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花瓶,诸葛亮化妆
诸葛亮街亭失守的故事
是“马谡失街亭”。
故事简介: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
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亮攻祁山时不听别人劝阻,执意使用马谡镇守街亭,导致了马谡失了街亭。
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
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
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
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失街亭后的影响:
街亭之战失败,令到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日后蜀汉数次北伐亦未能获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响,而且本次蜀军大败,对本来已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有较大的影响。
本来自刘备征孙权失败,不久逝世后,蜀汉都没有什么侵扰魏蜀边界的行动,曹魏都没有作出什么准备,以为蜀汉已无力侵边;故此当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来时,令朝野震动,更加令三郡叛离。
战后曹魏亦加强了对蜀汉的防卫,包括曹真预计诸葛亮会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守治陈仓城,以致年底诸葛亮进围陈仓时无功而还。及后亦因曹魏多作防备而令北伐难以获得大的成果。
公元228年春(距今1780年左右)诸葛亮五出祁山,率领10万大军北上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然在军事要地街亭(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北约50公里处的拢城镇附近)须派一名大将前去把守,抢占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参谋马谡一再请柬,再而三的请求诸葛亮让他前去守护街亭。然刘备临死前叮嘱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得重用,只适合留在帐中纸上谈兵,考虑到守护街亭的重要性,诸葛亮一再回绝。马谡想,我饱读经书,熟知兵法,总是留在帐中出谋划策。不能冲锋杀敌,五出岐山以来寸功未立,实在没有脸面。夜晚,他满面泪水来到诸葛亮帐中,再次苦苦哀求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愿立下军令状,街亭若失,斩我全家。这一次,诸葛亮动摇了。他没有使用常胜将军赵云,镇北大将魏延,而相信了这个花瓶人物马谡并令他为主将。王平为副将,率领两万五千人马守护街亭。临行前诸葛亮一再嘱咐,要当道下寨。挡住魏军前进的道路,这样攻防皆益,街亭必保。可是到了街亭后,马谡自视清高。坚持把兵囤积在山上,他认为,这样用兵下寨。居高临下,攻如破竹,守如磐石。马谡未听诸葛亮之言,王平之劝。坚持要在山上下寨。然魏国大将张颌切断蜀军的水道,把蜀军包围在山上。蜀军没有水源饮用,不战自乱。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最终被魏军大将张郃所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马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身也用错了人,挥泪斩了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就此诸葛亮第五次北上出祁山伐魏因马谡失街亭而再次失败。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求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娶美女?
诸葛亮不娶美女的理由,据后人分析,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美女是花瓶,也是绊脚石。诸葛亮如果娶一个美女,他也许根本不会跟着刘备走出茅庐。你想想,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刚刚有点动心,那美女老婆一掉眼泪,诸葛亮的那颗怜香惜玉的心还不就碎了?诸葛亮会舍得离开隆中,跟着一穷二白前途未卜的刘备同志闹革命吗?反正是娶了恐龙老婆,离开她的时候,不但不会舍不得,倒还有点解脱之感。
2.假如诸葛亮娶的是美女老婆,美女老婆也同意诸葛亮“外出打工”,自己愿意留守后方。想那诸葛亮长年累月跟着刘备,三年五载都不回家看看,他的美女老婆恐怕很难守得住寂寞。即使美女老婆对各种诱惑有免疫力,但那个时候贼心不死的好色男人如曹操之流多着呢,这些人竞争实力可能还不如诸葛亮十分之一,但烈女怕缠夫,对方有的是时间和美女联络感情,说不定哪天诸葛亮就稀里糊涂地戴上一顶绿帽子。所以,还是娶个丑老婆保险。
3.再退一步说,就算这个美女老婆愿意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也愿意带上她,两人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大可能是离婚。美女就像那娇艳的花朵,需要时常精心地照看,细致地培养,这样她才会“常开不败”。诸葛亮日理万机,为工作鞠躬尽瘁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来陪美女老婆,而美女从小有人宠着捧着,脾气大都不好,久而久之,两人之间摩擦越来越多,最终将会产生裂痕,离婚是迟早的事。诸葛亮是干大事业的,他可不想在生活问题上让人嚼舌头。
4.娶美女的人大多短寿。就拿那时候来说吧,君不见几位娶了美女的先生大都死得早?董卓,被奸夫捅死;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吕布,被属下出卖;孙策,被恐怖分子暗杀;曹操的老爸带着小老婆跑路时被强盗砍死……据科学研究,娶了美女的男人,平均寿命比娶了普通女人的男人短12年。原因是漂亮女人的老公性损耗较大,通俗点说,就是“色多伤身”。此外,漂亮女人的老公心理压力也很大,因为要常常防备别的男人来打老婆的主意,这恐怕是“妻红颜、夫薄命”的重要原因(补充一句,诸葛亮最后操劳过度,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如果他的老婆是美女,他可能45岁都活不过)。
5.美女让人分心,尤其是与高手过招的时候,谁家里有美女老婆,先倒下的准是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部队,能够气定神闲地焚香弹琴使空城计,还不是因为他的老婆丑?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不仅仅是指英雄经受不住美色的考验和诱惑,也指危急时刻,英雄心中最放不下的是最爱的美人。项羽被围时,最忧虑的是他绝色的虞姬,如果是个美女老婆,这时候,诸葛亮心中最牵挂的肯定是她了,只要他的凡心被情丝牵动,脸上的表情就会露馅,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看在眼里,诸葛亮就死定了! 6.美女对老公的事业一般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她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美貌,整天把心思花在化妆购物逛街上,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开发内在才能。而丑女惭愧于先天的不足,用后天的努力打造内功。比如诸葛亮的那个丑老婆喜欢钻研科学技术,搞发明创造,如果没有她,诸葛亮根本不能打那么多胜仗,在五月渡泸,深入南中,七擒孟获的时候就牺牲掉了。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抄他的家?
