勿视”,“礼”又是为了什么?《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眼睛多去看美好,身心才能和,人际才能和,世间才能和,而和气即是人间的阳气。
“行善”就是多做好事。所谓“正能量”,最有力的正能量就是来自做善事,这最是一股劲道的阳气。人帮助了别人、被别人帮助、看到人们互相帮助,心里会感觉暖暖的,就是这阳气升发的体现。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语善、视善、行善,可不仅仅只是道德人品,那种对人心的温暖,对阳气的升发,也是能够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这是一种生活智慧,多读些喜欢的书,多做些喜欢的事,多见些喜欢的人,就是在升发阳气。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每个人都想把握命运,每个人都想改变命运,如何做到呢?阳气如果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精神平和愉悦,于是就为心想事成打下了良好的底子,所以升发阳气正是一种改造命运的好方法。
一年从头吉
在古代,“元旦”是古人对正月初一的称呼。“元”是一元复始,“旦”是日子,“元旦”就是一元复始、辞旧迎新的日子。“元”之于人,便如初心,这是人之本。
《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便是刚健之极的乾卦,乾卦的卦辞则是“元亨利贞”,意为开始、亨通、吉利、贞固。这又告诉我们,人要有一个刚健昂扬的开始,才会有一个亨通的过程、一个吉利的结果、一种贞固的保持。
合之,便是保持初心,刚健有为,则无论过程、结果还是未来,就都会趋向于吉利。这正是“万事从头吉”的真谛所在。
但人往往做不到兼顾和圆融两者,要么守得住初心却愤愤于世俗而不能奋发有为,要么在作为之中忘了初心而走上不择手段的歧路。能不能把握好两者,决定了能否元亨利贞,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
元、亨、利、贞,说的也是人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元”就是不忘初心、欲进取有为的最好开始,“亨”就是自我成长、事业发展的时期,“利”就是人格成熟和事业成就的时期,“贞”就是人格操守保持和守住自己基业的时期。
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答案恰恰就在乾卦的六爻里,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告诉我们的其实是这样一个过程——
1.沉潜:当自己还弱小时,就要把心思用在修炼自己、积攒本事上。
2.现身: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贵在积极去历练自己,忌在太着急。
3.勤谨:勤奋不懈是成长的最好动力,谨慎小心是不栽跟头的最大保障。
4.待跃:本事到了时机还没完全到,步子就要慢一些,没必要在这一步吃亏。
5.飞天:时机一到,紧紧抓住,便是一飞冲天。
6.不亢:物极必反、盛极则衰,要想保持长久,就要能知进退,不骄不躁。天道忌满,人当收敛。
前三步就是发展的过程,第四、五步就是收获的阶段,第六步就是守成的办法。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平稳、稳当。
而一切,都要从不忘初心、昂扬上路开始。特别,是在年初一这个最特别的日子。
《易经》说初一,一年从头吉。身体健康,才有前行的力气;不忘初心,才能留住人生的意义;奋发有为,才能诠释活着的价值。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前面就是春暖花开的日子。
易经对人类有什么帮助
1、易经是世界观,指明了人类所处的时空中阴阳平衡系统及序列关系,所谓二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等的排列组合关系,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人类视角认识世界并进而以此观念适应世界、改造人居环境;
2、易经是方法论,指明了人类在可控制系统内的人文价值取向,揭示的了天地人三才六爻的变化规律等,为诸如辩证法、数论、系统控制论、统计概论等科学发展提出了体系化的模型,并为人类东方文明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
3、易经是人类古代先民的文化集成,涵盖了丰富的人类生存经验与生活智慧,诸如“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及“易传”等卦例及爻辞、系辞、象辞及卦象、数理,皆是时代的写照与先哲的感悟,为人类与时俱进地和谐发展铺就了宽阔的道路,并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遗产.
