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谁创造的,五行学说的创始人

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源

来源于祭祀顺序。
皇帝最早是祭祀专有词汇,祭皇=祭天,祭帝=祭祖。三皇五帝起初指代的是天地人三才,金木水火土五德。五德也即五行,青帝(木),炎帝(火),黄帝(土),白帝(金),黑帝(水)。
先秦之时信仰驳杂,信仰之争激烈,唯周王有祭天权,诸侯只有祭祖权。周祭祀的是昊天上帝,认为自己是天帝之子,是为周天子。为统一信仰,动作很多,比如搞死齐哀公,制裁齐桓公等,都源于齐国私自祭天,祭祀的是云海八神,云海八神的天地兵三主,对应天地人三皇,兵主为蚩尤。与周的信仰体系格格不入。和齐一样敢于私自祭天的是楚,楚被逼得自称蛮夷,同时楚是最早称王的,你是周王,我是楚王,大家都是王,我不鸟你,甭搞我,你去搞秦穆公,齐桓公他们去吧。
五帝是谁众说纷纭,周是首先将三皇五帝拉落凡间,对应到具体个人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昊天上帝的唯一神性。而秦认为的五帝有青帝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秦随时间推移,复辟自己的信仰体系。祭祖是可以的,秦先试探祭祀白帝少昊,秦认为自己是少昊后裔,祭祀白帝就是祭祖,没毛病;接着祭拜最古老的青帝伏羲,这是人文始祖,同样是祭祖没毛病,最后祭拜炎黄二帝,这是华夏共祖,祭祀同样没毛病。
秦只祭拜四帝,不祭拜黑帝。秦继商制,自比天帝。尚黑,自比黑帝。所以不会自己祭拜自己。自比黑帝,黑帝当然要居中了,所以是金木水火土。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和齐在苏秦的游说下,敢于并称东西二帝,苏秦的口才固然牛逼,实际上秦和齐就是这么擅出幺蛾子。嬴政是第一个敢封自己皇帝称号的,在这之前,顶天的就是称王。之所以他胆这么肥,也和秦的信仰体系有关,要知道皇帝这个称谓,在先秦约等于天地祖宗的意思。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将黑帝定为颛顼。未尝没有恶心秦王的意思。
汉朝继承的周制,自比天子,所以有周天子,大汉天子的说法,但不会有商天子,大秦天子的说法,对商和秦来说,他们就是天,不会自降逼格当天子的。汉朝主祭的是昊天上帝,这个昊天上帝又有不同,刘邦生于楚长于楚,刚开始跟着西楚霸王恰饭,汉王也是项羽封的,他身上有极深的楚风烙印,所以汉祭拜的昊天上帝,是融合了楚国祭祀的东皇太一形象的。同时,对秦统治时已经深入民间的五帝同样祭拜,祭祀黑帝就始于刘邦。此时,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已经形成。1 远古时期,每年10个月,5个季节,
2 一二月 春 木,萌发,,,木生火,
3 三四月 夏 火,温暖 热乎 生命繁茂。。。。火生土
4 五六月 长夏 土,泥土湿润 降雨稳定 运化 饱满。。。。土生金
5 七八月 秋 金,秋高气爽 成熟 收敛 干燥。。。金生水
6 九十月 冬 水,封藏 结冰 凝固 泥土干硬 水源归为溪流泉眼 人猫冬 虫冬眠。。。。水生木
7 对应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8五形的概念,道医从古至今没有变化(曾经大部分医学院歪曲讲解五形,比如说金属能砍伐树木(实际金是收敛克制木的萌发)),只是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应用程度逐渐熟练。
9阴阳五形是东亚文化的根基,由道家几十万分之一的精英人员准确传承下来,(在古代也被称为帝王之术,皇家保密的技术,虽然皇家也不懂也不会用,但是他要垄断保密,比如欧洲老师面相术把人分成肥胖肌肉孱弱三种,新式的用三四种生命基本属性来总结颅面发育规律)
10其实 天干地支 也是这样来的。
祖先擅长归纳总结,发现用这五种性质 可以归纳人眼可见和不可见的万物,
后来星象技术成熟,金木水火土五个星星,距离地球远近不同,通过五形生克原理分析,也影响地球的气候,(根据五形流年星象气候规律,可以判断当年哪种疾病较为流行)
太阳系5大行星的名字 ,也来自于五形,原因是他们对地球气候影响的属性不同。
医学成熟以后,五形也应用于生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利用五形原理,可以完全的归纳总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理健康和疾病。(某些近代欧洲学派,也有用三型四形来归纳生命的属性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传说中也代表五圣兽,分别是白虎、青龙、麒麟、朱雀和玄武。
青龙是列阵在东,白虎列阵在西,朱雀列阵在南,玄武列阵在北,麒麟位中央。
所以,对应的顺序就是。金在西,木在东,水在中央,火在南,土在北。