首先刘禅并没有抄诸葛亮家,只是查看了一下诸葛亮的家产。虽然这也是对诸葛亮的怀疑,但谈不上抄家。其次刘禅因为奸臣的谗言,而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最后当时诸葛亮权力太大,而蜀国国内财政紧张,刘禅想知道,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中饱私囊。所谓的“刘禅抄诸葛亮的家”只是一个误会,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件事。刘禅并没有“抄”诸葛亮的家,不过刘禅确实曾经派人核查过诸葛亮的资产。
这个题目问得有点“过”了,刘禅根本没有抄诸葛亮的家。古代抄家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惩罚措施,一般都是犯了一定大罪的人才会被抄家。如果诸葛亮被抄家的话,也就意味着诸葛亮会背上一项严重的罪名,那么诸葛亮的子孙后代也将背上罪名。
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瞻承袭了诸葛亮的爵位,成为新一任武乡侯。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瞻的仕途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后来,诸葛瞻还娶了公主,仕途上一帆风顺,深得蜀中老百姓爱戴。
其实所谓的“刘禅抄诸葛亮的家”只是一个误会,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件事。刘禅并没有“抄”诸葛亮的家,不过刘禅确实曾经派人核查过诸葛亮的资产。
诸葛亮在世期间,蜀汉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蜀汉政权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裁决。史称: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从公元223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一直掌握着蜀汉的实权,诸葛亮在此期间也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不仅掌握着国家大权,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正直、清廉等的典型模范。诸葛亮被称为是千古贤相的典范,也被称为千古一相。诸葛亮个人品德等方面也非常高尚,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也是一个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的人。
诸葛亮虽然身居高位,掌握蜀汉大权,但是却没有“攒下”多少家资。诸葛亮曾经上表给刘禅说: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
诸葛亮临死之时,也保持了自己清廉一生的品格。诸葛亮遗命要求薄葬,坟冢只要求能容下棺椁,陪葬品就是平时所穿的衣物。
做为大权在握的丞相,家中只有这些资产确实有些“寒酸”。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撺掇下,不相信诸葛亮掌握国家大权这么长时间,真只有这么一点家资。刘禅命人去到诸葛亮家中核查诸葛亮的家资。诸葛亮的家资果然就像诸葛亮上表所说的那样,真的没有多余的家资。
刘禅所派之人一无所获之后,非常震惊,也非常生气。诸葛亮掌权期间,刘禅一方面将大小事务交给诸葛亮,另一方面也对诸葛亮专权有所不满。刘禅觉得诸葛亮专权应该会有一些私心,也不太相信诸葛亮真得那么大公无私。
刘禅派人证实诸葛亮家中确实没有多余家资之后,才彻底意识到诸葛亮真得心中没有杂念,真得只是想辅佐自己北伐中原。诸葛亮确实一个非常难得贤相,是一个真心实意辅佐自己的忠臣。
诸葛亮已经去世,刘禅也彻底掌握了国家大权。刘禅也证实了诸葛亮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之后,刘禅此前对诸葛亮专权的种种不满也随之消失。刘禅对待诸葛亮之子非常不错。
诸葛亮去世之时,诸葛瞻年仅八岁。诸葛瞻十七岁之时,刘禅将公主嫁给了诸葛瞻,封为骑都尉。在古代,迎娶公主绝对是一项非常荣耀的事情。刘禅能将公主嫁给诸葛瞻,足见对诸葛瞻的重视与宠爱。刘禅之所以如此看重诸葛瞻,自然因为诸葛亮的原因。此后,诸葛瞻又被升迁为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等,仕途上一帆风顺!