以上,不揣浅陋之言,仅供参考,有待于方家指正~
易经八卦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乾 肺
兑 大肠 ,乾兑属金,互为表里,分阴阳
离 心、小肠(心包、三焦),属火,分别为阴火阳火,互为表里
震 胆
巽 肝,震巽为木,分阴阳,肝胆互为表里
坎 肾、膀胱,属水,阴水阳水,互为表里
艮 胃
坤 脾,艮坤为土,脾胃分阴阳,互为表里
脏为阴,腑为阳
大概如此乾 肺
兑 大肠 ,乾兑属金,互为表里,分阴阳
离 心、小肠(心包、三焦),属火,分别为阴火阳火,互为表里
震 胆
巽 肝,震巽为木,分阴阳,肝胆互为表里
坎 肾、膀胱,属水,阴水阳水,互为表里
艮 胃
坤 脾,艮坤为土,脾胃分阴阳,互为表里
脏为阴,腑为阳
大概如此!周易“近取诸身”,以八卦与人的形体相通应。人体是个大八卦结构,如《说卦传》所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良为手,兑为口”。
张介宾在《医易义》中说:“以形体言之,则乾为首,阳尊居上也;坤为腹,阴广容物也坎为耳,阳聪于内也;离为目,阴明在外也;兑为口,折开于上也;巽为股,两垂而下也;为手,阳居于前也;震为足,刚动于下也。”
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
广告
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
《周易》八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的胎源。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是指太极为混沌元气,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环抱而生两仪,即“一生二”两仪生四象,四象再演变成八卦,八卦分别象征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这八种物质被古人视为自然界万物衍化滋生的物质基础。其中以乾、坤天地两卦为万物之母,万物生于天地字宙之间,如《周易·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周易·乾·文言传》:“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所以,八卦并不是什么玄虚的东西,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寓有辩证雏形的结构。《周易》是以八种自然物构成宇宙和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展示其世界观和人生哲理等要义的。象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物(现象),其中水、火为万物之源、阴阳之基,风、雷为之鼓动,山、泽于是成形。有了山、泽,生命便开始孕育,于杂花生树之中人类也得以繁衍。
正如《周易·乾·文言传》云:“乾,元者即言乾卦纯阳,至健至刚。《周易·象上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亦为元者,即言坤卦纯阴,至柔至顺。正如《周易·坤·彖上传》:“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元在《周易》中尤被重视,乾元被视为自然界万物赖以资始的动力乾元一动、则天地日月皆动,而且是运转不息的水恒运动。这种运动贯穿于事物的自始至终,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周易》也重视坤元的作用。宇宙万物遵循“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规律;万物资生除阳刚之用外还必须有阴柔之体,即天地必须阴阳气交,方能生化万物。没有天地阴阳二元气的交和,就没有天地万物。
周易除重视乾坤二卦对宇宙的化生之外,还强调水火在化生万物中的作用。
认为水为至阴,有水才有生命。离为火卦,火生土,土为万物之母,故有水火才生万物。《周易》还认为震、巽雷、风在宇宙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鼓动作用,而、兑、山,泽则在自然界万物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周易》通过八卦论述了自然界的形成及演变,指出了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在宇宙中的重要意义,突出了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观点。
如《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姐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双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始万物者莫盛乎良,”
从上可以看出,《周易》八卦理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发端,八种自然物可以看作统一的物质性的元气的八种形态,因而可以称作八卦气。
中医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医学,提出八卦气与人体脏气相通应的观点。
乾为天卦,为君,象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有总的主宰,在人体与脑通应,“脑为元神之府”
坤为地卦,坤以藏之,象征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必要的贮备,在人体与脾胃、大小肠相通应,“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坎卦为水,雨以润之,象征人体需要阴的滋濡,在人体与肾相通应,“肾者水脏”,“肾藏精”之故。
艮卦为出,长以止之,象征生命活动需要有相对的静止,从而维持相对的平衡,与人体之脾相通应,“脾者,土也,治中央”。
兑卦为说;说,即悦,比喻脏气中不可缺少的和谐、调节作用,在人体与肺相通应。肺为相辅之官,主调节作用。
巽卦为风,风以散之,为生命活动中不可少的疏泄作用,在人体与肝相通应,因肝主疏泄之故。
震为雷,雷以动之,象征人体生命活动须有重要的鼓动激化作用,故与人体之胆、肝相通应。
离为火卦,“日以短乏”,象征人体生命气化的原动力,故与人体之心、命门相通应,“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
综合上述表明,八卦气规律适用于宇宙万物,包括人体生命活动在内。
《易经》方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