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身体,易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易经后天八卦与四季春夏秋冬、人体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的关系(续...

上面的三阴三阳、五脏六腑是人出生后的后天身体状况。

夏秋之交,坤卦,纯阴,副脾(罾)(人出生前胎儿期为地为母为腹为脾,出生后退位西南,为副脾(罾))

秋冬之交,乾卦,纯阳,副脑(玄罾)(人出生前胎儿期为父为首为脑,出生后退位西北,为副脑(玄罾))

人出生前胚胎期只有肠膋(肠的脂肪)(父母的精血生成的胚胎原始物质),胎儿期由肠膋生出脑、心、小肠,出生后五脏六腑相继形成,父母退位,肠膋退位变成罾(副脾)和玄罾(副脑),在暗中继续帮助五脏六腑。

易经与养生

提起《易经》,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目的。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鱼与水的关系”相同,人的生老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年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古往今来,中医养生学家们都将“气候?物候?病候”作为养生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们体内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体外生发,从而推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大量的汗液从体表排出,这是机体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相反,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

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否则人体会产生诸多疾病。因此,养生贵在天人合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顺应天地自然原则。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对应。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及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只有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变迁,才能使人体强健、祛病、增寿,乐活于天地之间。

第二,顺应人体生物钟原则。人体的血液中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它们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我们若想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唯有凡事都顺应生物钟,做到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大环境,使日常生理活动、行动坐卧与这些节律合拍、和谐,才能拥有健康。

第三,融入生活养生原则。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城市代步工具汽车的大量涌现所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居室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加上过度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把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养生,远离山珍海味,做到主食与副食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平衡,杂与精平衡,寒与热平衡,干与稀平衡,摄入与排出平衡,情绪与食欲平衡等。

易经“节”卦六爻与人体六大关节(一)

在阅读本文之前,一个Q: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是“用进废退”,通过你的生活经验判断膝关节能遵循用进废退吗?

第二个Q:人体六大关节真的如“下图”所说的这么和谐吗?
好了,下面走进老祖宗的智慧“身体易”!

节卦的卦象结构就是一个完美的“节”,阴阳分布均衡、结构稳定。卦象很和谐,(节)一看就有美感,先来两个阳,再来两个阴,免得有“鳏寡孤独”,然后再来一个阳、一个阴,三阴三阳的爻发而中节,这样才能阴阳互补、相得益彰,三阴三阳的分布,如行云流水般节奏和畅。
从“身体易”的角度来讲,节卦就是人体六大关节的具体部位,仿佛把踝、膝、胯、腰、椎、颈六大关节照一张相。如果这些部位都是正常的,这个人就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代表饮食没有失节,身心健康。如果哪个部位出现问题,也就是一个爻违反节卦的原则,那个爻就是病变的部位。如果很多爻出现病变,那么一定会产生失节的状态,这时就要赶快调整。

人体六大关节跟节卦六个爻的对应,“初九”阳居阳位,是足踝,是立足之地;立足一定要稳,脚下不能虚。也就是说,踝关节必须是阳居阳位,刚实有力,立足稳,脚底的涌泉才能吸地气。

“九二”就是膝关节,阳居阴位刚而能柔。膝关节要能够屈伸,但膝关节一定也要坚实,所以是阳爻;但是刚面能柔,柔才能屈伸。如果膝关节是刚的,又居刚位,那就完蛋了。如果这个爻是阴爻“六二”,这个卦就是屯卦,小孩子因为膝关节还不够坚实,所以他虽然柔软,也只能在地上爬。很多老人家走不动,要拄拐杖、坐轮椅,也是因为这个爻有问题,不是骨质疏松,就是转动不灵活。

“六三”和“六四”是腰胯的部位,松腰柔胯,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如果腰胯都是阳爻,这是刚硬的大过卦,初爻是虚的,脚站不住爻、四爻的腰胯不柔,整个身心状况接近死亡。一个正常的胯关节是“六三”,“六四”是阴居阴位的腰关节。

更重要的部分就是节卦的君位——脊柱。脊柱必须中正,“九五”中正,而且阳居阳位。脊椎是人体中枢部位,一有问题身体健康堪虑。脊柱一旦偏离椎体中心位置,其他部位再正也没用,因为都挂在不正的栋梁上。所以“九五”必须中正,况且它又是在坎水之中,不能出现险情,是人体中枢、主心骨的位置。如果脊柱中正,不管年龄多大,都会身心康泰,正如爻辞所说的“甘节”。“上六”是颈关节部位,阴居阴位,前瞻后顾很灵活。如果颈关节僵直,就会产生很多毛病,如脑萎缩、颈椎病等。
可见,正常人六大关节的身体结构,要完全合乎节卦六爻的铺排。但六十四卦中只有一个卦是这样,可见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不健康的。学过太极拳的人就知道自己的体能状况了。假定节卦是正常的健康状况,如果下卦全变,即踝、膝、胯的关节统统出问题,那就是寸步难行的水山蹇,如果下面都正常,可是上卦腰、椎、颈关节都变形、错位,就变成火泽睽。睽卦是各行其是,“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睽卦跟蹇卦是相错的卦,身体当然非常糟糕,因为上下不调、内外不调。如果节卦六爻全变,亦即身体每个关节都错位,那就是火山旅,失时失位失势,飘飘荡荡,这时性命堪忧。

任何“节”的地方,用久了难免松套、易位,人的骨头也是如此,因为它不是一体成型的,刚开始可能很稳,用久了就会有点儿松,然后这里就可能形成一个破解点…
节卦的卦辞很有意思:节。亨。苦节不可贞。郑重提醒,“苦节”是不对的,这是最重要的提醒。如果做到了“节”,身体状况、制度规范,一切井井有条,一定是亨通的!