刘禅“查阅”诸葛亮的家资,厚待了诸葛瞻,算是对自己的错误做出了“弥补”。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君臣的微妙关系。
诸葛亮如此忠心耿耿地对待刘禅和蜀汉政权,一生清廉、无家资,一生处事谨慎,最终也被刘禅怀疑。更不用说那些那么功高震主,又不懂勤勉自俭的功臣。
从诸葛亮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辅命大臣处境的尴尬。比如,霍光这样的辅命大臣没有处理好和皇帝的关系,没有注意防范、教育霍氏子弟,结果遭致家族被诛灭。
古代社会,像诸葛亮这样大权在握的丞相,最后能够得到善终,子孙后代也能得到善终的例子不是太多。能够得到善终,也算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公无私”、“清廉”,最好的回报。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刘禅,你的父亲是一代帝王,你自己是合法的唯一继承人,等你准备接手父亲的遗产时,突然就跳出来一个人,这不让你做,那不让你做,你父亲所有的东西都被别人夺去了,你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你会不会生气?同理,处处受限的刘禅,自然也会想着去扳回一城。
假如从诸葛亮家里搜出来什么大额财物,或者是不该有的盔甲、龙袍、玉玺,那么刘禅就可以把诸葛亮推倒,再把民心收归己有,可惜的是刘禅并无所获,只能把诸葛亮的亲儿子诸葛瞻委以重任,以告慰天下,衬托出自己的明君典范。
01、刘禅在智商上并无问题,反而是聪颖多学但凡看过或者听说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禅的印象基本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许多人都认为是长坂坡时刘备把它摔傻了,蜀国后继无人,才让诸葛亮进行代政,诸葛亮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最后也让刘禅拱手让人了,还诞生出来个“乐不思蜀”的梗,让世人嘲讽。
其实刘禅在正史之中,根本没有被摔过的记载,也没有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的事情。有的就是公元208年,刘备再次在曹操手下吃了败仗,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逃跑,然后赵云把刘禅给救了回来,其中离奇曲折的过程是小说《三国演义》进行夸张化的艺术手法处理。
而刘禅身为刘备的嫡长子,他是拜当时的名师伊籍为师父,精修《左转》,平时刘备也是让他看《六韬》、《韩非子》、《管子》这种治国之策的书,可以说刘禅在学识和这方面是远远优于常人的。
诸葛亮也向刘备夸赞过他“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如果刘禅真是个傻子,诸葛亮断然不会说出这种昧良心的话,他父亲也不会让他看这种治国之书,更不会聘请名师去教导,更是应该求医去治刘禅的脑子。
02、诸葛亮辅政期间,对刘禅压制过狠,功高于主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为了凸显诸葛亮的高贵品质,刘禅干脆被作者写成了个痴呆儿,这样诸葛亮把持蜀汉的各种要务,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不然诸葛亮跟曹操又有何区别?同样都是以丞相之位架空幼帝,同样都是兴师作战,同样都是自设府堂。
但是,现实是刘禅并不傻,反而他很精明,知道自己17岁即位,威望和人脉不足,根本无法与诸葛亮证明对抗,就干脆按照遗诏放权给诸葛亮,让这种能人去兴盛蜀汉。
当诸葛亮北伐失败时,他也是安慰相父,没有多做责怪,更没有像宋高宗赵构那样用12道金牌追回诸葛亮。
身为一个成熟的家,他知道隐忍,知道汉朝初初的“萧规曹随”和“文景之治”,因此他从来没有给诸葛亮拖过后腿。
但是,诸葛亮这边事无巨细,全部都让刘禅按照他的意思来,大臣们开会议事也要去他诸葛亮的丞相府,蜀汉的臣民眼里只有诸葛亮,并没有刘禅。刘禅身为帝王,身为蜀国的一国之君,却连基本的权势都没有,他只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一个花瓶,就算他为了大局表面上隐忍,但是内心里,试问谁又能甘愿受此屈辱呢?
因此,刘禅心里必然是有积怨的,他为了验证诸葛亮是否真的大公无私?为了想办法把民心从诸葛亮身上收归到自己身上,早在诸葛亮病重前,就派人去问了诸葛亮:“陛下问,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应如何自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怕诸葛亮离世之后,他再把职位交接给儿孙,这样继续架空刘禅。诸葛亮也明白刘禅的真实意图,就立马回答道:“我家里有800株桑树,15顷地,足够儿孙们生活了。”其含义就是:请陛下放下,我离世之后,儿孙不会接替我的位置。
等诸葛亮真正离世之后,蜀汉的百姓们都想为他立庙祭祀,这种待遇都是帝王才能享受,刘禅又岂能忍受诸葛亮压自己一辈子,他以“渎而无典、不合礼秩”为由驳回了这个请求。
同时,刘禅又立马派人去查了诸葛亮的家产,看看他是不是心口不一,如果真查出来了什么东西,那么诸葛亮的威望就会消散,他自己就能站起来。结果还真的什么都没有查出来,他只能在公元263年下诏,为诸葛亮立庙(诸葛亮已离世29年)。
03、诸葛亮离世之后,刘禅独掌朝政28年,得以善终如果刘禅真的没有什么才能,那么诸葛亮离世之后,应该会有其他人继续“辅政”,比如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姜维。但是,刘禅是直接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把其功能分散交叉,让大权收拢在自己手里。
刘禅独自掌握朝政期间,制衡之术运用的相当娴熟和巧妙,其休养生息的策略也让蜀汉得以强盛,硬生生的坚持了28年之久。
不过面对碾压级别实力的曹魏,诸葛亮没有办法,刘禅同样也是无力回天,他召集群臣进行商议之后,也是选择了保全大局的投降举动,他牺牲了自己的名声,换来了蜀汉百姓的周全。
最后刘禅也是继续靠恰当的装疯卖傻,让自己得以善终。纵观刘禅的一生,他足足当了41年的帝王,该傻的时候就傻,该聪明的时候绝不含糊,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刘禅,其实并不为过。
这是因为刘禅听信了身边小人的谗言,再加上他本来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自己的权力特别小,所以对诸葛亮宠有怨恨。诸葛亮的后代都在干什么?为什么感觉不出名?
