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哪个卦是讲上进的,易经讲婚姻的卦

周易·易经·既济卦的哲学与人生·《周易》

天地之间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提醒人们: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任何一刹那不在变动之中。如果无法把握变化的规则与方向,则将时时刻刻生活在不安与恐惧之中。我国古代有《周易》一书,又名《易经》,由其书名可知,是周朝有关“变化”的著作。据说,夏朝与商朝也有同类著作,分别称为《连山》与《归藏》。今日所知者,则为《周易》。
《周易》有“经”与“传”两部分。“经”是最早的资料,内容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每卦的卦辞与爻辞。据说那是周文王被拘禁时所作的。所以,后来有“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系辞下》)的说法。所谓“中古”,即指周文王的时代;所谓“忧患”,即指文王为天下人而忧患。当变化转遽时,一切将趋于灭亡,还是可能变好或变坏呢?人类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应该可以找出一些规则,那么,至少可以顺着天时地利,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些规则与人生的具体处境,也有或深或浅的关联,那么,何不由之找出趋吉避凶的方法呢?
《周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每一卦皆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与阴爻之分。由三爻组成的基本卦有八个,就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碗,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八卦即是符号,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八大现象,亦即依序是:天、地、雷、山、火、水、泽、风。一般所见的八卦图如下图。以此图来观察每一卦时,要以中间的太极图为中心点,向外再由下而上,譬如,震卦是,艮卦是。
由基本八卦再两两配合,就成为六十四卦了。譬如,“乾卦”是六爻皆阳,而“坤卦”则是六爻皆阴。每一卦皆有简单扼要的卦辞与爻辞,这些就构成了“经”的部分。
“经”之外,还有“传”,是最早的注释。“传”有十部分,又名“十翼”(翼为辅助之意),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关于《十翼》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因为其中屡见“子曰”,并且基本立场是要人进德修业,成为君子。譬如,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传》说:“地势坤,君子从厚德载物。”
《周易》的基本原则,是观察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规律是变化中有其不变,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因此,人要学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古代圣人制作这一部经典,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希望能够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济;能够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使大家安居乐业;能够决断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满信心。
《系辞上》有一段话对于《周易》的功能,作了中肯的描述: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重点在于最后一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表面看来,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这个天已经不再保障“绝对正义”。因此,人需要自求多福,由圣人(异于原来的天子)来设计一套卦象,借着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配合古人一千多年的生活经验所凝聚的智慧,希望由此提供人们明确的指引,使自己“吉无不利”。而另一方面,则处处提醒人们进德修业是不可或缺的。六十四卦的各“传”,在标志吉凶时,总是留了一线生机,也就是:不可安于小成,也不必为小祸而失去上进的意志,因为变化是一直在进行的,只有把握主体自觉的行善要求,以日新又新的德行走向君子的目标,才是逢凶化吉的上策。于是,原本可能由变化带来的危机,一变而为转机,使人随遇而安,顺势而行,充分实现生命的创意与活力。
以下试举几个较常听说的卦,来稍加介绍。
(一)“否极泰来”
否卦是(下坤上乾),其象为地在下而天在上,两者不相交通,失去活力而没有出路。
至于泰卦则是(下乾上坤),其象为天在下而地在上,天必然要往上而地必然要往下,两者之交通也必然因生气蓬勃而畅旺无比。换言之,吉凶要看变化之可能性,有变化则机会大增。
(二)“剥极而复”
剥卦是(下坤上艮),其象为地在下而山在上,又是两者固定而不再交通。反之,复卦是(下震上坤),其象为地在上而雷在下,雷必然要鼓动力量往上奋进,所以这是循环之新生的开始。
(三)“谦卦”
六十四个卦象中,只有“谦卦”是六爻皆吉,其卦为(下艮上坤),其象为山在下而地在上。明明是高山,却愿意隐藏于地下,如此谦虚,当然到处受人欢迎了。
(四)“既济卦”
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卦”(下离上坎),其象为火在下而水在上,代表一切完成了(济为完成之意)。理由是六爻皆“富位”(由下而上,一阳一阴,完全无误)。同时,火在下而水在上,表示以火烧水,其功可成。
(五)“未济卦”
第六十四卦为“未济卦”(下坎上离),其象为水在下而火在上,这两者又是无法交通,并且六爻皆不当位,事未定而物未成,一切有待继续努力,甚至要重新开始。
由上述各例可知,《周易》是一部值得仔细省思与品味的作品,对人生哲理的启发也有随机指点的效果。即使仅就阅读而言,也有无可比拟的趣味。

最代表易经核心思想的卦?

