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娶流程,传统嫁娶流程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礼仪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
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三、中国的婚纱历史
我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比较晚,国人真正开始接触白色婚纱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一直秉承红色凤冠霞帔的传统将近3 000年之久。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婚纱变成了婚礼服饰的代名词。
但凡是读童话书长大的女孩,谁不曾幻想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穿着华美的礼服与王子翩翩起舞,然后以一个完美的婚礼作为整个童话的美丽结尾。而婚纱实现了女孩们儿时那最美丽的公主梦。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婚纱的消费观念,社会的意识滞后,以至于当时青年人对婚纱的强烈渴望以及追逐新时尚的美好愿望不能被完全满足。最早期的中国婚纱礼服样式死板,且可选择性狭窄,人们只能遥望电视里的明星、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阶层。
到后来,通过婚纱礼服企业以及设计师等诸方的共同努力,婚纱的款式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者在对婚纱的选购上存在着盲目性,选择的往往都不是适合自己的款式。
2001年之前,结婚的新人大多数还是选择租赁婚纱礼服,而订制购买礼服尚未在中国形成气候。据统计,2005年中国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连理,而其中至少有60%的新娘选择穿白色婚纱礼服举行典礼。我们来想象一下,600万个穿婚纱的新娘,那景象将是多么壮观 啊

古代中国结婚的流程?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古代结婚流程

古代结婚流程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一共分这六大步骤。
第一步:纳
甭管你怎么认识这个姑娘的,比如小编小编看上这姑娘了,小编求小编爸小编妈去给小编提亲,还是你爸你妈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姑娘还没出阁,想去提亲,都得找这个大媒,就这个媒婆。在古代时候这个媒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结不起婚最大的原因就是请不起媒婆,在中国古代都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提亲,很少很少几乎没有说女方到男方家提亲的,这个基本是抢亲,除非是一个女土匪或者是一个女流氓,所以这个媒婆就来了。但是这个媒婆不能空手来,她得带点礼品,但这个礼品不是很贵重,像今天一样,你第一次去老丈母娘老丈人家,带两瓶酒带两条烟就差不多了,你不能把房票带去吧,你给老丈人一台奔驰车,小编承认有土豪,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这个媒婆就来了。纳就把男方家里的情况介绍一下,比如他爸是干什么的是为官的,还为宦的,还是为祸的。这个男的情况介绍一下,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念过书,没念过书,是经商的。
第二部:问名
如果对方的老爷子和这个老太太还行,就到了下一步问名,就是把你们姑娘生辰八字给媒婆,媒婆得对对八字。这个古人都比较迷信。你得把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男方的生辰八字对一下,如果行再结婚。
第三步:纳吉
得到了女方的生辰八字,那男方的生辰八字就很容易拿到了,所以找一个会看事的人。什么叫会看事的人,在小编印象里就跟诸葛亮差不多,懂周易懂八卦什么奇门遁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能看个风水,就这么一个人,这个能看事的人呢,十有八九就说你们俩姻缘合适,因为这个人毕竟收了你的钱,而且呢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小编理解的就是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鸡猴不到头,小编就知道这点肤浅的东西。
第四步:纳征
老头只要一点头,那就第四步了,纳征。纳征就是下聘礼,男方家就根据男方家自身的这个条件,比如说这家里特有钱,就绫罗绸缎,金银财宝,猪牛羊家畜,然后是加上生活用品等等,送到女方家。这个时候呢也得是媒婆干,但是呢男方家还要派一个人,这个人叫大寮,就相当于咱们现在婚礼的主持,就是什么事都张罗的人叫大寮,所以他和媒婆一起去送聘礼,回来的时候不能空手回来,要拿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呢就做衣服的尺寸,因为要给新娘做衣服,你得有尺寸。第二个呢得拿到新娘的小日子,就是新娘哪天来大姨妈也很重要。
第五步:请期
第四步完成,这个事基本就定了。那第五步呢就是请期。男方家会找人选几个特别吉利的日子给女方家送去,多找几个不能找一两个,为什么?如果你只找一个给女方家送去了,这个日子是女方她爸的爸的忌日,你说今天能结婚吗?肯定不行,所以多找几个吉日。
第六步:迎亲
那最后一步就是迎亲了,娶亲当天新郎穿着高头大马,然后媒婆和大寮还有迎亲的人坐着车,然后敲锣打鼓带着八抬大轿到新娘家去迎接新娘,再把她接回来,然后大家再回来拜天地,然后吃吃喝喝送入洞房,这个婚礼就结束了。