诸葛亮的子孙,不管是亲生的诸葛瞻,还是是过继的诸葛乔,两支都是没名人还缺记载,自然缺乏影响力。最重要的一条是,诸葛亮死得太早,而儿子生得又太迟。其次,蜀国早早被灭了。天才是有限的,所以各领风骚数百年。更何况一条血脉出多个天才,简直难上加难。更何况诸葛亮还有一双殉节而死的子孙诸葛瞻,诸葛尚。还有一个进了《历代神仙道鉴》的女儿诸葛果,说出名说不上,但说碌碌无为也是不合适的。只能说父辈光芒太盛,一个震古烁今的人才,需要天时的加持,单单靠能力也是不够的,所以所谓有名天才父子是很少的,像三苏那种一门三个进唐宋八大家的情况就更少之又少了。诸葛亮早年无子,要了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当自己儿子。才二十五岁就死了。诸葛亮唯一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在绵竹关和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了。诸葛乔死得太早了,诸葛瞻嘛,确实没什么才能,画画写字不错。加了那么多头衔,也就当个花瓶供起来。诸葛亮在三顾之前都结婚了,和其妻黄氏一直没有儿子,有没有女儿不知道,反正史书没有记载。蜀国的形态迥异于魏、吴,及后来的晋。从东晋到隋朝,世家豪强一直都非常强劲。其他家族所以能传奇般的人才辈出,不是人有多聪明,而是顽固占据着社会资源,只要根基不除,他们就是政权的合作者。而蜀国不一样,以诸葛亮为首的权臣没有刻意建立庞大家族实力的兴趣,是真正有情怀的家,这是几百年来的一抹亮色。蜀国被魏国灭了。其次,人口基数的问题。孔明就诸葛乔和诸葛瞻俩儿子,诸葛乔早死,诸葛瞻就俩儿子,其中诸葛尚还跟着他爹一起战死了。诸葛乔本来是诸葛瑾的儿子,过继给了孔明,诸葛恪死后,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复为诸葛瑾之后,但是这一支后来没出什么名人。诸葛亮还有一双殉节而死的子孙诸葛瞻,诸葛尚。还有一个进了《历代神仙道鉴》的女儿诸葛果,说出名说不上,但说碌碌无为也是不合适的。只能说父辈光芒太盛,所以所谓有名天才父子是很少的。
黄月英是什么人,《三国演义》里的黄月英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
《三国演义》里的黄月英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就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黄月英,又名黄婉贞,三国时期的女性人物,荆州沔南白水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有才,与从兄黄射并知名。在史书《三国志》中也曾有过对她的记载,并且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 黄月英在三国时归属蜀国,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诸葛果、诸葛乔(养子)之母。她还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但相传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尽管如此,后人对黄月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评价。而作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士诸葛亮的妻子,心中也饱含着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总而言之,黄月英也称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并且在千百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她与诸葛亮的的美丽传说。
黄月英是什么人
黄夫人,本名不详,传说名为黄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1],经日本光荣公司2003年的游戏《真三国无双3》、《三国志9》推广而广为人知)、黄阿丑、黄婉贞。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史称其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却与诸葛亮相当 。并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后世流传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不过史书对她记载很少。三国里的黄月英是真的历史人物吗
是的
她是诸葛亮的老婆,三国时期的一大才女。史书《三国志》有她的记载,并且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也对其进行了描述。黄月英,又名黄婉贞、黄硕,小名阿娇,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三国时期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 少时有才,与从兄黄射并知名。她长得花容月貌,还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公元197——207年(汉献帝建安二年——十二年),诸葛亮准备择偶,黄月英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 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于是黄承彦向诸葛亮提议:“听说你正在择偶,我有一个丑女儿,虽然黄头发黑皮肤,但才能与你匹配”,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娶她,是否会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黄月英和孙权是外国人吗?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
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家。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黄月英是美女,还是丑女﹖
说法不一,有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据 当地人说:“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然而演义传记: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容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韬略近于诸书无所不晓。黄月英与诸葛亮的动人故事
诸葛亮结交的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名叫黄承彦。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隆中武侯祠里有一组木版画展示了这桩著名的婚姻。这就是黄承彦的女儿,名叫“黄月英”。诸葛亮选择一位丑女为妻,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笑谈,就是到今天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人们觉得很奇怪,史书上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加之他学问又大,人品又好,简直是“钻石王老五”。中国人历来讲究“郎才女貌”“英雄美女”,当时的周瑜与小乔、吕布与貂蝉,都是传颂千古的标准姻缘,为什么诸葛亮非要娶一位丑女为妻呢? 据传说,他们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传说这位女士还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 尽管黄月英既聪明又贤惠,但她毕竟长得有点难看。古往今来,总有不少人替诸葛亮感到遗憾。不过,在黄月英的家乡湖北襄樊,当地人为这位才女修建的庙宇里,她可一点也不难看,当地还有关于她的动人故事。 当地人:“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结婚后,诸葛亮突然发现岳父一家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岳父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不过,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就更进一步了。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动向以及当时各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正在密切关注时局、分析时局发展方向的诸葛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三国杀中民间神将神小乔,貂蝉.黄月英等人的技能是什么?