《易经》是阐述天地间万物变化的古老经典,蕴含着统贯天人的整体思维,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的规律,其目的是指导人事,引导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正式探讨易经卦象中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之前,需要先对易经的中心思想做一个梳理。《易经》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认为阴阳结合而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总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解释卦和爻含义的为卦辞和爻辞,它们为公式,代表一种或多种道(道为宇宙万物分别遵循的原理)。万物作为整体的的道为“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生于阴阳调和,一个事物其中包含着自己的否定,宇宙中的一切形成了一个自然序列的连续链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易经也强调万物又都处在变化的过程中,但在这个过程中,事物变,而道不变,也就是万物都有自己变化的规律。易经中点明事物若想臻于完善,需要保持恰当的地位、限度和时间,也就是“中、正”的思想,“物不可穷也”。

基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易经》中核心哲理与马克思哲学中所强调的尊重客观规律,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易经》更强调事物的整体性,以及中庸之道。

对于个人来讲,《易经》能中蕴含着生活智慧。从横向看,个人与万事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不是独立的,社会中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个人的生存与身边的环境无法脱离,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就相当于是易经中阴阳相互作用的过程,。从纵向看,个人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发展。人的一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有时为顺境,有时为逆境。但正如易经中所提到的万物都包含着自我否定,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向另一方面转化,例如“乐极生悲”,“否极泰来”。逆境中不必绝望,顺境中也不能得意忘形。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易经》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人们的行为,那么个人具体应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无数变动呢?应当保持“中正”,也就是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首先应当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接受现实,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总结发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经验。然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恰当的限度,具体到生活中则为,遵守规则、法律,不可过分贪心等。

《易经》中的哲理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易学在中国古代中一直被用于拨乱发正,克服君主专制体制造成的危机,变无序为有序,化和谐为冲突。《易经》立足于和谐的思想,强调君民、君臣之间的关系为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统一体。在其看来,一个社会的整体必须阴阳调和,相互适应。在君臣关系中,君为阳,臣为阴,君民关系中,君为阳,民为阴。若阴得不到阳的领导,则整个社会散漫无纪;若阳得不到阴的辅助,则会被完全孤立,一事无成。一个社会要想达到“太和”(周易的最高价值理想,即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一方面要有和谐稳定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又要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易经》中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它将以仁爱之心关怀人民,养育万民的问题置于首位;其次要使人民遵循阴阳调和的守则需要采用伦理教化,不可用武力强制;最后君民、君臣,以及整个社会需要相互信任,诚信是国家团结的基础。《易经》中包含着治乱兴衰的规律,在其看来天下是一个由冲突到和谐再到冲突的一个动态过程。阴阳两大的具体形势象征着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和的消长。社会并不是静止的,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向另一面的转化趋势,形势不利,也可化凶为吉,形势有利,行为不当也会带来凶的后果。因此,统治者需要“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总的来说,易学思想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体,一方面既强调了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指出通变之道,认为人的行为能够影响到客观形势的变化。

《易经》的哲学是在卜筮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实用性操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算卦。鉴于我的室友刘某最近一直抱怨自己孤寡,我决定用大衍筮法为我的室友刘某算上一卦。

刘某问的问题是她在大学本科阶段能否脱单。

首先第一步,取50根筹策,拿出一根放在桌上,象征太极;

第二步“分而为二以象两”,即将剩下的筹策随机分为两组,也就是太极生两仪的变化;

第三步“挂一以象三”,分成两组后,从左手中的那一组抽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天、地、人”三才,然后“揲之以象四时”,也就是把剩下的筹策每四个分为一组;

第四步“归奇于扐以象闰”,也就是把剩下的筹策也放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

以上是第一次运算,之后将以上步骤重复两次,在第三次运算后,将桌子上剩下的筹策初以四,得到第一个数9

再将以上的步骤重复五遍,分别得到剩下的五个数,分别是8,8,8,8,9。

以上的每一个数代表一个爻,6、7、8、9分别对应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再将得出的这六个数按照顺序从下到上组成为一个卦,这个卦艮上震下,为颐卦第二十七。



该卦中共有两个变爻,分别是初九和上九,根据朱熹的《易学启蒙》,“二爻变者,则参考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但以上爻为主。也就是说接下来需要参考初九和上九的爻辞,但以上九的爻辞为主。

颐卦第二十七中上九的爻辞为: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意思是:

上九: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筮遇此爻,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因为善良之人终得善报。

北宋易学家邵雍的解释为:吉:得此爻者,营谋有成,无往不利。做官的爵禄荣重。读书人会取得佳绩。

国学大儒傅佩荣的解释为:

时运:谨慎努力,可以成功。

财运:辛苦经营,才有收获。

家宅:合家平安。

身体:虽危无碍。

易经六十四卦中,哪一卦是专门写人生的?