易经河图洛书及八卦与人体经络对应关系

八经卦就是奇经八脉,《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真实反映,它是人体经络的结构方程式。
督脉为乾,主持元阳,主一身阳气,为阳脉之海,统帅阳经。
任脉为坤,主持元阴,主一身阴气,为阴脉之海,统帅阴经。
冲脉为坎,主一身阴血,但有一点元阳居其中。
带脉为离,系腰身一周,内系胞宫为阴,外系筋脉,主一身强力,故二阳在外。
阳跷脉为震,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阳入于阴,故多一阴。
阴跷脉为巽,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阴入于阳,故多一阳。
阳维为兑,阳维维于六阳经,故有二阳。
阴维为艮,阴维维于六阴经,故有二阴。

人体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督脉穴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二、任脉循行图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易经象数与人体的关系

(一)五脏的生理、病理与八卦象数疗法

1、 心

心,离卦,象火,数3,属火。

心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主血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主要靠心气的推动,故有“气行血亦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心与血脉相互关联,而面部血脉又较为充盈,所以心气的盛衰,血脉的盈亏变化,可以从脉象和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血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则脉象空虚,可出现脉象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晄白等。若遇此类病症,在象数配方时,应以补益心气为主。常可配方为650。以补肾阳助心气。(650虽为水生木,然肝肾同源,又5为阳木,故实为振奋肾阳。)因脏腑之气源于肾,故肾阳振奋,可助心气。如此配方,往往优于直接补益心脏之气。

藏神 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指大脑的功能,但中医学认为与五脏有关,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为此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心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甚或出现精神失常等。上述病症,在一般情况下以健脾安神为主,象数配方为30·80。方中3为离卦,主心;8为坤卦,主脾,又30·80分别为二元中。其补泻之效不著,可振奋所取象数本脏腑之气。故30·80可振心、脾之脏,健脾安神。

开窍于舌 开窍是指机体同内脏器官与其外部器官或组织的联系。内脏器官的机能状态如何,常通过某外部器官反映出来。心的疾病常反映在舌上。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或心阴虚时,则舌质红,甚则舌体糜烂等。故有“心开窍于舌”及“舌为心之苗”之说。如出现心血不足,而见舌质淡白,伴有心慌心悸等症,可取象数配方为430。以振奋肝脏补心血。方中4为震卦,主肝,肝主藏血,属木,3为离卦,主心,属火,故430为震木生离火3,以补心血。

汗为心之液

汗是津液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发汗过多,容易伤筋耗血;反之津亏血少的病人,汗源不足,便不宜发汗。所以古人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附]心包

心包,离卦,象火,数3,属火。

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与六腑的三焦相表里.



2、 肺

肺,兑卦,象泽,数2,属金。

肺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

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即指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

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宗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肺朝百脉”,宗气又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温煦四肢百骸和维持它们正常生理活动。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若肺气不足,则出现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以及语言低微,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之症状。这种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以补肺气为主,象数配方为820。方中8为坤卦,主脾,属土;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820为脾土生肺金,即母之气补子之虚。

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是布散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肺气不得宣发而壅滞,则可见到胸满、鼻塞、咳喘等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一般振奋本脏宣发之能,佐以健脾,可配方为2000·8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2后加三个0,可强化振奋本脏的功能;8为坤卦,主脾,属土,可振脾脏佐以肺气。

皮毛位于体表,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肺主皮毛,是指肺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予皮毛,以温养皮毛,抗御外邪的侵袭。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肺气虚则,皮肤腠理不固,易受风寒,感冒,易汗等,如临床常见的风疹,即皮肤腠理不固不能抵御风寒(热)之邪所为。此症象数疗法常可配方为2000,以振奋本脏之气。又“肺主皮毛”故取本脏之象数2,以宣散外邪,助其卫外功能。

主肃降 通调水道肃降,就是清肃下降。所谓肃降就是肺气的不断下降,导致上焦的水液亦不断下输,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如果肺气不得清肃,便有碍于下降,可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肺气上逆’之症;同时还会使水液不能下输于膀胱,而出现痰饮、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水液输布不利的病症。

宣发与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宣降正常,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调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咳嗽、喘息、胸闷胁胀等“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症。其病症象数配方亦可同上述之2000·80。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宣肺气而能发汗,降肺气而能利尿,都是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所谓气行水行,气止水止,正是说明了通调水道是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如若肺失肃降宣发而致小便不利,水肿等,象数疗法可用振奋本脏之气,以利肃降,并佐以温通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可配方为2000·6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2000可振奋本脏之气,以促肃降。6为坎卦,主肾,属水,60以鼓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又2与6为金生水之关系,两脏相合以促水液代谢。 ‘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通道,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呼吸顺利,鼻的嗅觉才能正常,所以说:“鼻为肺之窍”。鼻又常是外邪犯肺的通路,肺受外邪侵犯,肺气不宣,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等,如若风寒引起,一般可配象数70或07。7为艮卦,主胃,属阳土,又属阳明经,其经夹鼻上行,故为循经取数,温经散寒等。

