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五官看五脏六腑,观面相看五脏
人体五官是什么?五脏是什么?六腑是什么?
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舌、眼、鼻、口”等五种人体器官。
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人体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
从面相是否能看出身体的健康程度
当然能,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面是人体的一部分,既然是人体的一部分,中医和西医都有望诊的内容,西医讲望、触、叩、听,中医就叫望、闻、问、切,都叫四诊。原理中第一个相同的地方,面既然是人体的一部分,从西医讲,无论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各个系统有病都要表现在全身,也要表现在面部。中医也是这样说的,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经络的病变也都要表现在面上。所以说,望诊的基本原理,从整体观来说,它是人体的一部分,既然是人体的一部分,其他部位或者全身各个器官的病都要表现在面部,这是中西医工作的理论,中医和西医都把望诊作为诊断的第一条,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病例,都需要描述望诊。比如,观察脏腑经络就是看人的五官,人把这个眼耳鼻口称为五官很有道理,比如鼻子是属于肺的器官,耳朵是肾,肾开窍于耳,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是肝所主。另外,口唇是脾胃所主,脾胃表现在口嘴。舌头是主宰心脏的,所以说望诊要先看人的五官端正不端正,看挂的人一看就通天的鼻子,鼻孔朝上,特别是再翻一点的鼻子,下雨的时候就能接水了,这样的鼻子不好。另外,鼻孔完全朝前,从对面一看就先看到两个鼻孔,这里从生理上来讲,显然是不好的,鼻孔朝下是最好的,水可以流下来,而鼻孔朝上则接水,鼻孔朝前迎风。上帝造人是造的非常巧妙的,而且还不要煽风,煽风耳也不好,迎风也不好。所以,人的五官要端正,清眉修目,生气的时候眉毛会立起来。刚才说从眼睛里可以看五脏六腑,眼睛的瞳孔是由肾所主,中医说肾主水,所以说瞳孔叫水轮。黑眼球是由肝所主,肝所主叫风轮。白眼的部分是肺所主,叫气轮。中医认为两个眼角是心所主,比如心火上炎,除了舌头之外,熬夜之后两个眼睛也会发红,血轮,因为心主血脉。上下眼茧中医认为是皮所主,管它叫肉轮,比如眼睛搭眼皮,眼茧下垂。这是按五行来疲惫的,它有它的道理,而且根据这个可以进行诊断,然后用药。这是看五官。
其次是看五色,中医都认为五种颜色跟五行相对应,而且跟五脏相对应,比如说红色是由心所主,青色是有肝所主,白色是由肺所主,黄色是有脾所主,黑色是由肾所主。五种脏腑的病,五色在哪个地方突出,哪个地方就有病。比如五色的红色,那说明这个人的心热,而且落到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部位有病,就按照这个推。
中医关于面部与五脏六腑关系的理论
(一)肺与面部
l、中医面部理论:肺属金,主皮毛、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司气、通水道。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属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相表里,肺色白 (1)肺主皮毛:“皮毛”为—身之表,包括面部的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肺气通过经络对皮肤发挥分泌汗液、润泽皮肤的功能。故肺气与皮毛有密切关系,若肺气不能输精于皮毛,则会出现面部皮肤枯稿、面容憔悴、面部皱纹增多、面部多汗等症状。
(2)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是呼吸的通道,所以称鼻为肺之窍。肺的经络通于鼻部,肺积热时,鼻头红赤。
(3)肺病面色白:肺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肺色白。凡面部色白无华者,病在肺。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部皱纹增多者,治肺热型鼻头红赤者,治面部色白无华者,病在肺。(二)心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心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司藏神、主汗液在志为喜。属手少阴心经不慌不忙 手太阳小肠经,与小肠相表里。其色红。
(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不断地运行,血液作为载体运载水谷精微、清气等营养物质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包括面部的肌肉皮毛等能获得充分的营养,籍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2)其悠久于:心主血的功能状态可通过面部色泽的表现反映出来。若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如心气虑行血无力或心血虚时可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不泽,甚者面包灰暗、唇青舌紫等症状。
(3)心病面色久:心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心色赤。凡面色红绎者病在心。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不泽,甚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等症状者,治面色红者,治心脏为治本。 (三)脾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脾属土,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司运化、主统血,在液为痰。属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与胃相表里,其色黄。