可以说易经中的每一卦都是讲人生的

易经 解卦

排上卦图,看。。。

易经第十六卦 问婚姻

第十六卦:《豫卦》
豫:利建侯行师。
【白话】《豫卦》象征欢乐愉快:有利于建立诸侯的伟大功业,有利于出师南征北战。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白话】《象辞》说:《豫卦》的卦象为坤(地)下震(雷)上,为地上响雷之表象。雷在地上轰鸣,使大地振奋起来,这就是大自然
愉快高兴的表现。上古圣明的君主,根据大自然欢乐愉快时雷鸣地震的情景创造了音乐,并用音乐来崇尚推广伟大的功德。他们以盛大
隆重的仪礼,把音乐献给天帝,并用它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初六,鸣豫,凶。
【白话】初六,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结果乐极生悲,必遭凶险。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白话】《象辞》说:《豫卦》的第一位(初六),“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说明它没有雄心壮志,志向容易满足。一满足,就得
意忘形,结果必遭凶险。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白话】六二,正直而不同流合污的品德坚如磐石,还不到一天时间,就明白了欢乐愉快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还不到一天时间,就明白了愉快欢乐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这是因为能居中守正,在欢乐中既不过
分,也不会不满足,因而获得吉祥。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白话】六三,有谄媚奉承暗送秋波的手段取悦于上司,以求得自己的欢乐,这势必导致悔恨。如若执迷不悟,悔恨不及时,就会招致
更大的悔恨。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白话】《象辞》说:“用谄媚奉承、暗送秋波的手段取悦于上司,以求得自己欢乐,这势必导致悔恨”,这是由于六三爻所处位置不
正的缘故。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白话】九四,人们由于他而得到欢乐愉快,大有所获;毋庸置疑,朋友们会像头发汇聚于簪子一样,积聚在他周围。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白话】《象辞》说:“人们由于得到欢乐愉快,大有所获”,表明九四爻的阳刚之志,可以放手实现。
六五,贞疾,恒不死。
【白话】六五,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仍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不致灭亡。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白话】《象辞》说:《豫卦》的第五爻位(六五)指出,“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有刚强之臣辅佐,“仍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
不致灭亡”,这是因为它居中,只要保持中庸,就会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而不致于灭亡。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白话】上六,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沈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十分危险。但只要及时觉悟,改弦易辙,则可避
免祸害。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白话】《象辞》说:“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沈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并高高在上,不察下情,这样的欢乐
愉快怎能长久地保持呢

《易经》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求解 问的婚姻

从字面看既济。即,即将,将要;济,渡过;这是说,一切即将过去,进入完满结束的阶段。所以既济卦的下一卦是未即,表示结束,但并不是终极。一元结束,意味着新的一元开始。凡事不可太满,满则溢。既济即将进入未即,未即太过于圆满,所有爻全部得位,物极必反,于是就要变。而既济的变卦是革卦。所以最终的结果要由革卦提示。离下兑上,革。离中虚,火;兑,皮革。皮革在火上烤。第二爻,两个阴爻,二女相争。整个卦象预示着变革,提示着变革的原则。
用它来看你的婚事。既济,预示着你们走过漫长、艰难的恋爱过程,即将为你们的爱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婚姻是幸福、美满的。婚后的一切将非常完美、和谐,简直是达到了极致。然而,物不可以极,极则生变。相亲相爱,如胶似漆,久而生厌,可能会发生变故,可能男方会有外心,发生二女相争的危险。这个卦象提示了将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让你们警惕、防止它的发生。怎样防止这种变故呢?要夫妻同心合力,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你们夫妻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无隙可趁。要多行正道,处好左右邻里关系、亲戚关系、同事关系。就能化险为夷,躲过危机。
注意:要警惕一个心眼很多的,年龄比妻子小的漂亮女人!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