3、 脾

脾,坤卦,象地,数8,属土。

脾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胃相表里。

主运化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通过脾气来完成的。

运化水谷精微,主要是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物质和水液的功能,脾的功能健全时,摄进的食物才能化为血液和其它精华物质并输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器官和组织中去,以营养全身。若脾虚运化失职,水谷就不能很好地运化,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以及浮肿等症状,中医称’脾失健运”。其象数配方一般为380。方中3为离卦,主心,属火;8为坤卦,主脾,属土。此方为火生土,即以母之气补子之虚。

运化水湿脾性喜燥恶湿。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即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输分布于周身各器官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代谢后不需要的水液则经肾、膀胱排出。如果脾的这种功能失调,则脾为湿所困,出现头重、体沉、腹胀满,大便溏泻等症状。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这种水液输布及其代谢的过程,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相互协调而完成的,故临床上遇到脾为湿邪所困而出现的头重、体沉、腹胀满、腹泻、水肿等症状时,象数疗法中,在健脾利湿之时,常配用肺、肾二脏的象数,可配方为650·30·820。方中6为坎卦,主肾,属水;5为巽卦主胆,属阳木,又肝胆相表里,“肝肾同源”,故650善振肾阳,力驱阴邪。3为离卦,属火,有温煦之效,故可益脾阳;8为脾土,2为兑卦,肺金,820可泻脾湿,振脾阳,助肺气,利肃降;故650·30·820以温肾,振脾阳,运化水湿。

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管辖的意思。

脾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这种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除了“气为血帅”的原因外,与脾气主升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脾不统血”的出血症,也即是“气不摄血”的结果。如若脾不统血而见便血、崩漏、紫斑等,应以健脾统血为主,其象数配方为380·20。方中380健脾益气;2为兑卦,为肺金,20可振肺气以佐脾气,故380·20健脾统血;亦可只取380等。

主肌肉,四肢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和统摄的功能,使全身的肌肉才能得到充分营养,从而维持正常功能。所以脾脏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必然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衰萎。

人体四肢的正常功能活动,与脾气密切相关。脾气健旺,清阳之气布流全身;输送营养充足时,则肌肉丰满,四肢轻灵有力。反之如果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必致肌肉萎软,四肢倦怠无力等;此种症状常用以缓补脾气的方法治疗。其象数配方为80·20·650等。方中80可振奋脾脏,20以鼓动肺气,650善振肾阳以佐助脾运。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旺,口唇红润光泽,食欲良好,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脾气不足”,则口唇萎黄.食欲改变或口味异常等。临床常以健脾运化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820。方中8为坤土,为脾;2为兑金,主肺;故820虽为土生金,貌似泻脾,但肺主一身之气;故仍不失健脾运化。

4、 肝

肝,震卦,象雷,数4,属阴木。

肝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肝胆相表里。

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各部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当人体休息时,肌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减少,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人体活动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增加,肝脏就排出贮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肝脏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与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关系密切。如肝血不足常可出现视物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等。临床上常以补肝血为主,其象数配方可为640或40。方中640为肾水生肝木,又因肝肾同源,故可为肝肾同补。以滋阴补血为主。40振奋本脏之气,以助肝藏血功能。

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是和肝气“喜条达”的性质分不开的。肝主疏泄,主要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气机,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肝主疏泄功能,直接影响于气机的调畅。如肝气不疏,可见郁郁不乐,沉闷欲哭,月经不调以及影响脾胃功能等。临床常以调畅肝气之法,象数配方可为430·20。方中4为肝木,3为离火,430可疏泄肝气以安神;2为兑卦,肺金。可主一身之气,故可佐以肝气的条达。

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肝之所以主筋,主要因为全身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为此人体肢节的运动,虽是筋的作用,但都关系于肝血的盛衰。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即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或屈伸不利等;若邪热劫津,伤津耗血,血不荣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其肝血不足之症,一般情况下,其象数配方为640或40(方义同前)。

肝血的盛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所以也可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则变形而易脆裂。

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运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内在联系,但主要的是肝。因肝主藏血,其经脉又连于目系,古人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火上炎则眼红肿;肝血不足,则眼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等。在象数疗法中,肝火上炎而致眼睛红肿者,一般可配方为003。其中3为离卦,主眼,属火。00为偶数,为阴;又,0位于象数前偏阴,故可起水克火之效。如若肝血不足引起眼睛干涩等,在象数配方中,一可配方为640补肝血,二可取650补肝血。前者一般用于阴虚者,后者一般用于阴阳俱虚者。

5、 肾

肾,坎卦,象水,数6,属水。

肾位于腹腔腰部,左右各一,与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

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藏于肾,但必须有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才能发挥其作用。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即为肾气。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故有“肾有先天之本”之说。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的精气逐渐充盈,发育到青春期,产生一种“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而消失,形体也逐渐衰老。

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肾阴又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但由于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肾中之命门火,与肾阳基本相同。肾阴与肾阳在人体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即产生肾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如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遗精等,则为阴虚阳亢之证;是肾阴虚少,不足以制阳之故,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40。6为坎水,为肾,4为震木,为肝;又“肝肾同源”,故640滋阴潜阳。又如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等,则属肾阳虚衰,温煦和生化功能不足所致,常以振奋肾阳为主,象数配方,一般可为20·650。方中6为坎卦,主肾;5为巽卦,属阳木,临床可见650善振肾阳,20为兑金生肾水,助肾气。