古代婚嫁的仪式和程序

1/6
 唐朝的婚姻:缔结:即定婚和成亲。传统“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币(下礼)属于定婚的程序,择日、亲迎属于成亲的程序。可见,即使传统礼仪,定婚的程序有四套,是重点。
婚礼礼仪中,入洞房之后,还有若干注意事项。 其一,却扇,古时,新妇多用扇遮脸,需待交拜后去之。称为“却扇”,和前面说过的催妆诗一样,男方也要做却扇诗。抄一首: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城上风生蜡炬寒,锦帷开处露翔鸾, 巳知秦女升仙态,休把圆轻隔牡丹.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只须放桂花。
2/6
宋朝的婚姻:新郎迎亲出门前献祭,跪拜以后,接受父亲的训导:“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 新郎答:“诺。惟恐不堪。不敢忘命。” 新娘此时在家,父亲也在给她同样的告诫:“敬之戒之。夙夜无违舅姑之命。” 新娘母亲整理新娘的凤冠和披肩,教导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
3/6
清朝的婚宴: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4/6
元朝的婚宴: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
5/6
秦朝的婚宴:催妆 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
6/6
现代的婚宴:.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确定婚礼预算,草拟客人名单,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确定伴郎、伴娘 确定婚礼证婚人 婚礼前准备 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发喜贴给亲友,电话通知外地亲友,亲友出席确认,确定婚礼当日辅助人员、明确分工(男女双方协调、酒店协调、爆竹燃放、酒店迎宾、婚礼签到,喜糖发放、婚礼现场及酒店洞房布置、婚车、摄影、摄像) 。

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结婚是人生中一件十分繁琐的大事,各种规矩流程,缺一不可,在这里给各位准备结婚的新人们介绍一下,分享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方法/步骤
订婚:
首先男方需要准备如下:
1、聘金:根据地域差异1万、6万6、8万8、十万零一(寓意十万里挑一)、百万不等。
(据了解,唐山聘金一般为3万—8万,山西聘金一般为6万—10万,河北聘金一般为1万-3万,天津聘金一般为5万-10万)
2、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俗称“三金”
3、订婚戒指(钻戒一只)
3、礼饼
4、十全十美, 双份。(囍盆、牙膏、牙刷、牙杯、针线、顶针、镜子、皂盒、梳子、手绢)
5、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女方需要准备如下:
1、抬礼品礼:给帮女方抬男方行聘礼品者的红包礼。
2、甜茶。
3、甜汤圆、点心。
4、招待男方宾客的酒席。
7、回赠男方的礼品。
订婚程序:
通常来说,订婚着重女方的礼俗,结婚着重男方的礼俗,不过现代大多由男女双方协商合意即可。以下为一般礼俗,可视实际需要或地方习俗,酌情增加或省略。
1、订婚当天,男方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大盒装盛。
2、男方亲友将甜茶喝完,并将红包置入杯中。
3、准新娘出堂收茶杯(过程和敬茶同)。
4、奉茶完毕,接着进行「戴订婚戒指」(或手指);将金、铜戒指以红线相系,取夫妇同体同心之意或以钻戒代替。
5、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
6、准新娘入座,脸朝客厅大门,向外而坐,两脚踏在矮椅上。
7、准新郎站在在准新娘在右边,面对准新娘。
8、准新娘伸出右手,准新郎右手拿戒指。
宴请注意事项:
举行完以上订婚流程后,女方家亲男方家以及女方诸位亲戚吃宴席,准新郎挨个拜见女方亲人,并接纳亲人给准新郎准备的见面礼金。
转天,准新娘要由伯母或者姑姑陪同,拜见男方亲友,吃宴席,并收见面礼。(此时,男方注意要准备红包给女方的陪同每人一个。)
订婚流程结束,接下来转入正题:
结婚流程!
1、婚礼前天下午,男方家带管家来与女方碰面,商议当天结婚细节。
2、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要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
4、结婚当天,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大早来女方家娶亲,车队要绕圈城行走,不可走回头路。
5、新娘妆毕,要怀揣一方小镜子,以“避“凶光。等待迎娶,同时要将准备的糕饼吃下。
6、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7、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8、丈母娘捧茶给新郎,并接收喜钱。
9、小舅子换新郎新娘花,并接收喜钱。
7、新郎见到新娘后,困难又来了~新娘的鞋被家人早早的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能进行下一步。
8、逗新郎环节,节目各不相同。
9、经过重重考验,终于可以迎娶新娘了!但是,先娘子不允许落地,得新郎一路背回家哦!
10、在新郎通过重重考验的同时,丈母娘还有一项工作——熏车。(丈母娘手拿香,围着喜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之后再打开车门,将车内也熏一遍。)熏车结束,丈母娘接收喜钱。
11、新娘上车,车队启程。迎娶队伍要随带红布或红手帕,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或互丢红手帕,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12、新娘弟弟陪同,与陪嫁物品一起,俗称“拎皮箱”,到婆家后再将皮箱打开,俗称“开皮箱”,并收取拎箱红包和开箱红包。
13、到达男方家,新娘被新郎背至床上,新娘坐上提前准备好的红被子,然后喝过红糖水,吃过糕面后,方可下地。
14、宴请男方宾客,新人敬酒。
15、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并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赶个五谷丰登的吉利。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意思是早(枣)生贵子。枕下放几粒花生,意思是男孩女孩“花”插着“生”。
16、晚上亲朋好友闹洞房。闹洞房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显出自己的体面和光荣。俗话说:“新妇三天无大小”,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儿”,逗引新娘,不管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是尽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16、最后,还有人潜伏洞房窗上窃听新郎新娘说私房话,俗称“听房”。
接下来,该讲回门了。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1、新人回门,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
2、女方宴请亲朋好友,新人挨个敬酒认亲。
3、返回婆家,结婚流程到此结束!
END
注意事项
本经验为山西婚俗,由于各地各民族婚俗都有各自的差异,这里仅作参考,具体事项还需与新人家长双方协商一致为准。