五行的顺序应是木火土金水。

来源:

早在春秋时期,道家学者就提出了属性论与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

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 ,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的矛盾统一模式,反映了事物的内部结构关系和整体性。因为在这一时期,《内经》将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对研究和整理古人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五行学说最初是由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其辉煌的哲学思想对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五行学说的本质是认为世界由五个基本物理特征构成:木、火、土、金、水。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和变化是这五个不同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和月亮对十二月来回寒热年运动的相互作用,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年龄和月历,并已发展成为“干支纪年法。“五行生克立法是五行盛克学说的有机结合,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木,具有萌芽和闪耀的特点,属于东方。火,热,向上的特点,属于南方。土,属于中央,具有长养和化育的特点。金以其安静、收杀的特点,属于西方。水,具有冷,向下的特点,属于北方。

参考资料:五行——百度百科

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是对的吗

五行相生的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问一下谁发明的五行,是人们传说中的鬼谷子吗。

不是的,相传是李老君定五行,发明五行和鬼谷子是没有关系的,最早应该在五帝尧舜时期就有了五行。
五行学说的发源地没有考证,甲骨文中也没有有关五行的文字。但当代的学者都倾向于产生在河北,北京这一代的文化如黄帝和伏羲这一时代。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已有考证。
蔡墨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不是鬼谷子。
五行记载,最早见于《尚书 洪范篇》。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的时候,箕子对答说九种治国方略,其中第一就是五行,关于五行的原文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到五行实际上是五种力量,不是五种物质,而且五行也有对应的味道,后人不断发展五行学说,也就是形成了今天的五行学说。
不少学者认为五行应该源自《洛书》。不过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孔子整理的《尚书》。鬼谷子此人很难考证,但是如果说孙膑和庞涓是他的弟子的话,这个人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也就是说孔子应该比鬼谷子还要早一些,如此一来,这个理论应该就不是鬼谷子创立的。
不过《鬼谷子》一书阴符经中,论及了不少五行方面的知识,不过从成书年代来说,不是最早,但是在当时来说,对五行论述却比较详细。

五行是谁发明的

金、木、水、火、土——即五行,与五行相对应的尚有五色红、黄、蓝、白、黑、以及五脏心、肝、脾、肺、肾,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易经》并称中国史上三大奇书,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先人们据阴阳五行解说人间世事,推理人之生理、病理的宏篇巨制。据推断可能是汉朝刘向刘歆父子集先人之果编纂而成。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求采纳

五行是谁发明的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求采纳金、木、水、火、土——即五行,与五行相对应的尚有五色红、黄、蓝、白、黑、以及五脏心、肝、脾、肺、肾,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易经》并称中国史上三大奇书,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先人们据阴阳五行解说人间世事,推理人之生理、病理的宏篇巨制。据推断可能是汉朝刘向刘歆父子集先人之果编纂而成。

金木水火土是由哪些古希腊哲学家提出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所谓的五行。
古希腊人提出的是四元素说,用以解释世界的组成。
水元素: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约公元前625-547)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水这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气元素: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546)认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种不明确的无限物质。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进一步解析到基本元素是气,气稀释成了火,浓缩则成了风,风浓缩成了云,云浓缩成了水,水浓缩成了石头,然后由这一切构成了万物。
火元素: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所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土元素及四元素说的形成: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430),综合了前人的看法,再添加“土”,遂有水、气、火、土四元素。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是由于中国古代人对世界认识不足造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水元素: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约公元前625-547)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水这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气元素: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546)认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种不明确的无限物质。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进一步解析到基本元素是气,气稀释成了火,浓缩则成了风,风浓缩成了云,云浓缩成了水,水浓缩成了石头,然后由这一切构成了万物。

火元素: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所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土元素及四元素说的形成: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430),综合了前人的看法,再添加“土”,遂有水、气、火、土四元素。

四元素形象化(象数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将四元素形象化,用几何观点看待,认为组成四元素的原子形状分别是体现其性质的一种正多面体:火原子是最为锐利的正四面体,气原子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正八面体,水是像小球一样滑溜的正二十面体,土是能够堆砌起来的立方体。正多面体共有5种,还剩下一种正十二面体没有元素可与之对应,柏拉图说它是神用来排列天空的星座的。

四元素说的发展: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组成天体的元素与地球不同,是纯粹的“以太”,是第五元素,对应于正十二面体。亚里斯多德在他老师四元素几何化的基础上,将四元素说发展成为一种体系:土最重,组成了地球的核心;水较轻,覆盖在地球的表面;气、火更轻,笼罩着地球或向上飘扬;以太最轻,位于天上,绕着地球运行。这个思想体系有效的支撑了地心说。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