主水 肾本为水脏,它所藏的精,固属于水之一种,而机体不断代谢的水液,主要靠肾中阳气的作用完成的。水液自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通调而下归于肾以后,通过肾阳的气化而分清浊,清者复归于肺,输布于各个脏器,浊者注入膀胱而输出体外。如此反复循环,维持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而导致疾病,如小便短少,全身浮肿等;在象数疗法中,常以补益肾阳,健脾化湿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50·3820等。方中650其意同前,3820为火生土,土生金;其火生土可振脾,土生金,可助一身之气,3820可健脾益气,又机体的水液代谢虽责于肺脾肾,但与其它之脏也有密切关系,故650·3820中五脏象数俱全,但以肺、脾、肾为主。

主纳气 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脏,所以有“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之说。这种肾主纳气的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意义。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的喘息病症。临床常以补肾纳气,其象数配方一般为260·50。为兑金生肾水,加50以佐肾气。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主骨生髓,也是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方面。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如果骨髓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肾的先天之精不足所致,又如骨髓空虚亦会出现腰膝酸软,甚至脚痿不能行动等。肾即能生髓主骨,而“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亦赖于肾精的充养,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

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说“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是主持精神思维活动,故又称元神之府。因脑髓有赖肾精的不断生化,所以脑主人体的精神活动。若肾精不足,还可出现头晕、健忘、失眠、思维迟钝等。

精与血,互为资生,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故发有“血余”之称,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其生机根于肾气。故发为肾之外候,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上述之肾精亏少所致之病症,象数配方多以20·650·30·80为常用。其6为坎水,为肾,5为巽木,善佐阳气,又助肝阴(胆与肝相表里)。3为离火,主心,心主血脉。8为坤土,气血生化之源。2为兑金,以鼓肺气,司一身之气,以利脾肾气化。故虽以补肾精为主,但需其它脏器的辅佐才能利于滋补肾精,因五脏之间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同时亦可适当配用有关的药物。

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如果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其象数配方亦可取20·650·30·80。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前阴有排尿和生殖 的作用。后阴有排泄粪便的功能。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要依赖肾阳的气化,而人体生殖机能又为肾所主,故尿频、阳痿等症多由肾阳的不足所致。大便的排泄也要受到肾阳温煦的影响。故肾阳不足可引起阴虚火旺而大便秘结,又可因脾肾阳虚而大便溏泄等。凡由肾阳虚所致之二便不畅,阳痿等症。象数配方多以650·30·820为主,以补肾阳,益脾气。此方中30单独为一个元,以缓其助脾阳之急所为。

(二)六腑的生理、病理与八卦象数疗法

1、胆

胆,巽卦,象风,数5,属阳木。

胆位于腹腔上部,附于肝,内藏精汁(胆汁)。胆汁注入肠中,有促进食物的消化作用。肝病可以影响胆,胆病也可以影响肝。胆病多见胆汁上逆的口苦、胁痛、口吐黄水以及胆液外溢的一身面目发黄等症。象数疗法中,多以利胆之法;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50·820。其50可利本腑胆之气,820可振脾阳,益肺气,可强化利胆之效。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它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或糟粕,与其它五腑有所不同,故又把它归于“奇恒之腑”。

2、胃

胃,艮卦,象山,数7,属阳土。

胃位于腹腔上部,膈之下,上接食道,下接小肠,其上口为贲门,即上脘,下口为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个部位统称“胃脘”。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故胃有“水谷之海”之称。容纳胃中的食物,经过胃气腐食消磨,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则由脾运化至全身,以营养各器官组织。由于人体后天营养的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所以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此临床诊断治疗,都十分重视脾胃之气的盛衰。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以此作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方面。

胃喜润恶燥。胃病易产生胃火而伤津。伤津则口干,喜饮、舌苔黄厚等。象数疗法中,常可配方为007·04,以和胃疏肝生津。4为震木,主肝,7为艮土.主胃,4与7配用可疏肝和胃,又,0位于象数之前,偏阴,有滋阴之效,又,艮土7前有两个0,为偶数,为阴,故007·04不仅和胃疏肝,兼有偏阴之力。

3、 小肠

小肠,离卦,象火,数3,属火。 ’

小肠位于腹腔,上接胃,下通大肠。

小肠的功能是分别清浊。小肠上接于胃,接受胃中传化来的水谷,作进一步消化,并把它分成清浊两部分。清者为水谷精微,浊者为糟粕。清者由脾转输到周身,浊者通过阑门下注于大肠,无用的水液渗入膀胱。小肠的这种功能,《素问》称为“受盛化物”。由于小肠能分别清浊,所以小肠有病,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有出现小便的异常。如小肠热盛,小便短、赤、涩、痛等,象数配方一般可为:0002·03,方中2为兑卦,主肺,肺主肃降,通调水道,同时尿道口之疾为兑卦,三个0强化其效,位于2前偏阴以防利水之过而伤阴。3为离卦,主心,心与小肠互为表里,03可泻心火,以清小肠之热。