结婚流程

结婚的基本流程一般分为结婚登记、婚礼准备、举行婚礼、新娘回门这四项。

一、结婚登记

结婚登记是我国对婚姻关系的建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需要每一对有意愿结婚的男女去按照程序办理结婚证。一般流程有四项:申请领证、拍结婚照、审核证件、登记结婚。

二、婚礼准备

1、婚礼软件准备。在举行婚礼之前双方家长和新人要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这个过程尽量去做到中和双方意见,尊重新人意愿;同时新人们也需要进行商议讨论婚礼计划,确定好伴郎、伴娘人选,以及婚庆人员的选择事项。

2、婚礼硬件准备。婚房的布置安排和婚礼当天的准备工作,如当地较为流行的婚庆习俗物品、婚纱照安排事宜、婚礼化妆预约、婚庆车辆预约、婚宴预约、婚庆摄像预约。

当双方一切事宜准备妥当,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亲朋参加婚礼,以发喜帖为主,电话沟通为辅,尽量做到每个需要通知的人都通知到位,并做好详细的反馈记录。

三、举行婚礼

婚礼一般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种,较为通用的婚礼过程一般分为三个过程。

1、婚礼前一天确认

在婚礼举行的前一天,双方家人、新人、婚庆人员就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沟通,确保婚礼当天不出任何意外。

2、婚礼当天的过程

婚礼前准备(5:00~09:00):新郎新娘开始化妆,准备迎亲婚车、小物件、伴郎伴娘准备,婚礼现场准备。

抢新娘(9:00~10:00):新郎准备好鲜花、红包,新娘在娘家,藏好新鞋。新郎带领伴郎到新娘门前与伴娘周旋(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新娘门打开之后,新郎开始找新鞋,并做出爱的承诺。新郎背新娘出门,放带,踩气球,上婚车出发。

迎新娘(10:00~11:00):到达新房处,新郎抱新娘进门,放带,踩气球。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改口)。

婚礼仪式(一般在12:20):当亲朋好友按时到场之后,婚礼司仪进入主持环节。新郎新娘遵照安排,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之下完成礼仪。

提示:如果是中式婚姻需要遵照相关礼节进行拜天地,如果是西式婚礼则需要见证人去按照相关程序互换戒指。

婚宴(13:00~14:00):婚宴正式开始,新郎新娘换装开始准备逐桌敬酒。

婚礼结束(14:00):宾客逐渐离开,或者有其他的小聚会。

四、新娘回门

新娘回门又叫做“归宁”,是中国传统风俗,一般指新娘婚后三天首次回娘家探亲,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各有不同时间。“三天回门”不仅仅是对于父母情感上的抚慰,也是女儿对于父母吐露心声,感谢养育之恩的机会。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