一、神小乔:
1.沉鱼:你受到一点伤害或是失去一点体力,可摸一张牌,每回复一点体力可摸两张牌。
2.落雁:锁定技:你不会成为伤害来源。
3.女贞:限定技:当任意一名男性角色受到伤害或失去体力时,你可以弃掉所有手牌,使该男性角色避免失去体力或受到伤害。
二、貂蝉:
1.离间: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弃置一张牌,令一名男性角色视为对另一名男性角色使用一张决斗。
2.闭月:结束阶段,你可以摸一张牌。
三、黄月英:
1.集智:当你使用普通锦囊牌时,你可以摸一张牌。
2.奇才:锁定技,你使用锦囊牌无距离限制。
扩展资料
黄月英使用普通锦囊在它结算前可以抽一张牌;也就是说使用除乐不思蜀、闪电以及火包中的兵粮寸断以外的其他任何锦囊后,黄月英都可以从牌堆中再摸1张牌。这个技能可以说使月英成为三国杀中爆发力最强也是最依赖人品的英雄之一。
貂蝉的离间无法对女人使用,但由于三国杀武将多为男性,这个技能缺点影响不大。而且常规主只有男性,至少你在三四号位选反貂蝉,这个缺点一般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很多人觉得貂蝉长相偏反大致有这方面的因素。
三国历史里面真的有黄月英这个人吗?他是那里的人?他的智力怎么样
黄月英是诸葛亮妻子啊,我只知道和诸葛亮都是住在荆州地区的,哪里人就搞不清楚,智力很高啊,玩过三国游戏都知道啊,至于为什么不帮诸葛亮的忙,她有帮啊,因为智力高也分很多种啊,而她刚好是发明的智力高,比如木车流马的发明权都给了他老公了,还想怎么样。难道还要帮诸葛亮带兵去杀人,抢地盘啊。那诸葛亮不是变成花瓶了吗?我觉得他们就像是意难忘里面的胜天和丽珠一样,就算是丽珠的什么能力都比胜天强,也不能和老公抢光。只能做背后的女人支持他爱的人。
麻烦采纳,谢谢! 演义(16)是什么人(10)重用许靖 以眩远近 什么意思。请详细做答谢谢。
推荐答案不准确,楼上有资料,《三国志-法正传》,大意是刘备不想重用许靖,法正进言,许靖虽有名无实,但是重用他可以迷惑远近的名士,以示刘备重用人才之心,让天下名士归心刘备。这句话是三国杀中法正发动技能“眩惑”时的台词。至于眩惑这个技能的设计,是源于下面的一段故事:
建安十九年,刘备已破雒城,进围成都十余日,刘璋降。刘备围成都的时候,刘璋的蜀郡太守汝南大牌名士许靖逾城出降,被刘璋发现,但是没有处置他。刘备因此鄙薄许靖的为人,不打算重用他。法正进谏说:“许靖是有名无实的人,此人名声播于全国,如果不重用他,那么天下人就会以为您不礼贤下士。应该对此人加以敬重,这也就是燕昭王厚待郭隗(战国时燕昭王招贤报齐仇,向燕国大臣郭隗问计。郭隗说“请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堂号为“尊贤堂”,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结果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的原因了。”于是刘备以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这就是“重用许靖以眩远近”这句话的出处。 眩,视不明也,使眼花,引申为欺骗的意思。远近,引申为世人。“重用许靖以眩远近”,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通过重用许靖这种做法,来欺骗世人。”(因为世人不一定都了解许靖的人品和能力,但许靖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刘备要是连名气这么大的人都不用,那么世人一定认为刘备不重视人才。刘备自己很清楚许靖这个人不咋的,但为了用他的名气来达到自己招揽贤才的目的,还是给许靖一个大官做,因此可以说是欺骗世人了)
至于“眩惑”二字的出处,源自孙盛对法正的评价: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三国志——法正传》注引孙盛评)眩惑,通俗点讲就是赵本山大叔擅长的“忽悠”
顺便把法正的另一个技能“恩怨”的出处告诉你。法正为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因此发动恩怨技能时,会说“得人恩果千年记/滴水之恩,涌泉以报!(恩);谁敢得罪我?/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怨)”。
如果楼主对法正比较感兴趣,想了解的更多些,可以阅读下下面的文字。
法正, 字:孝直
生年: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卒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籍贯:雍州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
官至:(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
谥号:翼侯
【祖父】法真 【父】法衍 (子)法邈
历史评价:
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华阳国志》)
孙盛: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三国志——法正传》注引孙盛评)
陈寿: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第七评》)
杨戏: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赞法孝直 (《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三国志——法正传》)
陈寿: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三国志——法正传》)
简明历史传记
法正早年投靠刘璋,但既不受重用,又受同事诽谤。在出使拜访过刘备后,暗中与张松策划拥戴刘备,并利用再次出使刘备的机会,私下向刘备提出借机取蜀的计划。并在刘备征蜀过程中准确预测了刘璋不会采用郑度之计。建安十九年刘备成功取蜀,法正被赐予高位,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分析形势,鼓动刘备进攻汉中,并建奇策斩杀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
简明演义传记
法正是贤士法真之子,张松之友。与张松、孟达合谋献益州给刘备。在涪城大会上,与庞统一起策划刺杀刘璋的计划。伐蜀成功后,曾与诸葛亮讨论治法之事。后来任蜀郡太守时公报私仇,听闻诸葛亮向他人的解释后有所收敛。曹刘争汉中时,说服刘备亲征,又受诸葛亮之命助黄忠斩杀夏侯渊。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尚书令
法正大事年表:
[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天下大乱,法正与同乡孟达入蜀避难,投靠刘璋。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7年——207年
过了很长时间,法正才做了新都县令,后来又回成都担任代理军议校尉。既不受重用,又遭到同事的排斥打击。
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结为好友,两人常私下叹息跟随刘璋难有作为。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进驻荆州,张松奉命出使见曹操,归来后向刘璋进言与曹操断绝关系而结交刘备,并推荐法正出使。法正不得已出使前往荆州。
法正归来后,与张松商定一同拥戴刘备。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3年
刘璋听闻曹操将派遣钟繇等往汉中讨伐张鲁,开始恐惧,张松乘机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对付张鲁。
刘璋于是命令法正出使、孟达为副手,带领四千兵卒前往迎请刘备入蜀;法正乘机向刘备提出取蜀策略,刘备表示赞同。于是让孟达留在江陵统率这支军队,让法正回成都覆命。
刘备入蜀,与刘璋在涪城相会,张松通过法正转告刘备,认为应该趁此机会袭击刘璋,刘备不予采纳。
[东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刘备正式伐蜀,其间郑度向刘璋提出坚壁清野的策略。而法正则准确预测刘璋不会采用郑度之计。
[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刘备围攻雒城,诸葛亮与张飞等人从荆州进军攻克西蜀诸县,法正写信给刘璋要求其投降。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刘备平定益州,法正与诸葛亮、张飞、关羽被赏赐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刘备看不起许靖,诸葛亮与法正从不同角度向刘备晓之以理,于是刘备厚待许靖。
法正又说服刘备娶吴夫人。
法正升迁担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在内担任谋主。地位甚高。
法正得势后大肆报复,擅死几个过往曾诋毁他的人。有人去找诸葛亮诉苦,希望抑制法正行为,诸葛亮不予采纳。
法正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五人共同制订《蜀科》。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法正分析形式,建议取汉中。刘备率军攻打汉中,法正也随军前往。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
法正远离蜀郡,诸葛亮于是破格提拔杨洪取代法正担任蜀郡太守职务。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刘备自阳平南渡沔水,沿山向前推进。于定军、兴势作营。适逢夏侯渊率军攻打,法正建议可以乘势击之。于是刘备命黄忠从高处进攻,斩杀夏侯渊。
曹操亲自西征,听闻法正的策略,感叹道:“我就知道刘备是想不出这种计策的,一定是别人所教。”又感叹道:“我以为已经收尽了天下的骄雄,怎么就漏了法正呢?”