4、 大肠

大肠,乾卦,象天,数1,属金。

大肠位于腹腔,上接小肠,下端终于肛门。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内容物,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后,使之变化成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大肠有病,可见传导失常的种种病变:如大肠虚不能吸收水分则有肠鸣、大便溏泻等症;大肠实热,热灼津亏而见大便秘结之症。在象数疗法中,如前者大便溏泻之症,以振肺气,温通肾阳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为20·650;2为兑卦、属金主肺,主一身之气;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20以促大肠气化。650振肾阳,温大肠,使其功能正常。后者由大肠实热津亏而致大便秘结者,一般可配方为80·160·40。8为坤卦,为腹,取之以调腹部气机,160中,1为乾金,为大肠,6为坎水,为肾,160为金生水,泻其大肠热邪;4为震木肝,可通畅气机,故80·160·40泻其大肠实热,以畅气机而通便。

5、 膀胱

膀胱,坎卦,象水,数6,属水。

膀胱位于下腹部,是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蒸化水津,贮尿排尿的作用。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津液必须通过下焦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若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出现尿闭、尿潴留等小便不利之症。此症象数疗法多以振奋肾阳,促膀胱气化,象数配方一般可为2000·650。2为肺金,以司全身气机,650温通肾阳以利膀胱气化。若膀胱失其约束,则可出现尿多、小便不禁等,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0,以振肾气,利膀胱气化之效。

6、 三焦

三焦,离卦,象火,数3,属火。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从部位来说,上焦指胸膈以上,中焦指膈下到脐上的一段,脐部以下都是下焦。从内脏来说,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运行原气的通路。有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原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发源于肾,藏于脐下,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周身。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为此三焦关系着水谷精微以及水液代谢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的全过程。

(附一)脑

脑为奇恒之腑,位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古人有“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之说。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对脑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把有关脑的生理病理多分别归属五脏,如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肝藏魂,主怒;肾藏志,主恐等。

(附二)女子胞

女子胞又名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有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它和肾脏及冲、任脉的关系最密切。

总之,中医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方面的概念。每个脏腑不仅有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而且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也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密切关系。如五行学说中介绍的脏腑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资生、助长,相互制约、克制}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这种脏腑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克乘侮的关系,在象数疗法辨证治中,可贯穿始终。

五脏六腑位置的深浅和阴阳表里关系一般来说,五脏在里,属阴,六腑在五脏之外,属阳。各脏腑又有相对的表里关系。

易经day3—八卦的身体取象、家庭取象和八卦功能

一、身体取象

乾为首,兑为口,离为目,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艮为手,坤为腹。

二、家庭取象

原则:以少胜多

乾为父,兑为少女,离为中女,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坤为母

三、八卦的功能

乾为天,健也;兑为泽,说(悦)也;离为火,丽也;震为雷,动也;巽为风,入也;坎为水,陷也;艮为山,止也;坤为地,顺也。

易经老人活到94岁好吗

导语:《易经》在人生这个大方面告诉我们了很多做人之道,而且他还是一个可以算命的书。比如你可以活到多少岁在他里边都有规律可循,那么人的寿命可以活到多少呢?古代帝王通过炼丹等方法想要使自己长寿,但《易经》中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生命周期。

古代生活水平低,平均寿命也很低
在中国古代,由于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吃不饱喝不足。主要是医疗设施不够好,人得了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这样年复一年不知道哪次的疾病缠身治不好就会挂了。所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都是很低的,易经就从这些方面分析了我们的身体状况。
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如果一个人活到了40多岁都算是到了晚年了。古代帝王都想要得到长生不老的秘方,古代帝王征战四方,都想永远扩张自己的领土,完成自己统一全国的霸业,可是由于生命有限,只能放弃自己的目标。

所以他们一生都在研究怎样长生,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统一了中国大部分的土地,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帝王,可是他也不想就这样终结自己的一生,无奈自己也没有办法,天命难违。最终秦始皇只能让自己住在一个自己修建的秦始皇陵中,来让自己享受到自己的人生成就,来继续自己的大一统人生。
除了秦始皇,也有很多帝王在寻找着长生不老的方子,有炼丹的,也有养生的。明朝的明世宗朱厚熜在自幼就喜欢炼丹,当时给他说秘方的人也很多,不断有给他进献秘方的人。
这里边就有种“红铅”的炼法比较让人相信,用月经与药粉拌和,这样就被炼成了辰砂。据说这个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是却不能达到让人长生不老的地步,所以说古人那套长生不老的秘诀还是不可信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寿命的延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也不断进步,这也就让更多的人免受疾病的折磨,免受死亡的折磨,所以人们的平均年龄在如今都可以轻松达到70岁。现在寿命达到100岁的百岁老人都已经是数不胜数了。
他们不仅仅有养生健身之道,还有饮食方面的科学性,一部综艺节目中有一位百岁老人分享了她的长寿秘诀,每天都要喝豆浆,豆浆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她的子女对她也是照顾得很好,很是孝顺,每天都会不嫌麻烦地给她打豆浆喝。
就这样老人的晚年也没有得过啥大病,只要老人没有大病就不太可能会死去,因为人在老年往往是抵抗力非常低下,只要是有了疾病身体状况就会急速下降,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陨落一个生命。
科学告诉我们人身体的循环是有规律的,奥地利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体的细胞再生周期大概在25天左右,人的体力波动以23天一循环,一波动,又有奥地利科学家发现了人的身体器官是有节律循环的。
“生物钟”的发现和易经中的看脸,让我们更好地探索长寿的秘密
这个循环就像一个钟表,所以科学家就叫这个节律周期为“生物钟”,因此“生物钟”这个概念就被第一次提出来了,一个人能活多久,就看这个人的生物钟就可以看出来了,看它生物钟循环了多少次就可以了。
美国科学家也研究发现了人这一生的细胞大概会分裂50次,如果自己的细胞分裂完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寿命得到终结,一个细胞的生命周期大概是2.5天,但是这样算的话,一个人的正常寿命可以达到150岁,可是很少有人可以活到150岁,那这是为何呢?
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多种因素让人的细胞在分裂到30次左右的时候就会停止分裂,导致生命的终结,关于分裂停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身体劳累,也有晚年的疾病,还有心情的波动等等一系列原因。
而易经中看人是不是长寿就可以通过他的外貌看出来,首先可以看他的人中,如果一个人的脸中长,那他就有长寿的潜质。还有就是看一个人的耳垂,耳垂越大越饱满也就说明这个人有精神,有活力,这样也就了解说明了这个人免疫力肯定很好,那这个人也就有了长寿的潜质。
世间都说: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这句话说得一点不为过。何况《易经》在中国,本就是“文化之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说,读懂了《易经》,便是读懂了中国人的根!
《易经》中有很多哲理,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人生、事业、学习、生活。
所以,为了人生多点智慧,早点读懂《易经》,才能更好把握未来!可以学习到古人的伟大智慧,让你受益终生!可以买来自己阅读或者送礼,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这就把人的年龄每十年一个周期分开了,还有一句话在易经中是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也是人生的两个大关。不好过去,过去了就好,大富大贵,过不去就是一个大坎了。