(1)脾主运化气血:脾具有消化饮食物,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基本物质),并对其传输和散精的作用。脾气健运,则机体能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正常,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这样就使全身的脏腑组织得到充分气血的儒养,以维持其正内生理功能活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2)主肌肉:同全身的肌肉一样,面部的肌肉乃脾脏化生的气血充养而成,脾坚则气血充沛,能充分营养肌肉,在面部可见肌肉丰满有弹性;脾虚则气血不足,面部肌肉决少营养则肌肉松弛;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阻滞经络,症见形体肥胖的同时,面部肌肉臃盛肥胖。
(3)脾病面色黄:脾与青、黄、白、黑,五色相合,脾色黄。凡面色萎黄者病在脾。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部肌肉臃巴胖者,治面色黄色,治脾脏为治本。
(四)肾与面部
1、中医美容理论:肾属水,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为水脏,有蒸化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废液的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功能。体内的水液,来源于胃的受纳,由脾的转运,肺的通调,以输布于全身。属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与膀胱相为表里。其色黑。
肾分为肾阴肾阳两种功能
(1)肾阳主温煦脏腑与组织器官:面部的肌肉组织与器官依赖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面部的肌肉组织与器官失于温照而出现寒冷之象,寒为北方之气,其色黑,故肾阳不足者,面色黑。
(2)肾阴主滋润脏腑:面部肌肤需要足够的肾阴的滋润营养,肾阴虚水液不足时,面部皮肤发干;面部肌肤干裂、粗糙。
(3)肾病面色黑:肾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肾色黑。凡面色黑者病在肾。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色黑者,治面部肌肤干裂、粗糙者,治面色黑者,治肾脏为治本。
(五)肝与面部
1、中医美容理论:肝属木,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司疏泄、主藏血,属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与胆相为表里,其色青。
(1)肝主疏泄:疏通、宣泄,调畅人体气机。气机指气的运动。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等,无不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若肝疏泄太过,肝火上升时则见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等。若肝脏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见面色青紫等。
(2)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人体在活动状态、遏情绪变化以及受到气候因素等影响后,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如肝脏调节血量的功能正常时,面部的血量充足,则面部皮肤红润。肝调节血量的功能不正常时,面部的血量不足,则面部苍白无华。若肝气郁结,肝脏不能调节血量,导致肝脏或肝经发生气滞血痹时,面部发生黄褐斑。
(3)肝病面色青:肝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肝色青。凡面色青紫者病在肝。
3、中医面部原则:治疗肝火症所致的面红耳赤者,治面部青紫者,冶面青者治黄褐斑者,治肝脏为治本。
(六)胃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胃主腐熟水谷,降浊。胃气降浊功能正常,面部肤色光滑胃气降浊功能不正常,浊气上逆,湿热毒气蕴集于面部时,面部皮肤上会出现小豆豆,俗称“座疮”。
胃气降浊功能不正常,湿热毒气等浊气上逆蕴集于鼻时,鼻头红赤。
2、中医面部原则:治胃热型座疮者,治胃热型鼻头红赤者,治胃腑为治本。
五脏六腑分别对应的外观部位是哪些?
五官分别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唇、舌头。 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 六腑分别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而五脏六腑是相表里的,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五官中的耳朵对应五脏中的肾、六腑中的膀胱,眼睛对应五脏中的肝、六腑中的胆,鼻子对应五脏中的肺、六腑中的大肠、嘴唇对应五脏中的脾、六腑中的胃,舌头对应五脏中的心、六腑中的小肠。 而六腑中仅剩的三焦则是最大的一个腑,应对于人的肌肉与皮肤。
看面相,我有没有五脏六腑?
五脏都在,六腑需要调理。
舌的对应五脏位置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内伤杂病。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三焦:
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这种分法多用于外感病变。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胃脘的不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这种分法,常用于胃肠病变。
以舌的各部分对应脏腑,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生物全息律课题,很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上,还可结合舌质 舌苔的诊察加以验证,综合判断,不可过于机械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