刘备与曹操作战,一度兵势不利,但仍不肯后撤;法正施计说服刘备撤退。
刘备称汉中王,让法正担任(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法正逝世,时年四十五岁。刘备因法正之死流泪多日。赐予其子法邈关内侯的爵位。追谥法正为翼侯。
[蜀汉昭烈帝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刘备伐吴惨败。诸葛亮感叹道:“如果法正还在,一定可以说服主上不要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湄县人。他的祖父是东汉著名的处士法真,有趣的是法真被友人称为玄德先生,而法正也正是显用于玄德麾下。法正的父亲法衍,字季谋,做过司徒掾,廷尉左监,都不是很大的官,因此法正虽然是名门之后,但是想依靠父祖的余荫飞黄腾达,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东汉灵帝建安年间,关中大饥,法正与同郡孟达避难入蜀,依益州牧刘璋。当时法正没有什么名气,在蜀中又没有什么裙带关系,因此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入蜀后很长时间才当了新都令、军议校尉这样的小官,并且还被来避难的谤为“无行”,一直是郁郁不得志。
只有当时的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友善,张松是蜀中才识俱长的人物,又身居别驾这样的高位,能够与这么一个当时名声官位都很不起眼的人交好,说明张松还是很善于识人的。两个人都是身怀大才而不甘于寂寞的人物,“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生逢乱世而负大才,无奈所托非人,这对于英雄来说,无疑是最悲哀的事情了。马伏波说的好,生遇乱世,“非独君择臣,臣亦择君”。
然而只要你有能力,机会总是有的。正当法正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机会来了: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请荆州刘备入川攻打张鲁。关于刘璋和张鲁的恩怨,说起来有点好笑:张鲁家世代是五斗米道的头头,张鲁的母亲是一个巫婆之类的角色,并且有姿色,常来往于刘焉府中。也许是沾了母亲的光,张鲁当了刘焉的督义司马,屯驻汉中,隔绝朝廷使节,好让刘焉当自己的土皇帝。可是刘焉死后,刘焉部属公推刘璋为益州牧,张鲁不服刘璋,刘璋遂杀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并且以庞羲为巴西太守,攻打张鲁,可是“数为所破”,所以说张鲁和刘璋有杀母之仇。
言归正传,张松献策请刘备入川之前,与法正商量了没有,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倾向于两人早有预谋,否则张松也不敢贸然举荐法正去迎接刘备。虽然当时法正还推辞了一下,“不得已而往”。就象韩嵩的被遣入朝,明明是给曹操说话,可是还称是“有言在先”,相信韩某人也是早就预谋好了的。并且法正见了刘备,就献策说:“益州天府之土,刘璋懦弱无能,并且有张松做内应,以此作为开创帝王之业的基础,是再合适不过了。”公然劝刘备取蜀。因此能够断定迎刘备入川,是张松和法正早就谋算好了的。
迎刘备入川,的确是一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识也很大胆很冒险的行动。当时刘备虽然借孙权之力,新破曹操,名声大振,并且刘备早就有英雄之名。但是这些都是虚的。当时的刘备虽然是豫州牧,左将军,可是仅仅领有荆南四郡和刚从孙权借来的江北之地,力量仍然很弱,比之刘璋,那是差很远的。再一个蜀中地理复杂,山川险峻,易守难攻,即使有张松做内应,胜算也很难说有多大。而张松和法正毅然选择迎刘备入川,应该说是相当的有胆识的。
刘备入川,北拒张鲁,假意回荆。张松不明原由,写信劝阻,被张肃发现,壮志未酬身先死,可悲可叹。刘备与刘璋的矛盾公开化,刘备召斩杨怀高沛,夺白水军,进拒涪城。刘璋从事广汉郑度给刘璋出主意,坚壁清野,深沟高垒。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因为当时刘备的情况是“军无辎重,野谷是资”,军队吃不上饭,是没有办法打仗的。蜀中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就是退却到荆州,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刘备“闻而恶之”。可是法正却直截了当的说:“终不能用,无可忧也。”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法正可谓深知刘璋者。反过来说,刘璋本人已经被看透,怎么可能不败呢?果然刘璋不用郑度的计策,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好一个仁人君子!可是我始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仁人君子为什么要动不动就杀人母亲和家眷呢?只能说是天丧其魄罢了。并且还罢黜了郑度,真不知此公是怎么想的。刘备兵围雒城,法正给刘璋写信劝降,刘璋不答。