易经,人死可以投胎吗?

你所在的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学校,即使开办一所专门教易经的学校,在那的学生也只能听到一家之言,不免以偏概全。而易经是常解常新,无有定式的,随着一个人阅历的丰富、心智的成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易经中有句话“藏诸用”,也就是说它是寓藏与百姓日用之中,就在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不必远求,只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显矣。”易经研读确实需要悟性,但这个悟性绝对不是空想,所以还是那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易经不一定要看那本书,用汪国维的话来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有字之书,难免有局限,无字之书方为大书。祝您成功!不要在去拜金银铜铁泥巴做的偶像了, 这是印度人释迦摩尼的一套人本主义轮回观的思想,是人理性下产生的一个寻找真理和生命的思想产品,是小于人的。 更不要为此而耗费自己的大好时光, 封闭自己的思想系统,看看印度那些佛的思想带给印度永远无法有科学成就的国家,佛也好,菩萨也好都是人寻找神,他们连自己都不能救自己, 焉能就你呢,何况佛说,佛渡有缘人,因此是很有限的。是强加自己的在有限的环境来强行制造一个无限的假象,一个个的调入撒旦的坑里面。就是用扩音器也没有用,那不是靠念经求的,真正的信仰是神来找人的。 耶稣爱你赐福你大部分和横死除外(大部分和横死投不了胎,孤魂野鬼,还要每7天重复死前情景一次,就是重新体验一下死的过程,所以是非常痛苦的。),修佛修得好的人死后会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善之人会立即升天上,大恶之人会立即下地狱,而对一般人来说则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人去世是这样的,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脚心发热:地狱
膝盖发热:畜生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胸口发热:人道
眉心发热:天道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阿弥陀佛!
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
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
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亡者的心,即能觉知,使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佛号,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最好随著念佛的录音带念佛,心中兼想,求佛慈悲摄受,亲垂接引。念佛声不要间断,要能使病人的神识,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方能感应佛的愿力,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在病房助念佛号,注意不要扰及其他病人。
欢迎各方贤达仁者,广结净缘,辗转流传,使现在未来人人受益,功德无量,福慧无量,祖先皆获超升,子孙贤孝仁慈

《易经》与人类生命觉醒的密码

《易经》是至简的大智慧,
其中隐含着生命的终极密码。

易经从人与宇宙自然的和谐关系中,

揭示了生命获得最高生存质量的秘密,

为迷失的现代人指出了生命的方向。

卦就是场,所有的事情都是场里的能量汇集发生的。熟悉了卦,就知道将要发生的事。(卦,第一感是人的灵的反应;第二感是智力体的反应;第三是肉体的反应)

人的阴阳场和环境的阴阳场是一体的存在,天地的生气即阴阳,而这生气到底是什么?

1、思维是能量,思维力强的能量就朝她聚集,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现化成物质形式,也就是人们说的好风水。

2、人的思维、意念与漂浮在空间的能量结合,导致物质事物的出现。要想有好事出现,你就真心地说出好的念头,同类相吸,相同频率的能量就被吸引到一起。

3、宇宙能量是个巨大复制机,你发出一个指令,它就为你复制(生命人寿)你的真心可以和宇宙能量场沟通,你一定要来真正真心的东西,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4、生命的核心——“一”,就是生气,天地的生机,令万物生生不息。生气就是财气!盛行了数千年的风水,一切的努力都围绕这如何得生气。

5、我们人体是由肉体和精神体两大系统组成,在肉体的五脏外,人的精神还有五个藏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我们的元神、元气、元神修养好了可以长生!

6、我们的肉体靠物质的食粮维系生存,精神体靠宇宙的生气维系。人体的14条主脉上有384个主要的穴位,天地的生气从穴位沿经络传导给五藏神。(外面的精神体吃天地的生气吃得好,人就要健康聪明,智慧过人,料事如神,心想事成,就会大富大贵;精神体吃不饱生气的人,没精打采,有气无力,生命能量级低一定是贫困交加。)

7、采集宇宙的生气、能量补养元神、元气的同时,由于这种生气中带有宇宙的全息,丰富的信息,人也就可以感应到超越时空的、未来将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俗话说的元神出窍,开天眼。把人提升到更高的能量世界,进入多维空间。

1、爱是普通人进入“一”的方便途径,那个“一”的场是泰,是通过把人的心灵、肉体的气脉都打通,真爱的能量十分巨大,引来旋风一样的能量场,把人体小的病场破坏了,也就帮助人除了病根。

2、在爱中如何做就可以走入“一”的神性之门呢?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应该存在,只有爱存在。要变成那个爱。爱抚你的爱人,要变成那个爱抚。吻,但是不要成为吻者,或是那个被吻的,要成为那个吻。完全忘掉再叫我,将再叫我融入行动里,深深进入那个行动,深入到那个行动者不存在。

3、“一”的境界是生命的核心。

4、生理的发泄,只是一般的性;而神圣的性,则是没有性欲的念头,只是借助性行为对生命的深度探索。

5、大爱是长生不老药。

6、泰卦是生命的理想境界,是富足的生命。

1、阴阳

①阴阳是《易经》的核心,也是风水的关键。

②阴阳场的布置,才是根本(一般讲门、主、灶)

③住宅背后有靠山,前面有流水,山水可以藏风聚气,在这个环境里居住,就可以享尽天地生气,山水也是对阴阳。

④财位:大门的对角

2、命相

①住宅的卦位最好与主人的本命卦一致。

②同卦就是同场,相同的能量加在一起,就有加强的作用。

③所谓的吉,就是针对特定的卦位,处于生气的上升状态的位置;所谓的凶,就是生气下降的位置。

④厕所放在东南的五鬼位,用以毒攻毒的手法避凶。

3、预警疾病和死亡

① 每个属相,都有三个难关要过;如果三个难关,生命的三个坎儿合一的时候,往往就是上天说拿命来的时候,也就是人的寿数的大限所至。

②风水学里有一个忌讳叫对冲煞,就是来自对面方向直冲过来的能量的伤害。如果你的身体非常健康,内场非常好,天体转来的伤害的能量你可以抵抗过去,抗过去了,就是躲过去了。否则。。。

4、 人必须尊重自然

① 所有的事情都是人的内场与自然宇宙的外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真修行,可以净化人身内在场,进而影响外在场,即能改变命运!)

② 学了《易经》的人就会明白,没有纯粹的偶然,一切偶然的事情背后都是必然。

③自然宇宙能量场是控制我们人类生命的主宰。(即有宇宙主、上帝、真主、佛、太上老君等不同称谓,主体自然宇宙能量场是有生命的,冥冥中控制着一切!)

④风水,就是人们在选择住宅时,如果让自己生命能量场,与自然宇宙外场和谐衔接。

1、运气是宇宙能量场决定的

①宇宙能量场才是万物的主宰,操控着一切。宇宙能量的兴衰变化,决定着人的运气的兴衰。

②而在四季,人的运气也随着季节变化,发生了一个由盛到衰,再由衰到盛的循环。

③在每个季节里,五行分别处于旺、相、休、囚、死五个不同的状态

④当排出某时的“旺、相、休、囚、死”后,在根据某事某人的生肖属命,判定他所属的状态,配以星象开合,阴阳流变,进行深入推导,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结论。

2、 个人场的好坏也影响运气

① 母子连心,说的也是母子连场,通过一个爱的心念,母子的场就相通了。

② 场坏了才有坏事发生。

3、 好运来自生气

① 顺天则生,逆天必亡

② 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场作用的结果,人的运气也不例外。

③ 风水讲的就是人如很顺应大自然的场,而顺应则上升,就是走好运的时候

4、 运程推算的是天体运动

① 看一个人的运气,其实是看天体在某一状态所形成的特定的场,以及这个场给这个人带来的影响。(所以道教观天象,可以知祸福!踏罡步斗等可以转运!就是熟知北斗七星等天体星座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磁场影响力)

②人的运气,是自然外场与内场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外场处于主导地位。

③ 生物钟是指生命、生命对外界周期性影响的一种节律性应答反映。

5、 大运小运的算法

① 一个大运60年,每60年中又分成3个小运,20年一小运

② 人的运气是宇宙能量场作用的结果,是“天” 定的。

人的运气是宇宙能量场作用的结果,是“天” 定的。

③ 星体的运转,在正中的星体起主导作用,与这个星体相对应的方位ihe人,就走大旺之运。

④ 本命卦是根据生辰八字起卦的,也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因为算命,实际是算自然场,是一个人呢降生时的场效应。

⑤5年一个轮回,其实是金、木、水、火、土五运各掌管一年的运气。风水轮流转,一是五星轮流,二是5年一个周期,一次重复,一次重复,就是这么个轮流发。

中医是自然宇宙外场与人体内场之间协调的中介,也是人体的解剖系统和藏象系统之间平衡的中介。真正的中医,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人体的自然系统与精神系统的中介(中医就是平衡人体阴阳场)。

1、用场治病的中医

①《易经》的数,对应的是卦,卦对应的是场

②人是宇宙能量场的一部分,人是“小宇宙”,宇宙是“大身”

③抽签很准、很灵。其实,就是你的能量场的反映

④中国的神医用场的感应治病,最高层次的医,是真正用神治病的医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医

2、用“神”治病的中医

①意念专注的自性、灵性、全神化一的场,是人类、宇宙中最健康、能量最大的场!