建安十九年,刘备已破雒城,进围成都十余日,刘璋降。刘备围成都的时候,刘璋的蜀郡太守汝南大牌名士许靖逾城出降,被刘璋发现,但是没有处置他。刘备因此鄙薄许靖的为人,不打算重用他。法正进谏说:“许靖是有名无实的人,此人名声播于全国,如果不重用他,那么天下人就会以为您不礼贤下士。应该对此人加以敬重,这也就是燕昭王厚待郭隗的原因了。”于是刘备以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关于这件事情,孙盛颇有微词:“夫礼贤崇德,为邦之要道,封墓式闾,先王之令轨,故必以体行英邈,高义盖世,然后可以延视四海,振服群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靖处室则友于不穆,出身则受位非所,语信则夷险易心,论识则殆为衅首,安在其可宠先而有以感致者乎?若乃浮虚是崇,偷薄斯荣,则秉直仗义之士,将何以礼之?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然而这个正是书生和实干家,写历史的人和创造历史的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孙盛以儒家的一套仁义礼智标准来衡量这件事情,然而当时做事的人是以功利的眼光对待的。许靖是当时海内众望所归的大名士,如果罢黜不用,就会大失天下人之望,而对于许靖的薄行,是很少有人会知道的,人们看到的将只是刘备不尊贤的表面现象。许靖这种人,留之有益,废之有损,应该怎么做,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花瓶许靖”,花瓶这个比喻真的是非常形象,既然是花瓶,为什么不摆起来呢?正是:“太平崇仁义,乱世尚权谋”。至于裴松之引蒋济的万机论来说明许靖和许劭的失和到底是谁的错,这个就是次要的了,依然是书生论调。
刘备定蜀,以法正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对于这个取蜀的功臣,刘备给了他相当高的待遇和权力,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清朝的九门提督。更重要的是“内为谋主”,成为刘备仅次于关羽,可以与诸葛并驾齐驱的亲信,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
法正也不辜负刘备给予的信任,建安二十年,黄权击破曹操所署的三巴太守,张飞又在巴西击退张颌,三巴既定,建安二十二年,法正献策说:“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刘备纳法正之策,进兵汉中,先有小挫,进而在定军山一役中斩杀曹军主帅夏侯渊和曹军益州刺史赵颙,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定军山一役中,法正很好的把握好了战机,对于战斗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汉中战争中,“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也能说明法正与孟达不同,他认定了刘备,他对刘备的忠与王戎的死孝一样,是“死忠”,奋不顾身的忠。
法正既为蜀郡太守,“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许多人都以此否定法正的人格,然而法正所报复的,都是“毁伤己者”,并且不但报仇,而且报恩,正是那时推崇的侠客风度,任侠使气,正是真性情、真英雄的表现,与诸葛亮的儒家宗臣做派自然有些不同,二人“好尚不同”,但是“以公义相取”,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蜀中人物大多褊狭,任侠使气,比如彭漾李严,以致以短取败,但是法正在任侠使气的同时,能够顾全大局,推荐许靖,并且知错能改,实在是孝直的高明之处。
建安二十四年秋,汉中既定,刘备进位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卒,年四十五岁,谥曰翼侯,“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蜀汉小国,谥号是一种荣誉,表示尊崇,“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关羽、庞统等人俱是后主时追谥,糜竺、许靖等人地位尊崇,但是一直不见谥,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诸葛亮每奇法正智术,刘备伐吴既败,屯住白帝城,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综观法正的一生,如一颗灿烂的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一划而过,然而在这一划中,发出了一生中最热烈最耀眼最灿烂的光芒,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自己的印迹。敢爱敢恨,敢想敢做,有谋有志,有胆有识,处庸主则郁郁不得志,处名主则尽心竭力,奋不顾身以佐之,豫让“众人国士”之说,用于法正极为恰当。法正辅佐昭烈皇帝凡九年,在这九年中,辅佐刘备取西川,定汉中,终成大业,这九年是法正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也是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法正死的第二年,刘备称帝,同年大举伐吴,走上了不归路,最终伐吴未克,病死白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哀哉!痛哉意思就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明面上是重用许靖,让他当主帅以轻敌之心,而实际是法正自己出谋划策, 以此来迷惑对方。
以丑出名嫁给诸葛亮,还能让他死心塌地,“奇女”黄月英究竟有何能耐...