②能“玩气”的,才是真正的中医

3、风水里的中医

①易为大道,医为小道,医源自易

②风水是《易经》在方位上的具体运用

③先天八卦对疾病的影响最大。因为,人出生时的外场,恰逢五大行星中的对应的那个天体的磁场,这个磁场就会伴随人一生。

④如果你的身心都非常健康,内场非常好,外场的邪气进不来,内外就不相应,你的灾难就可以躲过去

⑤人秉五行之气而生,故与天之五行生死相关

4、《皇帝内经》中的风水

是你自己的心力,使你自己好起来。

1、一念感召

①男女的交合,与当时的时间、空间结合在一起的时空能量场;形成的天、地、人综合的特定的场,新的生命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场幻化出来的。

②她的念力就把她与她所期盼的能量场沟通了, 她和那个能量场变成一体的存在

③《易经》上的每个卦都是一个不同的场

④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量场作用下产生的,与特定的能量场沟通,就可以感应到将要发生的事的先兆

⑤生命由神、气、形三部分组成,形是指肉体,是有形的;而神、气是无形的

⑥夫妻突发病,远在千里外的子女可以感应到,就是生命场在发挥传递消息的作用

⑦奶奶能把孙子一念招来,是因为奶奶的愿望一发出,宇宙中无数的漂浮的能量就在那一声令下聚集。愿望越强烈,能量就招得多、招得快,能量密集地打着团凝聚,终于以有形的形式出现。

2、谁来投胎

①每一个生命都不是“短命”,都经历了多劫的轮回,扮演过多个人生的角色。

②每一个人的灵都是带着前世记忆的,他来这一世的使命就是找到他的真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都是自然的。他生命的密码,是他此生的人生剧本,在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安排好了。(生育婴儿出生时特定时空能量场,很大程度影响一生的命运!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出生前“阿赖耶识”的植入,其中记载的遗传密码也影响人一生)

3、求子习俗,诚恳的力量

①求子的诚恳,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要严格按照计划行事,除了考虑大运小运的生克关系外,还要考虑父母和孩子之间五行的生克关系

②诚恳的能量,汇集成物质形式,得到了肉体的孩子

宇宙是由无形的能量和信息,从混沌无序的状态逐步有序化、复杂化而生成基本粒子,生成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人等有形物。

人是由父精母卵生成合子,合子依据生物进化的模式,逐步发展演化而来的。

如不加以控制,人就会按合子中所带信息,自然完成其顺序,走过生长老死的全部过程。如能利用其中的修复和返还机制,就可以返老还童。

① 美国科学家海弗利克指出,人体细胞的分裂极限是50次,分裂的周期是2.4年,两者相乘,人的寿命本来可以达到120岁

② 人要长生,就要效法日月的运动

③ 日是火,月是水;人身以血气为水,以心神为火。把心火降下来,把气血升上去,人的身体就处于和谐健康的姿态,保持长久,人就长寿。

1、 用意念操控能量

① 小周天是普遍的提升和转化能量的手段

2、 保护能量的回春术

① 入静、断念、意念对性腺系统的控制,用以保护能量

② 海底穴可以阻塞能量遗漏的路径

③ 生孩子是女人不老的秘方之一

3、 性腺是恢复青春的原动力

① 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都依赖于性能量

②性腺具有神圣的创造能力和组织生命的能力,是回复青春的原动力

4、 能量决定人的寿命

① 当您与一个比您的能量水准低的人接触时,您的能量就会流失

② 睡眠可以使人的子午线出入口放松,宇宙能量才可以通过穴位注入体内,流遍全身经络,深入到每个细胞;然而如果睡眠不好,这个自然充电的过程就会受阻碍,人体能量就不能得到正常补充或恢复。(为了防止能量流失,人体电池必须经常充电;正常的话,人体电池在睡眠中就自动充电了)

③ 性活动常常消耗人体电池,因为性活动引起高度兴奋、紧张。紧张会使所有子午线上的能量进出口关闭,使身体失去接收能量的能力。

④ 人在睡醒后,一睁开眼就开始流失能量

时刻想着“我在”,这个单纯的感觉本身,会创造出一个中心,一个如如不动宁静的中心,一个自我主宰的内在中心,那是一个强大的内在力量。

一个成功的画家,一个成功的演员,以及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内心建立了这个坚强的心灵基石。所以,这个“宁静中心”的建立,是走向成功的第一重要之事!

智慧是一种看破本质,化解难题的能力!

1、 苦根不尽,智慧难开

① 苦难、困难是通往智慧之路的起点

② 六祖慧能,大字不识,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③ 无心,无念,人的精神就处在最大的能量场中

④ 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量场的结果,心力强,调动能量的力量就大;而每吃一次苦,都是在磨练心性、锻炼心力

2、智慧是要行解相应的

3、智慧在随时的觉醒中增长

①只有当你的心静下来,觉醒才变可能

②思考属于过去和未来,当下没有思考,当下只是你在

③大脑做的两件事,或是当下的感受,或是分析思考,大脑在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绝对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4、活在当下

① 守在当下一刻,是接近佛性的最佳捷径

②全然一心,单纯的人容易成功

③ 所谓“一”就是自然,道法自然,“一”就是道

④ 当下一刻,鲜活的感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生死线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