诸葛亮作为三国里的智商担当,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战绩。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才,如果没有他,那么刘备也就成不了大业。而蜀国没有他的话,也不会逐渐强盛起来。所以他是人民的英雄,也是一个国家的忠臣。而且他也是一表人才,身材非常高大。他也是个官二代,他的叔父、父亲都是做过官的。
而且他家里很有钱,绝不是一个平凡的农民。所以他这样的形象如果放在现代,算得上是高富帅。但是他却找了一个非常丑的老婆,他的老婆是黄月英。在当时是一名丑女,而且非常有名,在他娶了黄月英之后,很多人还嘲笑他。虽然黄月英长相比较丑,但是她的家里很有,而且要比诸葛亮家里还要兴盛。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诸葛亮之所以会娶黄月英,是因为她家里的这种关系。
想要因此来建功立业,所以这样对于自己的前途也是有好处的。黄月英家世非常显赫,而且疼个人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只是有些丑。当时诸葛亮是有很多人都非常欣赏他的,黄月英的父亲就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所以两人关系非常好。于是就向他提起自己的闺女,长相有些丑,但是很有才,问诸葛亮是否愿意娶她。后来诸葛亮同意之后,黄月英就嫁给了他。
虽然黄月英长得有些丑,但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且对于兵书也是非常懂的,也很贤惠。所以诸葛亮后来也是对黄月英死心塌地,并且非常的欣赏她。黄月英把诸葛亮的家里管理的非常好,让诸葛亮完全不用担忧,所以诸葛亮才能够为国家献力。而且黄月英家庭的一些关系,也给诸葛亮有很多的帮助。所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虽然黄月英比较丑,但是她却非常的有才,并不是当做摆设的花瓶。
这个女人特别善解人意,她很理解诸葛亮,并且愿意和诸葛亮一起奔波据史料记载,她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对军书十分熟悉。 她可谓通晓天文学,通晓地理,通晓文理,武术,足智多谋,但相传,她长相丑陋,黄发黑皮肤。 当有人提出亲戚时,家人很着急。 其父黄承彦向诸葛亮建议黄月英有才,求婚。 诸葛亮犹豫了片刻,才答应嫁给黄月影。 当时的邻居拿这个当笑话,还有一句谚语:“不要做孔明的妻子,你是阿城的丑女。这位奇女子黄月英也是有着很大的能耐的,因为通过对于黄月英的人生简历的介绍,可以看出她对于诸葛亮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帮助以及家庭方面的帮助,也对诸葛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诸葛亮的木像真的瞒过司马懿了吗?
木像这一说有待商榷,不过基本是不可能的。
史料有记载关于这一段——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误亮诈死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卷七十二·魏纪四历史上并无此事,纯属虚构。
正史: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误亮诈死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还有,据裴注引<<汉晋春秋>>说, 亮死的消息,懿是从百姓处得知的. 只是懿行军小心谨而已,加上上次害死张郃的教训.(是懿害死张郃的)以司马懿的智商是不可能被这样的假象迷惑的,这是罗贯中对诸葛的美化,司马懿是一个智者,他的军事天才连诸葛都害怕,因为曹魏是在顶不住的时候才召回的司马懿,才给他的兵权,如果司马懿早早的将诸葛打败,那不是毁了自己的前程
司马懿见诸葛亮木像,吓得玩命跑,还问手下:我脑袋还在吗?
《三国演义》的30个细节第1期
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五丈原,一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站在大地上,仰望着天空,眼睛有着丝丝的空洞感。此时的诸葛亮在病痛的折磨下自知大限将至,感受到死亡越来越近,黑白无常快走到军帐门口。
但是一心要“匡扶汉室”的诸葛亮心有不甘,他无奈的望了望远处司马懿军营方向,感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除内心的不甘,诸葛亮此刻最担心的是若自己身亡,从巴蜀之地带出的子弟兵怎么办?没有主心骨的他们是难以抵御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为了将士们能够全身而退,诸葛亮拖着病躯紧急召集军中良将与谋士商议,并给出自己这一辈子最后的一个计谋。
首先在诸葛亮的安排下,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蜀中青年一代将领被定性为“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诸葛亮用自己最后颜面在三军中为他们担保,进而防止自己去世后军中大事小事无主。
军心定了,诸葛亮开始考虑如何骗司马懿,进而让大军可以有秩序撤离。在诸葛亮的方案中,先是不发丧,然后制作一个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接着放七粒米在口头,最后脚下放明灯一盏。
诸葛亮这个做法,回头看是非常玄妙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将星不坠”,诸葛亮此时是笃行天命的,他认为自己的命是对应天上的一颗星星,只要自己去世,星星也随之化为流星陨落。
同样对命理学说深信的司马懿,在看到“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后,立马计划带兵冲入五丈原,司马懿相信诸葛亮一死,蜀军必定大乱。
但玄妙的点出现,司马懿刚出自己军营大门,那颗星星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光亮,司马懿联想到诸葛亮妙算如神,这是在“炸死”,连忙又带部队返回。
不过司马懿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在撤退的时候派遣夏侯霸率领骑兵去侦查。由于此时的蜀军开始大规模的撤退,夏侯霸看到的五丈原是人越来少,于是他连忙汇报司马懿:蜀军跑了。
司马懿听到这话,认为自己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转头一挥手,亲自率领主力再一次冲向五丈原,而当他们到达的时候,四周感觉上确实人已经走光。
不过就在司马懿感叹自己扑空,谨小慎微害自己没能立大功时。五丈原突然杀声四起,大量的蜀军扑向司马懿所部。
慌乱之中,司马懿看到一个高高挂起的旗帜书写“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几个大字,心中大感不妙,而当其眼神继续往下走的时候,心更是凉了一半——一辆四轮车上,诸葛亮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面对诸葛亮的突然出现,司马懿惊呼自己上当,连忙下令亲兵掩护自己突围。一旁的姜维看到看到司马懿要跑,把嗓子放到最大声,吼道: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
姜维这一吼可谓惊天动地,大量的魏国士兵放弃抵抗拔腿就跑,司马懿更是跑得快,一口气跑了50余里,是那种头也不回的状态。
直到司马懿的亲信提醒司马懿“都督勿惊”,司马懿才从惊恐中回过神来。不过他的第一反应是“我有头否?”——我脑袋还在吗?。可见司马懿是真的吓到了!
不过可能让司马懿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把他吓得“一跑数里”的诸葛亮,当时已经去世,他看到的仅仅只是诸葛亮的木雕像。
这是诸葛亮留下的最后一计: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
诸葛亮再次成功上演空城计,司马懿一个坑掉2次。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